定江山+番外(104)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这纸卷在这里放了足有十年,纸张发硬发脆。宁怀瑾慎而又慎地将其展开,垂眼看了一会儿上头的字迹。

这是先帝给他的密旨——

先帝宁宗源,当年托孤时曾有言,令宁怀瑾三十岁之前不得成亲,专心辅佐宁衍。

宁怀瑾知道,这封密旨一式两份,另一份攥在江晓寒手里,若他有一天起了二心,亦或是不曾听从这密旨的吩咐,江晓寒杀了他都使得。

可宁怀瑾瞧着这封密旨,倒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封密旨的缘故,这些年来他从未真正动过成家的念头,以至于现在想想,都觉得这种事离他实在遥远。

这十年来,他一颗心尽数系在宁衍身上,为他忧为他喜,说句殚精竭虑也不为过,早习惯了随着他的心意而动。甚至于哪怕知道宁衍对他怀了不清不楚的心意时,仍是扯不开,切不断似的。

优柔寡断,宁怀瑾自嘲地想。

宁怀瑾将自己那点心绪剖了个底儿朝天,然后沉默了片刻,将这张密旨重新卷上封好,放在了手边。

他又跪了一会儿,在心里算了算时间,约摸着宁衍已经出了城,眼瞅着快要到宗庙,便缓慢地俯下身去,冲着满目的祖宗牌位行了个礼。

“列祖列宗敬听。”宁怀瑾低声说:“宁衍年幼,虽及冠,却不知世故,心思澄澈。日后若有言行不当之处,当是我教导不利之过。”

“万勿迁怒。”

第52章 宫宴

无论是再怎么意义重大的礼节,都躲不开“繁琐劳累”四个大字。

宁衍被折腾了一整个上午,水米未进,顶着沉甸甸的冠冕长袍跪天跪地跪祖宗跪师长,到最后,已经累得没工夫想宁怀瑾来是没来这件事了。

宁衍及冠是件大事儿,满京城中,只要是能出门的宗亲这次几乎悉数到场,除了些说不上话来凑热闹的旁支,嫡系的老王爷也有那么几位。

这本应是个君臣同乐的好日子,只是宗亲那头对宁衍这次的及冠礼颇有微词,按理来说,宁衍亲生的父母不在,便该由亲近的叔伯们替他及冠。虽说由师长代劳也不是不可,可京中宗亲具在,从哪里不能扒拉出一个血缘亲近的叔伯,非要找个外人来替。

明明是个联络宗亲的好时候,偏偏小孩子不懂事儿,白白砸在手里。

京中就是张错综复杂的织网,各人站在上头,身上都缠了千百根丝线,将自己与旁人缠在一起,像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京中深不见底的水中站得稳一般。

不光臣子,就连各皇室宗亲也是如此,甭管亲缘深厚与否,似乎只要沾亲带故,有些拐弯抹角能碰到的交情,便要绑在一块,用以显得声势浩大。

可宁衍像是这张网中的异类,他身上也绑着数不清的丝线,可他没有像旁人那样被这些线越缠越紧,而是将那些丝线的尽头都握在他自己手里,用或不用,收紧或松开,他似乎都不怎么在乎一样。

他没有母亲教养,又幼年丧父,对于京中这些叔伯的印象极其浅薄,别说熟悉,早些年连见一面都得何文庭在后头提醒着才能对上号。

宁衍心中仿佛没有那根“亲缘”连接的线,这东西对他来说,比起凡人天性,更像是一个没有具象过的符号,他清楚地知道这玩意就连在自己和那些人中间,却怎么也生不出亲近之心。

除了宁怀瑾能勉强沾上些“亲缘”的边外,宁衍对于其他宗亲其实并不亲近。宁衍心中明白,那些是他的亲属,是这世界上除了宁宗源外其他与他血脉相连的人,他敬重他们,却也仅此而已。

有时候宁衍会想,是不是就是因为他如此蔑视亲缘,才会对宁怀瑾起了那样不仁不义的心思。

可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是另一回事,比起这些名义上的宗亲,他倒更愿意亲近江晓寒这种近臣。

宁衍是个异类,宗亲们也不是傻子,就像是池塘里的鱼群,光凭着气息就能察觉鱼群中的异族。

宁衍跟他们不是一类人,接收不到他们的信号,亦或是接收到也不屑回应,这是大家早就心知肚明的事儿。

宗亲们大多想着他年轻,又是皇帝,有脾气也有底气,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看不见,逢年过节地在一起乐呵乐呵,促进下感情也就算了。

只是旁的宗亲也就罢了,九王爷宁宗泽可是宁衍嫡亲的叔叔,宁衍绕过他寻了江晓寒及冠,像是凭空在打他的脸。

宁宗泽从小到大也没受过什么委屈,岁数大了也没见心智有多成熟,该任性还是任性,黑着脸在现场陪了两个时辰,实在是受不了旁人似有若无飘过来的眼神,干脆装了个晕,从宁衍的及冠礼上中途退场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