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番外(445)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宁衍不提起这个还好,一提起这个,宁怀瑾的表情就变得有些不自在。

他干咳了一声,眼神有一瞬间的躲闪,像是心虚什么似的。

宁衍先是疑惑他怎么这个反应,然而紧接着,他心里就隐隐约约冒出一点有趣的猜想来。

“怀瑾不会……”宁衍啧了一声,将后半句隐去了,只笑意盈盈地看着宁怀瑾。

宁怀瑾又咳嗽了一声,欲盖弥彰地端起茶盏来抿了一口,说道:“没有。”

宁衍笑而不语,只想着等回宫之后找何文庭去问问,看看宫中到底有没有会酿酒的厨子被宁怀瑾抓了壮丁。

说话间的功夫,宁衍点的菜色也流水般地送了进来。

有外人在,宁衍便没有多说什么,作势把这页掀过去了。

宁怀瑾心里松了口气,他心里忒怕宁衍刨根问底地追问,他对自己极有自知之明,若是宁衍真的铁了心想从他这知道什么,他九成九是瞒不住的。

第226章 “越大越粘人。”

吃过饭,外头天也黑透了。

戌时初刻,街上的摊贩都差不多收拾齐整了,街上的人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宁衍命人撤下了席面,陪着宁怀瑾又喝了一会儿茶,直到戌时末刻,外头的灯都点了起来,这才施施然站起身来,邀宁怀瑾出去逛逛。

城中平日里有宵禁,仔细算算,一年里也就只有几个大年节的日子里才能有夜市,是以虽然今夜是除夕,街上也还算热闹。

宁衍好容易出趟门,不想玩儿得不尽兴,于是明面上的护卫一个也没带,只有暗卫在近处守着。

好在这种人多嘈杂的地方便于影卫藏匿,于是宁怀瑾也没多说什么。

今日是除夕,离元宵还有半个月,但街上已经零零星星地冒出了一两家卖灯的小摊,只是生意一般,瞧着并不热闹。

相比之下,倒是些卖糖人果干之类的摊子生意更好些。

“怀瑾别说,现在想想,上一次跟你在京中逛集市,竟然都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宁衍说。

宁衍说的是他登基前,借住在恭亲王府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宁怀瑾自己都没想到宁宗源居然是属意他的,只把宁衍当成一个在宫内没有母妃照拂的小白菜,带在身边养着的时候也没那么小心翼翼。

那时候不住在宫里,宁衍的一应事都是宁怀瑾说了算,规矩并没那么大,于是隔三差五地宁怀瑾便会带着他出来转转。

只是逛夜市的次数不多,每年赶上大年大节,他俩大多都要进宫给宁宗源请安,自然也没工夫出来玩耍。

倒是有一次,宁宗源正巧在年关下染了风寒,便抹了元宵晚宴,也没叫人进宫侍疾。

那年宁衍四岁,正是看什么都新鲜的时候,回府的路上闲不住,趴在车窗上看了半天,非要央求宁怀瑾带他去看灯。

宁怀瑾尚且年少,耳根子软,听不得他两句求,就也带他去了。

只可惜那时候宁衍还小,宁怀瑾不敢带着他随意在外面乱走,只给他买了串糖葫芦,略逛逛也就回去了,没怎么尽兴。

“那时候你还小呢。”宁怀瑾笑了笑:“我还当你不记事。”

“跟怀瑾有关的事儿,我都记得清楚着。”宁衍歪了歪脑袋,得意道:“就连当初我被送去你府上,你出来接我的模样,我也都还记得呢。”

宁怀瑾知道他是胡说八道,当初宁衍去他那时候才多大,别说记事了,话还不怎么会说呢。

但他也不会真的跟宁衍较这个真,只是笑了笑,顺势夸了他两句。

宁衍笑而不语,他看出来宁怀瑾不信了,却也没有多解释。

其实那日宁怀瑾穿了什么,长什么模样,宁衍确实大多都记不起来了。那时候他太过年幼,对什么事情都是稀里糊涂的,连被人从宫里带走的情形都记不大清了。

那时候,尚且年幼的宁衍甚至还不明白自己出宫意味着什么,他身边偶尔有忠诚的老仆背着他抹眼泪,他也只是懵懵懂懂地盯着人家的背影瞧。

但唯有一件事,宁衍还记得很清楚。

他当时被送去恭亲王府时,宁怀瑾匆匆从门里出来迎他,亲自将他抱下了马车。

那时候宁怀瑾不知道出门之前在做什么,两只手温度颇凉,宁衍被他的手冰了一下,下意识搂紧了他的脖子,靠在了他的肩窝里。

那一瞬间,他闻到了一股非常好闻的梅花香气。

那香气特殊而清淡,混着一瞬间冰凉的触感,被宁衍记了很多年。

只是宁衍只当这事儿是自己的小秘密,无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多言,于是笑了笑,自己将话头扯走了。

“怀瑾上次出门还知道给我买糖葫芦呢,这次怎么提也不提了?”宁衍眼珠一转,笑着说:“方才还说要把俸禄都交给我,现在倒小气起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