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番外(7)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宁衍身为帝王,他的皇后必定要母仪天下,若是选一位身份地位不过关的,别说朝臣了,宗亲那关就过不去。

景湛轻轻叹了口气,觉得没必要再劝了。说到底,从古到今也没有一位帝王为了心上人“守身如玉”,宁衍还年轻,一时新鲜也是有的,等时间久了,他自然就会有所退让了。

“那陛下准备怎么办?”景湛问。

“朕有打算。”宁衍说。

“既然陛下有打算,那臣就不多问了。”景湛说着站起身,理了理袖子,说道:“如此,臣就先告退了。”

宁衍一愣,问道:“你不留下用午膳?”

“不了。”景湛笑道:“今日京中的春秋酒楼出新菜,臣准备去试试。”

春秋酒楼一手椒盐饼做得极好,鱼也一向做得不错,景湛挺喜欢他家这口,宁衍也知道。

“那去吧。”宁衍说。

景湛略一颔首,刚想走人,却忽然想起了什么,脚步一顿,以一种唠家常的语气随意问道。

“对了,今日朝上,恭亲王怎么不在?”

景湛这些年也承蒙宁怀瑾不少照顾,见他不在朝上,少不得要问一句。

“皇叔半月前不慎着了风寒,卧床养了两天,这几日虽然好了,但到底朝上没什么大事,于是也没来上朝。”宁衍说:“……天寒地冻的,不折腾也罢。”

景湛闻言点了点头,倒没怎么在意,听过便罢了。

景湛前脚刚出上书房的门,宁衍就停下了手里的笔。

他方才与景湛说的缘由只是其中之一,其实早在前几年,宁衍就隐隐约约有种感觉……觉得宁怀瑾近几年在逐渐放权给他。

今年更是如此,若非有什么大事,宁怀瑾连朝都不怎么上了,十天半个月才来一趟,就算来也甚少在朝上发表意见,活像个只是镇场子的吉祥物。

宁衍当然明白这是因为他的岁数一日日长起来了,原本的辅政之臣得慢慢地还政给他,留着余地来让他在朝堂上立威。

不光是宁怀瑾,连教了他多年的老师都寻了个由头,暂且回家休沐去了。

而宁怀瑾身为宗亲,又曾在幼年时期对宁衍有庇护之恩,要避的嫌比旁人只会多不会少。

按理来说,宁怀瑾这样识趣,谁都得夸一句懂分寸,可宁衍还是觉得浑身不舒服。

他若有所思地盯着手里的奏折看了一会儿,手腕翻转,用笔杆敲了敲桌面。

最近宁衍忙着抓那些朝臣的把柄,天天都忙乱得很,方才若是景湛不提,他也差点没想起来。

——他确实也有半个月没见到宁怀瑾了。

第4章 “本王去看看陛下”

恭亲王府原本在东外城,宁衍登基后不到三年,便做主将宁怀瑾的宅子从外头迁了进来。他也不走远,干脆就在宫城前头替宁怀瑾划了一大片地方。

王府修了好几年,期间恰好有几位老臣告老还乡,要变卖宅子。于是宁衍便将那旁边的两栋宅子一并接手,一起划在了宁怀瑾的名下,凑了个百亩的整。

宁衍手笔这样大,其他没怎么沾上光的嫡系宗亲或多或少有些不满,明里暗里闲话过宁怀瑾,言语里阴阳怪气地说不知这位旁支的恭亲王祖坟上冒了什么青烟,怎么就让先帝一眼看中,封了王不说,还赶上一位恩怨分明又不多疑的好陛下,从此飞黄腾达。

但外面眼红归眼红,宁衍倒是一直很看重这位曾对他有过短暂“养育之恩”的皇叔,王府的修缮要亲自过问进程,衣食起居也都要最好的,偶尔宫中有了什么贡品,也都是叫着宁怀瑾去一起挑。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暂且不论,起码表面上是做足了对宁怀瑾的态度。

新王府离宫城甚近,坐着马车过去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

说来也巧,当初新王府落成入宅那一日正赶上休沐,宁怀瑾身为唯一辅政的宗亲,在京中炙手可热,他搬家这样大的事,自然有的是人赶着由头上门道贺。

这一波一波的,哪怕吩咐人一个个打发都累嗓子,何况其中还有那么零星几位官职不低的大人,宁怀瑾确实也要给给面子,留人喝杯茶。

结果那一日从晨起忙到中午,宁怀瑾刚刚歇了口气,还未来得及喝口水的功夫,就听下人来报,说是宅子后门处从刚刚就停了一顶精致的软布小马车,在那呆了有一会儿了,既不叩门,也不送贴,不知道里面坐着谁。

宁怀瑾刚刚送走一位太仆寺少卿,脑子正木着,闻言愣神了一会儿,才骤然反应过来什么,匆匆领着仆人去了后门。

比起前门,下人走的后门就要冷清多了,只有下人说的那辆马车停在后门外一棵柳树下,除了轿夫之外,轿外就只站了个二十来岁的男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