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开律所(166)

作者:未溪灯 阅读记录

高庭衍的质问绕梁不绝,高明衍早就一身冷汗,恨不得抱头捂耳,一个字也不想再听下去。

高庭衍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又对赵太后深深一礼,缓了语气。

“皇祖母,孙儿今日枉顾陈规,立斩洋人,实在是洋人背后一连串的事情挖不得。毕竟……”高庭衍顿了一下,意味深长道:“民意沸腾至此,必得有人祭刀抚之。倘若不杀洋人,又该杀谁呢?”

曹后厉声道:“晋王!你好大的胆子!”

“呵,朕倒是瞧着,朕这个太子才是胆大包天啊。”

承德帝方才一直细细研读何斯利一案的供词,供词里前因后果,事无巨细,人证物证甚是扎实,简直令人触目惊心,看得承德帝一阵气血翻涌,直到听见曹后尖利的声音,满腔怒气便如捻线燃尽的炸药一样,轰得炸开。

“畜生不如的东西!”承德帝将手里的供词一把扬在太子脸上,怒道:“洋人要什么你都答应,洋人是你祖宗不成!”

曹后没想到承德帝震怒至此,跪下忙磕头:“皇上息怒!太子也是为国为民,有苦衷的啊!”

承德帝简直气笑了:“为国为民?他吗?”

曹后硬着头皮解释道:“皇上也知道,这些年灾荒不断,流民四散,国库入不敷出,已很是艰难,得亏有洋人年年给国库上缴的税银才能勉强维系。国情如此,太子也是如履薄冰,不得已而为之啊,太子有他的苦衷,皇上千万体谅啊!”

高庭衍冷笑,“洋人一年给国库交多少税银?倘若我没记错,这十几年来,都是雷打不动的一万万两吧。”

曹后脸色骤然一变,蓦地看向他,语气不善道:“你当这一万万两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大风刮来的?本土商户农民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要不是洋人这一万万两,你还有今天的日子吗!”

高庭衍手也不多说,只抬手一挥,两个小太监麻利地抬进来一个箱子。

承德帝问道:“这是什么?”

“回父皇,这是嘉利行进三年以来的账册,这回借着淳记这事抄出来的。”

“你想说什么?”

“回父皇,洋人在我朝产业千千万万,仅嘉利行一系,去年各项收入便有两亿白银之多,还有其他洋人的商行产业,海运贸易,粗略估算,全国的洋商洋行一年收入绝不下六万万两。洋人手握我大宪数条命脉,富可敌国,每年产业仍在迅速扩张,可缴纳税银却雷打不动,更是侵占百姓良田,恶意兼并商贾,致使流民四起,商贾破产,生存空间愈小,到头来还得靠朝廷出钱接济。洋人作恶由朝廷买单,如今朝廷却反倒向洋人示好求财,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赵太后早在一旁听得瞠目结舌。

赵太后是个无知的宫妇,一辈子都困在深宫高墙里,只知洋人每年供奉甚多,却从不考虑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他们该赚的。如今高庭衍明明白白将账摊在她面前,赵太后这才听明白,原来这些年自己反倒是吃亏的,莫大的便宜,竟让洋人赚了去,一时恼火不已。

“这还不算完。”

高庭衍道:“嘉利行每年要给太子分成的。箱子里有本暗帐记得清楚,仅去年一年,嘉利行便向太子分红四千万两之多,而我大宪一年国库收入也不过一亿五千万两。”

赵太后咋舌:“四千万两……四千万两呐……”她扭头问高明衍:“这么多银子,你花去哪了?”

太子早抖成一团说不出话,而曹后也哑了声,一个字也不敢吐露。

太子贵为储君,他有什么要花销的?那么多的银子,多半都周转几圈最终流入了曹家。

这账万万查不得,曹后没想到晋王竟攒了这么多把柄,今天一晚上全都炸了雷。

便是经过大风浪的曹后此刻也有些跪不住,越发觉得头上的凤冠沉得压脖子。

她正飞速思索着法子如何将今晚抖出来的事全都遮掩过去,或是弃车保帅,先吃个不大不小的亏,平安度过今晚再说。偏偏这时有个小太监神色慌张地闯入,远远就跪在门前,歇斯底里报信:

“皇、皇上,不好了,外头民变了!”

第74章 废黜

民变了!

历朝历代, 当朝帝王最忌讳的便是谋反和民变。赵太后一听这两个字便吓软了身子,曹后也大惊失色,承德帝厉声问:“到底怎么回事!”

来报的小太监道:“今日京兆尹府连审两起关于洋人的案子, 都有百姓围观。只因洋人作恶多端,起先为祸良家女, 后来又给市面上的吃食里下毒, 惹得民间人心惶惶, 非要让官府严惩洋人。”

赵太后急道:“不是已经砍了吗!”

小太监怯生生地望了眼太子的方向,“有一个没砍,本来马上要人头落地, 结果……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