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春(118)

“佛光寺,咱们是常去,阿父也去。可有一个地方,咱们都没去过。”

“慈恩寺?”

“对,那里有母亲的莲位。阿兄,你可曾想过,宫中明明已供了牌位,为何要在慈恩寺再设一处莲位?”

赵怀悯迟疑片刻,道:“此事,我少年时曾问过阿父。阿父说,母亲当初难产,那位让八郎去边疆的高僧亦通医术,曾入宫替母亲医治过些时日,母亲临终前,开始笃信佛法,这才在慈恩寺多设了一处莲位。”

“这话我也听说过。”赵襄儿笑了笑,显然不信这套说辞,“可为何这么多年过去,阿父从不让咱们两个到慈恩寺去上香,而八郎每次回来,却都不忘嘱咐他呢?甚至阿父自己也未去过,总是让八郎代他上一柱香。”

赵怀悯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你是觉得,八郎出生时的事,另有隐情?”

赵襄儿点头:“从前我没多想,只道咱们同八郎一母同胞,他只是一直未留在长安罢了。近来才渐渐回想起幼年时的事。我虚长八郎几岁,记忆早已模糊,只依稀有些印象,母亲怀着他时,原本很是高兴,可到后来,却开始同阿父起了争执,也不知到底为了什么。”

她那时太过幼小,能想起的仅有几个十分模糊的画面。

赵怀悯则比她又年长一些,王氏怀着赵恒时,他已是七八岁的光景,记得的事也更多。

“不但他们两个有争执,祖母那里,似乎也有些不对付。我记得,有一日听阿父与下人说话时,提到有一日路遇一名游方道士,那道士好像留下过一个谶言,却不知到底是什么。”

他也不是没派人暗中找过这位道士与慈恩寺的那位高僧,却都没能找到。

兄妹两个对视一眼,心中都猜测,那道士留下的谶言,恐怕与八郎有关。

与此同时,甘露殿中,赵义显好容易擦干浑身的虚汗,在薛贵妃的服侍下饮下一碗安神的汤药,慢慢躺到床上。

“贵妃,你也下去吧,朕这里无须服侍。”他疲累地冲薛贵妃挥手。

“陛下才喝了汤药,妾有些不放心,等陛下睡着再走,可好?”薛贵妃将瓷碗递给身后的内侍,示意他们先下去,“方才大监已从楚王府回来了,婚仪依然礼成,十分顺利,明日,八王就能带着王妃入宫来给陛下问安了。”

赵义显“唔”一声,也没再让她一道下去,只说:“明日就不必来了,想必他今日也乏了。小儿女新婚,让他轻松些吧……”

汤药有安神的效果,他本就累了,只这么一会儿工夫,便已昏昏欲睡,说完这话,双眼也完全阖上了。

薛贵妃坐在床边等了片刻,听见床上的赵义显渐渐发出沉沉的鼾声,眼底不禁划过一丝厌恶之色。

她小心地站起来,走到唯一一盏还亮着的烛火边,轻轻一吹。

一缕青烟升腾而起,寂静的屋子顿时陷入黑暗。

她站在原地,深深吸一口气,等视线适应黑暗的包围,才慢慢往门外走去。

她穿着轻薄的丝履,踏过殿中的地面,一点声响也没有。

“阿英……”

沉睡的赵义显喃喃地唤出声,在凝滞的寂静中格外清晰。

薛贵妃的脚步一下停住,她知道这个名字,是皇帝的发妻王氏的闺名。

“原谅我吧……他……还好好的……”

“他说不争不抢……我是否错了……”

薛贵妃屏住呼吸,又等了片刻,床上传来翻身的动静,接着便再没了声音。这才离开。

……

楚王府,书房中,赵恒奋笔疾书,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份公文。

已是夜半,他放下笔,从榻上起身,走到门边,又停下脚步,看一眼书案上留下的那一只瓷碗。

热气腾腾的甜羹被他统统饮尽了。

才不到半个时辰,月芙就派人来问了两趟,其中的催促之意,他怎会不知?

垂在宽大衣袖底下的手不禁攥了攥,又慢慢分开,他推开门,大步朝着青庐的方向行去。

帐子里,月芙正坐在榻上发愣,一听见脚步声,便赶忙起身,趿着鞋迎上去:“殿下!”

她只穿了单薄的纱衣,婚宴上绾得规规矩矩的发髻也放了下来,披在肩上、背后,柔顺如丝,映着点点烛光,看起来美丽动人。

赵恒才站定,她便靠到近前,自觉地伸手要替他更衣。

可手才碰到他的腰带,就被他一把攥住。

这几乎已是个习惯。先前她总是在他想不到的时候忽然靠近。

不过,现在已是夫妻了。

月芙小心地看着他,轻声道:“阿芙只是想替殿下更衣,浴汤已备好了。”

赵恒察觉自己的反应太过激烈,慢慢松开手,舒展双臂,由着她靠近。

山间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