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酒(49)

作者:老白兔 阅读记录

天罚剑已成,萧衡认定素菀已死在祭剑炉,所以命行知把留在宣宁的人都召了回来。

这时,行知从走廊过来。

“发生什么事了吗?”

他似乎听到两人在说什么,但不真切。

其中一人想了想,无奈地说:“没有,是下面的人闹了一点变扭,我一会儿过去教训他们。”

闻言,行知脸色沉了下来:“使君正在休息,不要闹出什么动静。”

那二人连连点头,低身退下了。

行知端着药来到后院,进到房中。

萧衡伏在案前,手里有一些陵昌过来的文书。

“使君,该喝药了。”

行知将药双手呈上。

一路劳顿,昨日夜里,萧衡的焚溟偈又发作了,直到后半夜才平静下来。

睡过一觉之后,萧衡已经恢复些力气,但还是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

行知担心,继续这样下去,等回到了陵昌,恐怕……不好对付那些人。

萧衡接过药,一两口把药灌了下去。

舌根泛上苦味,他眉心皱了皱,随后闭上眼长长呼了口气。

行知立马懂了,打来热水将干净的白巾浸湿,小心翼翼敷在萧衡双眼上。

自剑祭那日萧衡跳入剑炉,眼睛就经常不舒服。

已经找郎中看过了,也吃过药,但没什么效果。再加上舟车劳顿,又有焚溟偈在身,实在难以好好调理。行知只盼着路上千万不要再生枝节,要尽快回到陵昌找太医院诊治。

“佑儿那边如何了?”萧衡问。

“奶娘已经哄小公子睡下了,这几日小公子也消瘦了许多。”行知回答,目光垂了下去。

房间里,骤然静了下来,气氛也变得冷凝。

行知心跳加速,时不时打量萧衡的脸色。

萧衡拿下眼睛上的热巾,抬起眼,定定望着行知,开口:“你陪我在宣宁三年,宣宁诸事,你是最清楚的。如今我带佑儿回去,柳不辞和李顾风他们,在你耳边说了不少话吧。”

行知眸底猛地一颤,跪身:“不论身份,他们是使君的朋友,他们的顾虑,也是为使君着想。但对我而言,只要是使君的决定,行知一律遵从,旁人无法左右!“

“我不想旧事重演,你懂吗?”萧衡说。

“是!属下明白了!”

行知低头应下,手掌间隐隐冒了一层汗。

直到走出房间,他才大松一口气。

柳不辞和李顾风曾想联合他,一起把小公子萧佑送走。看来,萧衡都已经猜出来了。

不想就是重演,指的便是不想当日祭剑炉一事再次发生。

当时的柳、李二人擅自行动,送了素菀祭剑。

如今萧衡不想再受蒙骗,把萧佑弄丢。

这两件事上,虽都是为了他,可终归不是他的意愿。

而身为他的贴身护卫,行知知道萧佑一同回陵昌意味着什么,但更不想违背萧衡。

来到萧佑的房间,行知放轻脚步,怕吵到里面的人。

这时,走廊上传来脚步,是柳不辞和李顾风。

行知上前,将两人拦在外面:“使君挂心小公子,所以我在这里守着。小公子已经睡了,任何人不得打扰。”

此话之意……是他不肯与他们联合了。

柳不辞不悦地皱起眉:“行知,你这么做是害了他。”

行知抬起头,目光清澈地望着两人:“我知道你们都是使君的挚友,不会害使君。可我遵从使君一切命令,也维护他一切意愿。”

李顾风狠狠瞟了眼里面那扇门,冷呵:“好,这件事我们不管了,等回到陵昌,他自会后悔!”

说罢,一身怒气地转身就走。

“李小都尉。”行知突然张口叫住李顾风。

“怎么?”李顾风回头,脸色泛着几分轻蔑。

行知眼睛直直盯着他:“此事使君自会向陛下禀明,还请李小都尉莫要再插手。”

李家世代为将,李顾风更是当今皇后的侄儿。

陵昌还不知道萧佑的存在,若李顾风先行通报给了皇后,会给萧衡带来麻烦。

李顾风怒目瞪着行知,一双眼几乎瞪出火来。

他气的不是行知,而是萧衡。

柳不辞上前拦过李顾风,离开了厢房。

第二天一早,队伍启程。

前面是睦州,过了睦州便能到陵昌了。

可刚进城,行知便察觉到众人看他们时候的异样目光。

柳不辞和李顾风也感觉到了,做了个手势让周围的人加强警惕。

“大人,你们都是从宣宁来的?”

这时,有个提着菜篮子的老妇接近,抬着头问坐在高马上的行知。

行知反问:“你是何人,问这作甚?”

老妇没有说话,周围反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继续同行了。

上一篇:不落春 下一篇:将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