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笔记(33)

作者:式甲 阅读记录

早饭仍是谢夫人亲自下厨做的。

不知为什么,我看见这位谢夫人,总觉得有些熟悉。我明明没有见过她,却有一种淡淡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吃过饭,我们一行告辞。一出衙门,就换了行头。两天明察暗访,谢格说的句句属实,且当时用来屯粮的钱不够用,还是谢夫人捐掉了自己的嫁妆首饰充作公用。我们一边嗟叹,一边出了清河县。

因为下雨,只得改乘马车,速度慢了一半。好在剩下的州县不多,而且下雨旱情一解,各州县情况皆转好了,我们的公务也快了很多。我们结束在山东的最后一站那天,仍时不时下暴雨,只得坐车回去。闷坐无聊,一天车上说起沿路的政治得失,自然谢格功居第一,并且屯粮、垦荒、修水利三项,可以奏请大范围推广。因又说起谢夫人以私充公的事情。

黄典中道:“我听说去年考功司铨选的时候,谢格还因为娶了一个青楼女子受到诘问……没想到谢夫人竟是如此深明大义,当真可叹,可叹。”

我如雷劈中了一般。

终于知道谢夫人给我的那淡淡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了。

红玉。

那个晚上,在不是安州、不是洛阳、不是长安的一个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一起到过的地方的官驿,我梦见了红玉。

是她走后到现在的唯一一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章 避暑翠微

李济

“今天说说吴国旧地的事。民部尚书刚从吴国旧地回来,你说说。”

“是,诸公,这些是李绶在江南铸造的吴币。朝廷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明令禁用吴币,原吴国五郡一十三州,一律使用开元通宝。但是臣在吴地,见货殖流通,用的仍是这种吴币。开元通宝并不被当地百姓认可。

“原来,李绶有私自铸币之权,吴地盛用吴币,并不稀罕;可是,现在朝廷已经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吴币不再铸造,那么何以百姓不知开元通宝呢?臣以为,吴膏腴之地,百姓殷富,商贸便利,现在朝廷在吴地推行货币,应当是顺应人心的事情。但是去年吴王之乱,当地的豪商巨贾趁机囤货居奇,从吴王之乱平定,再到今春山东大旱,自山东至江南一带,粮食不可谓充裕,而豪强从中渔利,所依托的,乃是吴币。概因吴人一向善于经商,虽朝廷禁止在吴地用吴币,但其他州郡吴币仍能通用。甚有民间传闻,因吴币不再铸造,所以价值在开元通宝的两到三倍,因此百姓观望,不肯用开元通宝。”

“在吴国推行开元通宝,是朝廷既定的政策。民部尚书所说的,你们怎么看?”

侍中道:“吴地豪强,为祸已久。应当以此次为契机,追究豪强们的违命之罪。边城正在新筑防事,不如把豪强们都迁到那里去,效仿当年汉武帝把豪强迁徙到朔方的办法。”

中书侍郎道:“豪强固然有罪,但是仅仅因为用了吴币就大兴讼狱,臣恐怕他们会不服。况且轻易因为小的罪名怪罪豪侠,恐怕天下舆情鼎沸。吴地的情形,不必急于一时。”

“正如民部尚书说的,朝廷禁止再铸吴币,但是现在除吴国之外,诸侯国之中,有私铸钱币之权的,尚有济北、江都、琅琊、济南、安、魏六国。虽然规模有限,但毕竟是在中央之外的王国币。臣以为除了吴地禁用吴币以外,还应当在天下范围内罢用其它货币。”

“臣倒觉得,货币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吴地的豪族。正如右仆射所说,有私铸钱币之权的并非吴一国,何以仅吴币能与开元通宝抗衡?除了吴人善于经商,还因为豪强连结,抵抗朝廷法令,维护私利。陛下,诸公,吴国改州郡后,所任十三州刺史,五十九县令,何以不用朝廷制度?难道推行中央政令,不是作为朝廷命官的职责么?而是因为所任虽然有新人,但是多杂吴国旧人,他们与当地豪族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朝廷的政令,多数难以推行。所以臣以为,为彻底革新吴地的政治,应当启用新人,调出吴地的旧吏。”

“民部尚书你自己摄吏部尚书事,吏部现在有适合的人么?”

“有。近年来,应科举而出的进士守选者甚多,吏部可以安排任用。”

“科举士人,大多注重名节,浮于吏事。吴地刚刚经过叛乱,形势复杂,如果不是对政事熟悉的人,恐怕不能胜任。”

谏议大夫这话,真是敢拿刘静的事踩皇帝的痛脚。

“然则朕行科举,仅仅为的是招几个文采卓然的博士而已么!”

我说:“科举如果不能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补益政事,举行又有什么用呢?臣因为抚慰山东,遇见应科举而入仕的清河县令谢格,对于他的政事施行十分惊讶。回京以后,略翻查了明皇帝以来的进士档案,发现八百三十几人,多数早年多有游学的经历,行迹布南北,能知民间疾苦、政治得失。况且进士们受天子的恩惠,号为天子门生,更因为他们重气节,不会阿附豪强。已经逝世的永宁县伯,不正是因为抗争豪强,才屡次受到陛下的褒奖和提拔么?如果真的派他们去吴地,臣窃以为刚刚好合适。”

上一篇:给病娇叔叔陪葬后 下一篇:种田南山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