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51)

作者:唐不弃 阅读记录

十一岁的南广和并不知道这一走,会给大隋朝带来怎样的惊涛骇浪。

这本是一次毫无规划的偷溜。

所以当时的南广和口中哼着小曲儿,抄着袖子就溜溜达达顺着宫门外的大路一直朝前走。

大明湖就在西京城中心,七夕节当天只要顺着人潮走,就能到那地方。

宫门外起先一片肃穆,时不时有骑马的五城防军在街上溜达巡逻。

走了一盏茶功夫,一直走到护城河外,南广和热的都拿袖子擦汗了,这才见到那条曾在王青霄绘声绘色的演说中、与他神交已久的“熟悉的”朱雀大街。

六岁那年,父皇母妃曾领着他,坐马车去镇国将军府中拜寿。那条御道,与朱雀大街并行。

今年春季的某一日,他曾在得闻王青霄死讯后,伤心欲绝。与崖涘一道打马从朱雀大街旁拐入御道。

而后,他又再次随父皇一道,乘坐辇车经过御道,在西京城门楼迎接远征拓尔国归来的叶家军。赏赐玉面罗刹叶慕辰无数坛百花酿。

无数次地,与这条街擦身而过。

……神往多年,今日才第一次得见这条热闹的大街。

走不多几步,渐渐就见到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走在其间时不时被人撞到。看来小三儿果然没骗他,世俗果然将这七夕节看的忒重!

达官贵人家的当家老爷们都预备着晚上参加宫宴,但是世家子弟们就没什么忌讳了,个个儿收拾的焕然一新,鲜衣怒马,三五成群地从朱雀大街上经过。

更有平日里见不到的镶嵌世家家徽的私人马车,车内坐着各家未出阁的贵族少女们,马车前挂着四色铃铛。缓缓地摩肩擦踵而过。

一阵风吹过,马车窗纱轻撩,不时可瞥见一张张含羞带怯的脸。

也有藏在马车上,不放心这爱凑热闹的夏风的,面上仍罩了一层薄薄的幕离。——纷纷闹红尘,珠帘翠幕,香车宝马。淡淡和风,柳堤草软,语笑隔帘声。

车如流水马如龙。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贺岁】攻君叶慕辰默默咽下一口老血,拖过千娇万宠此刻尚在养成中的老婆,向众人团团笑着一拱手:祝各位一元复始,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来财,九霄歌吹,十全十美,百尺竿头,千帆竞逐,万事如意!愿各位己亥年蒸蒸日上吉祥顺昌!

第24章 闷棍

第一次独自溜出宫的南广和简直跟个土包子进城似的,只觉得两只眼睛都不够看。

他踮起脚尖四处寻找,朱雀大街上却没有公然叫卖糖葫芦和米花糕的小摊小贩,想来都在东西二市。

他心里痒痒的厉害,平常见多了打扮光鲜的贵人们,对这些香车宝马鲜衣少年没什么兴趣,一心只筹划着去哪儿找点好吃好喝好玩的。

又一辆马车过去。

南广和赶紧一溜烟儿避开人群,脚一拐,侧身挤入一条通往西市卖烟火杂耍的里弄。

一钻进来,耳边果然就传来“卖糖葫芦,一个铜板三串儿……”的悠长叫卖声。

南广和心中一喜,喜滋滋地更加卖力地朝里头钻。

里弄大约也就十丈长,但是实在太窄。平日里两个身形瘦削的成年男子并肩都需挨挨擦擦地才能挤过去。

今儿七夕节,虽然才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出门游玩的达官贵族市井小民们已经出动了大半。

此刻南广和叫人夹在中间,不踮脚就只能看见前排密密麻麻的肩膀。

“哎,让让,让让!”南广和急得不行,在人群中钻的一身臭汗。

方才在朱雀大街,来往的都是显贵,他这一身宫内太监服尚算不得打眼,但是此刻在里弄市井里,与这些挑夫小贩们挨在一块,立时就叫人察觉出不对了。

“这身衣裳,怎么瞅着像宫里头出来的?”

“看错了吧,宫里头的贵人们怎么会来这个地方?”

“没错没错,我姨娘家的大舅子有个孩儿在宫里头御膳房当差,听他说皇宫里头的太监们可不就是穿着一身绿,小脸儿煞白的,还涂粉!寻常人家的小厮谁抹粉啊?!”

“果然!”

“不错不错!还是张大哥看的准!宫里头有人儿,这眼力劲儿就是不一般……”

张大哥最后那句有关抹粉的鉴定,立刻得到了四遭所有看客的认同,不时有人竖起大拇指夸那位张大哥不愧是“宫里头有人儿”。

一时间议论纷纷,苦于人挤人,一炷香也挪不了几步,那些人索性肆无忌惮地用目光上下打量眼前这位“宫里跑出来的小太监”。

“啧啧,可怜见的,这么小年纪就净了身……”

“哎我说,这太监服也太丑了吧?绿的跟坨屎似的,这是跑腿的小太监吧?听说宫里头管事儿的大太监们长得唇红齿白的,个顶个的俊,这小太监咋长得这么衰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