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帝姬(42)

作者:时朗 阅读记录

“武举的事,去岁便交给兵部,今日我无事,便去校场查看了一番。”

武举?

秉政转着脑瓜子回想了一番,武举这事他交给底下人了,自己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啊。

难道是校场哪个不长眼的龟儿子得罪了帝姬,所以让她找自个撒气?秉政恶狠狠想着,等他查到是哪个王八蛋干的好事,他定让他尝尝兵部的好招待。

现在最重要的是态度,要让帝姬知道他秉政是大恒最忠诚的人。

只是还没等秉政表忠心,赵清毓便自己提起话头。

“我发现,校场上不识字的人不少。”

“是臣失职,竟让这些莽夫浑水摸鱼。”秉政急忙说道,“臣立刻让人去校场,将这些人驱逐。”

赵清毓眉头微皱,她怎么有种驴头不对马嘴,鸡同鸭讲的感觉。

“秉大人误会了。”赵清毓无奈的说道,“我不是让你们驱逐不识字的人。那些人手脚功夫不错,若是放在战场,定能保家卫国。只是即便双拳能敌四手,那六手、八手呢?”

“六手?八手?”秉政喃喃,“我大恒人多,可以有十手、百手……”

如今的兵部尚书秉政,虽识文断字,可并没什么御下、管理之才。提拔为兵部尚书,靠的是前些年在战场上挣得的军功。

他本就不是什么聪明人,这些年官居兵部尚书,自是有人捧臭脚,更是不思进取,在官场上混日子。赵清毓说得如此委婉,秉政哪里懂得赵清毓的意思。

办置武学堂,赵清毓当然可以明说,可她却更想通过她的提点,让朝廷大员们自个思索。

毕竟她只有一个,而大恒有千千万万的人,她并不能事事躬亲。

而且若办置武学堂,这事终究还是要交到兵部手上。

只可惜,秉政让她失望了。

“秉大人,你将兵部其他人叫过来,说本帝姬有要事相商。”

秉政不知赵清毓意欲何为,但仍乖乖的领命召集其他官员。

兵部有品阶的官员齐聚秉政的议事厅,施礼后便听从赵清毓的吩咐,沿着议事厅两侧坐定。

赵清毓便将同秉政的说的一席话又重复了一遍,便让诸官发表自己的见解。

议事厅中,兵部官员各抒已见,有些人想法同赵清毓想法擦边而过,不得要点。有些人奇闻异谈,不着边调。有些人甚至大放厥词,借着帝姬面前露脸的机会,鼓吹着自己。

赵清毓心中不免失望,可仍旧不死心,便又提示了一句。

“各位大人皆知,文官科考,哪个不是寒窗苦读,满腹经纶。可是,武官却不尽相同,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却在某一场战役,杀敌英勇,便加官进爵,晋升三品、甚至一品大员,可是他们可能只会杀人,大恒如今需要良将卫国,可勇士不是良将……”

秉政瞟了眼赵清毓,他怎么感觉有被内涵到。

“武官能力参差不齐,与文官差距颇大,诸卿,可知何故?”

答案都送到跟前了,若是再无人能懂,赵清毓觉得兵部可以大换血了。

“小臣有一拙见。”

坐在末端一人站起身,朝着赵清毓施了个礼。

“说说。”

“小臣以为,文武之别,在于文官自幼苦读良书,夫子教导,幼已定志,奋发向上,方才榜上有名。武官若非像忠烈侯府有以武传家的渊源,其他可能像帝姬所言一般,多为勇猛却无识之人,能谓精兵,不可谓良将。”

“那卿以为,如何改之?”

“良师在侧,教之,育之。”

“以何为师?”

以何为师?库部郎中钟申声音不由噎在喉咙。

师,必然为大能者。文韬武略,缺一不可。

如今能称得上文韬武略的,都镇守在边境。防线之上,没有谁能轻举妄动。

可若无大能者教之,与民间武馆又有何异?

赵清毓见钟申答不上来,梗着脖子红着脸站在席位末端。

“卿觉得,窦老将军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兵部尚书是我私设,哈哈哈哈

第29章

“窦老将军久经沙场,阅历丰富。若能为师,定能为大恒培养精英。”钟申说道。

“那卿以为,这师立于何地?这生何处而招?”

“这……”钟申心有迟疑,犹豫一息后道,“可仿私塾教学。”

赵清毓摇了摇头,“文人科考,千年积累,人之所向。可武学不同,世人眼中,武人粗鲁野蛮,屈于文人之下。并不为世人所逐,如此生源何来,便初有立志为师之人,经久下去,终不能成。”

校场之上,赵清毓脑海里初有武将培养的方案。

在京都设立汇武堂,从大恒境内,招揽四面八方的有天赋之人,加之培养。可刚刚考虑一番,她起初构想有太多不可操作性。

上一篇:弑疾 下一篇:四季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