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巷(115)

作者:且醉风华 阅读记录

谢暎铺纸的手微微一顿。

栏头,那就是税吏了。难怪其他人不想管。

若是自己动手写了这状子,告到了,铺子未必能讨得好;但若状子写得敷衍,又会坏了桂枝的名声。而且无论成不成,这口锅他也是背定了,毕竟找人负责肯定还是找他这个临时帮工最合算。

“怎么,写不了?”青衣娘子满目狐疑地盯着他。

谢暎回过神,迎着对方的目光略略一忖,然后微笑着道:“可以写,不过我有个另外的建议,不如您听听看行不行。”

第56章 意外

王文师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三两口将最后一块罐肺吃下,然后擦擦嘴,起身离开了食摊。

果然,等他回到书铺的时候,就看见那青衣娘子已经走了,此时自己那张桌子的正位空着,谢暎和往常一样坐在旁边正在看书。

他觉得这小子倒的确是很聪明也很勤勉的,来了书铺没几天就已经把他们写状子的手法给摸熟了,开头喊冤,中间陈述,最后怒斥,妥妥的层层递进搞得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东西完全都不用他再润色就能直接交货。

而且谢暎还利用这两个时辰里的闲暇在看律法,要不是人家明说了只是来帮工,王文师还真担心自己的饭碗要被抢了。

当然,他对谢暎没有敌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对方小小年纪也很会做人。

譬如现在,谢暎就放了二十文钱在他桌上。

书铺规定,写一份状子六十文,文师每月有定酬,额外计件取五文。谢暎没有定酬,所以他那份的算法是和铺子按件五五分。

“本是该您接的状子,”谢暎一如既往地谦逊道,“我取那十文也不过是个替手钱,这些本该是您的。”

王文师很满意,以至于他都有点迟来的内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不厚道了些。

于是他心中有愧地关心了一句:“我看那娘子的脾气,恐不是个好相与的,她没有为难你吧?”

谢暎还没说话,旁边坐着的陆姓文师已悠悠笑道:“为难什么啊,人家不知道多服气谢元郎,今日那六十文只是定钱,说好了后面找齐人一并过来再找他写。”

王文师愣了一下:“找什么人?”

陆文师似是很喜欢传播见闻,不等谢暎说话,又代劳地说道:“谢元郎同她说,告那周栏头是治标不治本,究其根源,还是男人做栏头不便于找女商收税,想必这么久以来遇到这种困扰的也不止那娘子一个。谢元郎就劝她想想,为长远计,最好是能多找些人联合写个状子递上去,旁的也不用多说,免得人家说她们寻私仇,只求往后找些女栏头来。”

王文师半晌没能说出来话。

谢暎也不多说什么,客气又含蓄地笑了笑,坐回去继续看起了书。

过了会儿,他面前突然多出来了一挂钱,正是刚才自己放到王文师桌前的。

谢暎抬头朝对方看去。

“你拿着吧,”王文师面上有点尴尬地道,“你那办法我可想不到。”怕对方拒绝,他又补了句,“你是个人才,咱们书铺还等着你来纳状呢。”

谢暎笑笑,他本就需要钱,此时也就不再推拒,道谢后收了下来。

过了会儿,又陆续进来了几个要写状子的,谢暎帮着接待了两个,写完后看时间差不多了,正准备收拾一下回去,门外又有人走了进来。

来人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男子,相貌俊美,气韵清雅,身着檀色襕衫,头戴儒巾,腰挂佩珂——一看就是个士人,而且家境优渥。

在他身边还跟着个长随,看上去颇为干练。

靠门口近些的陆文师立刻迎了上去:“郎君有何事需要效劳?”

那人只是淡淡笑笑,然后视线在室内逡巡了半圈,很快便准确地落到了谢暎身上。

男子径直走过来,对他说道:“有劳小郎君帮我写个状子。”

陆、王二人不由一愣,就连谢暎自己都有些意外。

但他还是礼道:“郎君请坐。”又问,“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男子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目光在他提笔的手上略略一顿,含笑道:“陶三郎。”

谢暎就照例开始询问:“陶郎君是要告什么案子?”

陶三郎道:“前日张氏破石强从我兄长那里买走了一万三千片砖瓦,价值十七千却只肯支钱米八贯,我家要将他告上公堂。”

谢暎点点头,开始写了起来。

他越写,越瞧着破石这个名字有点熟,想了一会儿,忽然反应过什么,于是笔下一顿,抬眸朝陶三郎旁边的长随身上看了一眼。

谢暎不动声色地写完了状子。

“写好了。”他把东西递了过去,“一共六十文,承蒙惠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