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156)

沈平继续道,“世袭的君王,世袭的贵族勋贵才是罪恶的根源,大家想过么?一个由百姓选出来的君王,土地是百姓们共有,人人都有田,所有人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一起种地,一起织布,种出的粮食,归大家所有,不是很好么?”

他话一出,不少人神情向往,刚才说话的商人却根本不这么想,喊了一声抓谋反逆贼,茶肆立马喧哗起来。

“算了,是个疯子罢,就说几句做梦的胡话,别理了,喝茶喝茶,这茶也是东边来的,滋味可真不一样——”

“是啊,就算选君王,我也会选女帝。”

“别说了,你也疯了么……”

沈平听人喊他疯子,也不在意,见五城兵马司的人朝这便奔过来,略一提身便消失在了茶肆里,坐在屋檐上,看那王铮一送便要将女帝送出北门,先回了一趟皇宫,带兄长去了城楼。

十六名文武官员,武将骑马,文官乘坐马车,悉数候在城外,已由太常寺正卿薛回待天子之能祭祀完毕,五千驻军列阵官道两侧,见天子来,俱叩首问安。

崔漾立在辇车上,与宴和光另外交代了几句。

沈熔被留下,原是不肯,但知道是要照顾安定侯,阿九的父亲,事关重大,便郑重应下了。

他近来学习到了许多男女之事,知晓在这件事上男子是要主动的,掠上前,在阿九唇上落下一吻,“陛下,保重。”

旋即晕乎乎似饮饱了酒,差点没直接从御车上摔下来,群臣忙垂头避让,城门前一时静极。

萧寒坐在囚车里,眸光冰寒阴鸷,“以下犯上,理当问斩。”

崔漾懒得理他,传音与沈熔,吩咐他以后专心练功,跌下马车被申兴扶住的人却已经是晕乎乎不知今夕何夕,神魂出了窍壳。

似乎是先前吃了青橘,带着一点青橘味。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倒是群臣神情各异,两道目光自城楼上来,叫人无法忽视。

崔漾扫了眼城楼,吩咐身侧的王铮,“京中留有斥候,随时送信,学宫的事你从旁协助调度,评品举孝廉这样的方式,选出来的都是士族,你和沈恪、谢勉商议,多问问温桥、贺汀洲几人的意见,目的是叫寒门子弟能多有读书的机会。”

王铮应了声是,陛下,眸光落在她唇上,袖中一方青帕拿不出,只得和其余臣子一起,恭送圣安。

第52章 、实在是鬼斧神工

十六名官员里包括御史大夫刁同甫, 鸿胪寺正卿齐逊,太常寺正卿薛回,中郎副将申兴, 光禄大夫陆子明,另文武试武试前六名。

单有谢家谢勉, 陈家陈伯寅两人,一人生于齐鲁之地,一人少小时曾在渤海之地进学过, 是崔漾钦点随驾的。

沿途不置离宫行馆,也不在州府停留, 自天明寅时起到天色完全黑透,君臣都在赶路, 几乎每夜都是宿在山林里,离开上京城第二日清晨,崔漾接到了自雎阳传来的军报,蔡赣派出骑兵,佯攻上窑,盛骜带兵驰援,寻来的向导却是蔡军假扮的, 五千麒麟军陷入泽地, 兵马前行困难,困战三夜,弹尽粮绝被俘。

军将们的安危崔漾是不担心的, 一则有萧寒在手, 萧家军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二则麒麟军军令第九条, 战到最后一刻, 弹尽粮绝被俘,可伺机逃亡,但不能自戕就义,需得静待良机反扑,或是等待救援,再见机行事。

行至宁陵时,离京已有月余,营帐扎在山林间一处旷地,崔漾翻看完今日送来的军报,拆了上京城送来的信筒。

除了尚书台送来的,另外有四封,王铮、沈恪、司马庚,沈熔。

谒者刘云挠了挠后脑勺,“属下去寻丞相,问可要有奏报要一并送往御驾,恰好安平王、容护卫也在,便写了一封,请属下顺便带来。”

每隔三日,会有谒者来回通传信报一次,刘云是掌事,今日恰好轮到他,但实则每次谒者去寻丞相传讯,沈家家主和安平王总是在着的,至于容护卫,武艺高强,神出鬼没,他便是离开上京城几个时辰,也会很快被追上。

崔漾应了一声,“下去罢。”

崔漾先拆了王铮的信,刘家本家位处汉中郡,地广人丰,但近一成的百姓已成了刘家的私民,替刘家耕地种桑。

另有盘踞当地、与刘家有姻亲朋党关系的郑、简两家,又共占一成,人属于刘家的,种出来的粮食除了农人一点能糊口的口粮,剩下的自然也是刘家的。

连户籍都悉数挂去了刘家,朝廷能收到什么税。

[刘、郑、简三家联合,只按旧制出税,章戍与徐成带两千兵丁,抄刘、郑、简三家,刘儒下狱,安平王建议,将此三家聚财十分之一,以及此三家名下半数土地,按人口数量分租给私民,臣亦赞同,此举可安抚民心,避免/流民乱窜。]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