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181)

“你该头疼你的两个弟弟,沈熔不消说,沈平性子狂傲,若是爱上她,必起独占之心,而她外表性子温和,实则最不爱受约束,王铮无需谁对付,有沈平便够了,我若是你,便尽早想办法去北地,以免惹出祸端。”

而他不可能再做惹她不高兴的事了,如此焦灼,却也只能在宫墙里忍耐着。

沈恪脚步凝滞,握着竹伞的手指收紧,面色煞白。

司马庚伸手接住落雪,任凭雪花坠落掌心,融化成水珠,上京城下雪,北地亦在下雪,她定是爱这雪景,不定要看到多时,又是何人在旁陪伴,踏雪寻梅。

却也无妨,无妨,只要她不动心便好,不对沈平动心,亦不对王铮动心,只要不动心,便是娶了旁人为后,也无妨。

第62章 、越靠近脚步越轻

突厥大军撤出羌胡地界后, 半月里未再侵扰边关,聚集冀地的百姓,大部分选择回乡, 也有不少留在冀地安家,冬末前天气转晴, 农人们拿起农具,松土翻田,欣欣向荣, 百废待兴。

燕赵以北有卫氏三韩,东侧滨海倭寇常有侵袭, 南有吴越、南国,西边突厥人虎视眈眈, 五十万大军十万戍边,十万散于各郡县驻守,剩下二十余万冀地屯田,晨起集训,午后开荒种地。

两个月过去,百倾荒野上烧除杂草、树木、石块,成了可耕种的农田。

萧家军并未重新分编, 也没有查撤原先的军职, 粮种、军需发放皆与麒麟军一至,天子去麒麟军军营不带人,到新军营便也不带人, 时间一久, 新军营里的士兵渐渐放下了顾虑猜忌, 不再担心新主杀降, 每日安心训练种田。

高台边时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天子正与将士们比试拳脚功夫,说是比武,更多的则是指点,两个时辰后,军中好手轮番比了个遍,下台时诸将眼中敬服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呼喊万岁的声音震动云霄,已和半年前的萧家军军营没什么不同。

校场上数万士兵高呼万岁,有一小兵出列,握拳大声叩请道,“北疆侯战死突厥军中,魂归浊河,小人恳请陛下——”

小兵有些磕巴,但两月相处,已知晓陛下虽治军严格,但非军务以外,待人宽容温和,见整个校场都安静地等着他说话,便鼓足勇气大声道,“小人恳请陛下追封北疆侯为萧妃,如此北疆侯有归乡之处,英灵便可安歇了。”

萧寒‘战死’沙场,理当封赏,群臣议定追封北疆侯,萧寒侄子萧稷承袭侯爵。

小兵话语落,许多士兵便纷纷点头应和,最后竟是数万人跪叩校场,叩请追封妃位,言辞恳切,“陛下,请给国主一个安身的地方罢。”

远处施安要阻止已来不及,连连叹气,“这群兵崽子,追随十几年的主公,在女帝这里,就只请做个妃子的份——这算怎么一回事,前朝宫中随便一个末位,无功无过,故去后也能追封个妃子——”

袁翁叹气,都是大老粗,哪里懂那么些弯弯绕绕,不敢请追封皇后,大着胆子请封妃子,已足见爱戴了,萧国主对女帝之心,天下人皆知,诸将念着他的好,这才打算完成他的夙愿。

刁同甫出列行礼,“请陛下追封北疆侯为萧后。”

陆子明、齐逊等人皆附议。

追封为后安抚民心军心,天下一家,可拉近北地和关中的联系,与请谢蕴入宫是一个道理,省时省力,只在羌胡边界时,她已询问过萧寒,萧寒不愿,她便也不愿在此事上强留,正待寻由拒绝,远处奔来一道身影,顷刻掠至高台前,人未落,声先至。

“陛下不可,雷声鸣动,天公不允,请陛下三思。”

校场上诸将静声一听,果真有轰隆响动,不由都是惊惧,纷纷跪叩请罪。

崔漾看了眼天色,只觉自己在星象这件事上差得还很远,温声道,“诸将追随萧爱卿守卫边疆,用性命抵御突厥,都是大成的勇士,今岁每人赏赐御造缎帛一丈,春夏到了,给家中儿女做一身新衣衫罢。”

一丈缎帛可给孩童裁剪两身新衣,尤其御造缎帛,是寻常人家想也不敢想的东西,便是不做衣衫,或是家中无子,尚未婚配的,也可卖了换钱,军将们高兴激动,叩谢圣恩。

下了高台沈平便道,“皇后之位当选倾心之人相伴,尤其萧寒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连暗阁也搜不到他的踪影,你怎可轻许后位,下次碰到这样的事,天若无异象,你便改日再议,日食,月食,彗星落地,星转斗移,一月里总有几日是有异象的。”

崔漾笑了笑,接过洛拾遗递来的巾帕,擦了擦手,常人对天象是十分敬畏的,但沈平似乎不是。

风霜雨雪,地动涝灾,他从不以为是天罚,非但不会怪力乱神,不祭祀仙神,还常常会沉心研究,力求找出灾害发生的原因,虽时常无果,但崔漾看他研究这些,也常吩咐人帮他寻找需要的耗材。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