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185)

骊信说着,往西面的方向略一拱手,“司马慈是文帝亲封的太子,依老臣看,拥立安庆太子为帝,才是江山正统,我等扶持安庆太子登位,方不枉费文皇帝赐下的十郡基业。”

谢蕴搁下手中茶盏,手背至手腕间一条伤疤狰狞,眉间带笑,眼底却是冰冷的,“拥立的是太守兜里的钱罢,怎么说你也是博学大儒,官威声威俱在,相信江湖术士包治百病的骗术么?”

骊信脸上的讪笑几乎挂不住,却不敢有一丝怠慢,拢着手毕恭毕敬,“建业治所中有三人,亲试过了,安庆太子提供的神药,确实能叫人痛疾消失,越地许多重病重伤的人,服用丹药以后,过不久即能恢复如常,越地百姓们奉其为神迹,自愿献祭,追随神主。”

此事大有可为,骊信期盼又激动,为从龙之功,却见案旁的人彻底冷了神色,“免了这三人官职,赶出十郡,你去传令,立越淮关卡,阻止越地的人入城,私放越人入关的,不论缘由,就地格杀。”

骊信吃惊,急欲争辩,触到那一双静水深流却暗藏冰锋的冷眸,硬将声音咽了回去,不敢再辩,称是退下了。

不是他甘愿放弃,而是若无谢蕴首肯,便是地上遍布金子,十郡之城的世家大族也不会低头去捡,而在这十郡之中,土地、船舶,商肆、官员皆握在六姓勋贵手中,谢蕴说要与越地断了联系,便是真正的要断了联系。

骊信心中再多惋惜,也只得按捺下,出了谢府,略停一停,也不回治所,带了两个随从,往城东去了。

谢蕴吩咐家臣,“骊信必不会死心,你拿了我的印信去往各家知信,另外通知商肆,江淮两地的粮食不再运往越地、南国,商家积压的粮食照价收入谢家粮仓。”

家臣家将领命去了。

年观止从隔间过来,抱臂靠在博物架旁,伸了个春困的懒腰,“骊信小心思多,这会儿只怕揣度你是拿了女帝什么好处,才不肯拥立安庆太子的。”

他与谢蕴算是好友,这么一说就笑起来,“要是他知晓女帝曾来信求娶为后,只怕更是惊得眼睛从眼眶里脱出来,哈哈。”

信使送信来时,他恰好在一旁饮茶,是以得见了这一奇观,“女帝攻下齐鲁,收拾人心要一点时间,暂时顾不上扬州这一片,但已是众望所归,看她雷霆手段,必容不下这一片法外之地,更勿论江淮背后还有越地,安庆太子……呵……”

谢蕴手指押着袖袍的褶皱,慢条斯理,遮住腕间些许疤痕,神色如月影清淡,“不过半月光景,聚齐十数万人追随,不可小觑,往后人只会越来越多,都是穷人,再献也缺粮,守好城池。”

年观止任职军司马,手握江淮水师,止了笑,正色道,“不管这太子是真是假,对手是女帝,与我等并不相干,不若尽快将消息送至冀州,江淮位居中行,便有了能谈判周旋的筹码。”

腕间疤痕微痒,谢蕴未曾理会,“整个江淮都有女帝的探子,不必多此一举。”

年观止矢口否认,“不可能,这三月以来,我严查各路斥候奸宄,要是连十个郡都清不干净,我这个军司马也白当了。”

谢蕴听罢抬眸,眸间带着淡淡的嘲讽,“半年前秋修然来建业做生意,半年过去,秋记的绸缎庄,粮庄,酒肆茶舍共六十一家,秋记的标识太小,不怪你看不见。”

年观止惊愕,瞧着对方不言不语翻看文书凛然有度的样子,一时结舌,“那你不早说,难不成当真是想做皇后么?”

谢蕴神色清淡不明,手中竹简文书翻动得缓慢,眼皮也未抬一抬,“有这个揣摩长舌的功夫,不如多读两本书,免得下次与人诉相思情,惊鸿写成惊鸟,贻笑大方。”

年观止被提及丑事,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你若再提此时,我便将女帝求娶你的消息告知谢伯母,你年年祭祀崔家阿九,每逢中秋和清明,便隔江陪她畅饮一夜,只这时才少些持重老成,多丝人气,伯父伯母没有别的需求,若知女帝求娶,说不得连夜将你卷起来送去上京城,哈哈哈——”

日渐深沉的人扫过他一眼,握着书卷翻阅起来。

年观止知道自己这好友虽是收敛了年少时踏马扬鞭的乖戾性子,却也不好惹的,见好就收,轻咳了一声,“我去查查秋修然这个老狐狸,狐狸尾巴藏得好啊。”

谢蕴颔首,抬头时看了一眼屏风上的舆图,眸光落在冀州一瞬,些微恍神,复又清明,落回书卷上,日照香炉,书房内只剩书卷翻动的声音,一室宁静。

崔漾收到秋修然消息时,正给洛拾遗几人改功法图,四人根骨不同,适合的心法不同,只是以几人的天赋,几乎每个人都已到了本身的极限,想让他们的功力再上一层楼,属实不易,她研究了几夜,可稍有进益,但只怕毕生修练不綴,也难达到沈平境界。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