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194)

王铮便是无心朝政,此时亦不由凝了神。

大成地广人稀,人口多少依然是衡量郡县实力的重要标数,纳妾受限,必然牵动婚嫁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和离,和离的人越多,女子地位随之变动,当和离这件事在世俗中叫人习以为常,彻底挣脱名声的捆缚,会有一部分女子被动走出后宅,虽是走出了后宅的羽翼,却也走出了后宅笼罩的阴影。

对比办女学,选女官,这一条政令才是戳开了朽木根上的腐朽沉疴,否则废大力气叫女子读了书,嫁入内宅后,不是与人做妾,便是与妾争宠斗利,又有什么意义。

再者因着女子生道艰难,除了嫁人这一笔嫁妆,难以给家中带来什么利益,所以出生的女孩儿,有一部分刚出生时便溺毙了,如若有一儿一女,只能养活一个,想也不用想,被丢弃的定然是女孩,一夫一妻,是提高女子地位最重要的一步。

平等,才会叫女子有走出后宅的希望和力量,否则便是有女官,女将在朝为官,也自发低男子一等,因为男子可拥有多名女子为妻妾,女子则不能。

对女子而言,这就是最有效的内在激励,一旦当真实施,女子的地位随之变动,翻天覆地。

但也正如她所说,此举是与天下男子作对,前路困难重重,若说改课税削弱的是勋贵的利益,百姓们拍手称快,那么一夫一妻无妾这一条政令,开罪的便是天下所有的男子,以及有儿子的母亲,祖母,亲眷。

引起的哗然声必定是翻天动地的。

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有能力纳妾,但他们必不愿失去纳妾的权利。

不单单是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子。

人人都希望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没有一个母亲或是祖母,愿意自己的儿子只有一个妻子,无法纳妾。

而千千万万因男子可纳妾受压迫被迫害的,有可能支持这一条政令的女子,则被掩埋在了深闺,便说她们惧于父权的压迫不能发声,哪怕能发声,淹没在天下男子的抗议声中,亦不过是海里微尘,起不了什么作用。

她走的是一条独木舟,稍有不慎,天翻地覆,江山倾覆也未可知。

比起这一条几欲翻覆三纲五常的政令,改课税实则只算江海涛浪里的一粒微尘。

王铮不得不收敛神思,摇头道,“风险太大,太难。”

崔漾知晓王铮无欲无求,对成家没有兴趣,对女子亦没有偏见,亦想听听他的建议,方才与他说起这项尚不算成熟的国策,不甚在意地晃了晃手中茶盏,“难虽难,若有时机,试一试未可知,倘若当真利数倍计,朕坐在龙椅上,岂不是省力很多。”

王铮知她既生了这样的念头,必定是深思熟虑了的,王铮凝视面前这张容颜,片刻后垂眸,遮住眸底潮涌潮落,“陛下心悦沈平么?”

谈不上喜不喜欢,亦没有什么厌恶,但沈平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崔漾直言道,“我打算立沈平为后。”

王铮僵住,朝阳初升,却如坠冰窖,握着玉箫的手指因用力泛白,齿间亦透出彻骨的凉意,“即要一夫一妻,又要立沈平为后,意思是你这一生,往后数十年直至白头,陪在你身侧的人,都是沈平?”

第69章 、主上您要去哪里

崔漾眸光落在青年腕间, 红痕鲜艳,“立朝臣族臣为后,多少有些隐患, 沈平是不错的人选,选后宴上, 他必技压群芳,胜出叫人心服口服。”

一则沈平不追求子嗣,二来背后无权势, 也不是热衷权势会结党营私之流,虽对江山舆图没有太多直接贡献, 但一身百工技艺的才华,以及其触及百类的学识, 若为皇后,可为天下表率。

“至于喜欢,沈平没有什么叫人不喜欢的地方。”

臣子倨傲,削的是天子君威,后宫之人则不同,倨傲一些亦无妨。

是啊,沈平可为天下表率, 通晓天意, 已是一把君王利刃,王铮垂眸,握住掌中玉箫把玩。

崔漾话语落半响, 不见应答, 抬眸只见对面的人眸光漆黑, 岩崖青松般的身形僵硬, 握着玉箫的手指泛出白色。

略一想, 眸光落在他清俊的眉宇间,些许诧异。

见他搁在案桌上的手指微顿,隽目中些许窘迫,崔漾若有所觉,折扇收束,一时没了话语。

王铮垂眸,修长如玉的手指抚着玉箫,眼睫投下晦暗明灭的光影,看了看天色,开口道,“春笋汤,菇草茭白,片皮鸭,不如在商丘停留半日,臣给陛下做一次午膳罢。”

崔漾点点头,招呼躲在窗子下藏着大脑袋,却被一对半圆耳朵露了行踪的大猫进来,带着它回了客舍,如在丞相府一般,躺在躺椅上,与大猫晒着太阳,看王铮卷着青衣袖子,一样一样处理食材。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