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210)

这武人确有将才,只是性格直来直去,不结交文臣,说话还不经脑子,在临淄时便无数次得罪过萧家族眷,萧国臣僚,萧国国主萧寒要保,臣官无话可说,但人缘不好,便容易碰壁,战功也不容易立,但只要有机会,必定场场胜仗。

满说是袁翁,常襄,便是国主萧寒,当年以诗祭奠亡妻,也被柴枞一句虚伪造作堵得脸色铁青,若非当真有些将才,一百个脑袋也不够坎的。

“陛下为何不信臣!陛下啊,陛下!”

袁翁见这厮越嚎越不像样子,刚要出声制止,听闻帐外传来清越温泰的声音,一呆一惊,与施安对视一眼,立刻起身整衣。

“见过陛下,陛下……”

纵然问心无愧,所言乃心中所想,柴枞这时,亦不由涨红了脸,生平头一次主动下跪认错,若非另有谋划重用,本该率领大军渡江攻吴的陛下不会出现在这里。

是他不信任陛下,非但不听圣令,反而诸多非议不忿,柴枞羞愧万分,叩首请罪,“末将万死,陛下降罪。”

崔漾将人扶起来,她星夜前来,着一身黑衣,温声道,“全军分散,分十支小队,每人只带少量武器,以及六日口粮,分路快速赶往豪县,注意沿途掩藏行迹,走山林。”

袁翁一震,心念电转,豪县,无论是从阜阳,还是从江淮,想进上京城,无论陆路还是水路,都必须要经过豪县,“陛下这是……”

崔漾温声道,“钓鱼。”

又取了柴枞落在地上的攻吴十二策,仔细翻看一遍,给了他一份更细致的吴越舆图,越国兵力防控布置,“爱卿大才,攻吴十二策有大用,爱卿草拟成册,朕派人送往军中,诸将可酌情取用。”

君王声音温润,柴枞心中却烧了一把火,心情激动,心间似有千军万马擂鼓鸣动,江涛海浪,为君效力,万死不辞,“可是有人打着边疆战事胶着,挥师北上攻入上京城的主意,陛下放心,城在人在,城亡我亡,此番必叫其有来无回。”

袁翁、施安、许半山、常襄皆上前行礼,崔漾将人扶起,“仰仗各位爱卿,随朕出发罢。”

第75章 、也叫他有来无回

“报——”

三五镖师打扮的哨兵奔回渡口, “禀将军,西北向五十里处果真有异样,属下抓到两个渔民, 说前几日确实看到有大批船舶路过颍水,属下又潜藏了两日, 确实不是普通渔民……”

参将朱翼亦做商人打扮,听了禀告吃了一惊,立刻上前问, “多少船。”

“百十来只。”

哨兵是负责侦查的老将,经验丰富, 早把情况摸查清楚了,灌了一大碗水, 袖子抹了把胡须,“听描述只是普通的渔船,打起仗来当不了事。”

“不止是船只的问题。”

西北向五十里是一处弯口,两侧都是壁山,过弯宽度刚刚好,却极易被山两侧的埋伏袭击,头船行到此地, 山上滚下巨石, 或是坍塌下足够多的山土,塞住头船两侧,紧随其后的一百二十艘船舶自然也就过不去。

旧宋, 江淮鱼米之乡, 自大成光复旧宋之地后, 水运船舶来往繁忙, 正值六月末, 早稻割麦,鱼虾海鲜,一船往北运,商贸繁盛,短短不到一年,沿江已经起了不少渡口码头,商肆客舍,江上繁忙,他们伪装成粮队,这一路士兵都隐藏在船舱里,竟还是露馅了。

朱翼、申冠几人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凝重。

“回营房。”

舆图铺在船房案几上,朱翼拱手行礼,“弃船登岸,走陆路,亳州州官陆德准备了马匹,六千精骑,加上这一船六万兵马,足够我们杀入上京城,占领帝都。”

参军申冠附议,年观止扯了身上的绸缎商袍,露出里面护心镜铠甲,“不如先猜猜这大军是谁的人,从哪里来。”

徐令、盛骜率麒麟大军渡江伐越,六日后攻下西江渡口,南线梁焕、刘武与南国太子南钦交兵,战事胶着,女帝收复萧、魏诸地不久,总是边疆无战事,秦牧十万大军也不会在此时撤军南下,东西南北各郡县驻军加起来三万余,想要调集至颍水,至少需要一至两月,如此大的军事调动,江淮不会一点消息收不到。

剩下只能是被女帝遣返的萧寒旧部,以及因晕船、水土不服不能渡江作战的两万麒麟军。

共有四万人,不算多,年观止却未立时下令。

大军拔营前,家主着人传了密令。

“观崔九与魏、旧宋,尤其与萧、突厥一战,此人极擅谋算,不动则已,动时,定已先人一手,此番北上,沿途两处需格外注意,一是南饮山山湾,二是杞县,此二处,一河湾狭窄,一为京防重镇,行进前务必探清军情,不可大意。”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