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218)

徐来呆住,惊喜欢悦,几乎眩晕,立时便欢腾纵跃,幸福圆满。

少年人忍不住发出了欢呼,司马庚脚步未停,回了船房,立刻让随邑去请了宴归怀、杨明轩,许半山、林肖四人,人到了,也未多言,立时陈明厉害关系,“因着前事的关系,这封信由本王来写,便没了效用,陛下不会相信,你三人是陛下亲近信任的重臣,陛下再是不信,也必会斟酌防范。”

宴归怀、杨明轩惊疑不定,便是许半山,都十分踌躇,不信,可事关重大,不得不防,便也顾不上什么忌讳,三人应允应答,“如此我们不好在颍水耽搁,当速战速决,尽快收拾江淮,掌控长江天堑,以备陛下后顾之需。”

司马庚点头,“先送信,越快越好。”

杨明轩、许半山、宴归怀行礼告退,司马庚翻看舆图,林肖上前,声音压得很低,“此等良机,陛下何不复起,以正伦理纲常。”

司马庚笔下停顿,眸光落在这位禹、冀二州刺史身上,郑、高、刘、李四家没落后,受女帝重用,方才有今日荣光,一时便不知是她留在身边的刺探,还是当真有了二臣之心。

司马庚搁下手中狼毫,起身踱步至窗前,神色晦暗不明,“你如何想?”

林肖闻言,激动之色难以抑制,快步行到陛下身前,躬身行礼,行的君臣之礼,“女帝虽有才,却始终是一女子耳,天下男子尚在,哪里轮得到女子当家,当下时局混乱,就是良机,陛下若复起,一呼百应。”

此人眼中精光大盛,不似作假,“下臣举禹、冀两州之力,拥戴陛下,匡扶正义。”

兵器架上一柄长剑,司马庚缓缓抽出,长剑尚未沾过血,寒光凌冽,剑锋架在林肖脖颈上,“你是出言试探,还是当真想另复司空氏。”

林肖大急,“司空氏亦是龙凤血脉,又有何不可,良机稍纵即逝,陛下切莫再犹豫,请相信下臣的衷心——”

话音落,剑锋划破他的喉咙,林肖倒退一步,倒在地上,本是细长的眼,因不瞑目瞪得圆,血迹喷溅。

司马庚收了长剑,搁回架子上,取了一方青帕,擦干净手指上的血迹,坐回案桌前,推演各方兵力。

侍卫不敢轻动,立刻报与许半山、宴归怀、杨明轩三人处,三人进来,只见这名朝廷大员倒在血泊里,眼睛还睁着,却已经绝了呼吸,杨明轩惊疑,“这,林大人任两州刺史,总领禹、冀两地军政要务,官职千石,除了陛下,无人有权处决他。”

杨明轩做事细致周全,倒未必是为林肖开脱,司马庚道,“取道临川,全军加速赶往越国都城陵林,见到陛下,本王自有交代。”

几番思量,杨明轩便知林肖所犯何事,自冀州南下以来,几人朝夕相对,林肖心思藏得再深,也终有露出端倪的一日,自安平王劝服上官淼出山后,林肖心思越发活络,多的是往安平王跟前效力的时候,因受女帝重用,林家虽比不上沈、晏、高、刘、郑、李六族,却也颇有朋势,林肖聪敏慧达,政务很有一手,冀州屯田之事,他居功至伟,很得陛下信任重用。

但三纲五常这一套,在一部分人心里早已腌入味了,女帝面前恭敬有礼,这几月女帝不在,骨子里的傲慢却再难遮掩。

安平王身份特殊,前沿兵战,战势一旦不明朗,有心人难免蠢蠢欲动。

杨明轩拜了一礼,“殿下高义。”

宴归怀吩咐侍卫将船房清理干净,并不是很意外,林肖此举,私心太重,以至看不清废帝,倘若废帝有夺位之心,当初便不会冒着生死的风险,截杀安定侯父子三人。

到了房外,杨明轩不由便感慨,“安平王待陛下一片真心,若为皇后,也当是贤后。”

许半山羽扇半摇,未应答,侍卫抬着林肖尸首出来,鲜血滴了一路,宴归怀看了半响,方道,“皇后是陛下枕边人,当一心一意为陛下才是。”

言中未尽之意,不消说透,三人都明了,让安平王真心相待的,是天下一统,四海承平,百姓安和富足,谁阻碍这件事,便是与他为敌,眼下拥戴女帝,不过是女帝与社稷安平不冲突罢了。

杨明轩便不再说话,许半山摇扇道,“还是尽快收拾江淮,赶往庐陵,与陛下汇合为好,迟恐生变。”

江淮一清,后顾无忧,捷报送至崔漾手中,庐陵关已拿在麾下,郑敏已死,残军且战且退,麒麟军分两路,一路由崔冕率领,转道驰援徐令,进攻衡阳,一路由盛骜率领,继续奔袭陵林,攻至距离陵林城不过百里的万雄关。

越地主力军基本已被打散,剩下的新兵没有经过什么训练,战力不强,却胜在人数众多,都是‘圣君’的信徒。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