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81)

崔漾不甚在意,“无妨,安心。”

马车缓缓停下,前面不远处便是公羊老先生隐居的太白山草庐。

崔漾此番来,是请老先生出任太学祭酒的,比起解印而去的虞朋,公羊老先生无论学识、声望、品德都高出许多,是出任祭酒的不二人选,有他管领太学,会有秩序许多。

太白山位于上京城东郊,山势巍峨,壁立千仞,山上云海缭绕,山下却又良田百倾,桑林梨山,一派田园风光。

草庐便建在离瀑布不远的山涧边,崔漾未带侍卫,沿着青石板路走到草庐前,原以为今日多少要吃个闭门羹,已打定主意三顾茅庐,不想童子接了拜帖,进去后不一会儿便出来了,“见过陛下,我家先生堂内请。”

崔漾和宴归怀对视一眼,两人都颇觉意外,却也未多言,随小童进去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光年·星子宝宝投喂的营养液,感谢宝宝们的留言~

第28章 、照之以日月星辰

七月二十四, 立秋,文武试于太学文和苑、德和苑开试。

两处楼苑便是为每年太学学绩课考、文武试准备的,楼呈半环形, 共三层。

三楼素纱遮掩分割,供士林里德高望重的先生长辈休憩观看课试;二层储存课考用具;一层游廊则以廊住相隔, 安排了十名判官、两名司礼的坐席。

游廊正对面青石板铺就出长宽数百丈的平地,每间隔十丈便设有一挂帛立柱,侧立一名唱喏者, 课考时,会由这些唱喏者将题目和最终答案复刻到挂帛上, 供给学子们观看,一是监督, 二是参研讨论。

晨钟响过以后,学子们带着自行准备的案几、刀笔、竹简、布帛有序地进入文和苑,立在楼下与三楼房间里的山长、师长、前辈们见过礼,按顺序落座在团蒲上。

学子们身前的案几上,除摆放刀笔墨砚外,还有一漆简文牒,文武课试结束以后, 学子们会将这份文牒投入意向学宫的箱笼中, 以便学宫师长们筛选。

漆简以颜色区分,太学为玄色朱字,沈氏学宫、北麓书院、鹿鸣书院分别为蓝、绛红、白三色。

放眼望去一片水蓝, 太学博士刘序连数过两遍, 苦笑着进来行礼, 与陛下和祭酒禀告。

“回禀陛下, 公羊先生, 今次课试还未开始,许多学子就已经染刻好了文牒,选择沈氏学宫的人数最多,万众里占了五千,剩下五千中,三千选择了北麓书院和鹿鸣书院,千余人尚在观望中,余下寥寥二百人选择太学。”

情况极为糟糕,要知废帝初复太学时,太学势微,也有两千众,今次这般境况,属实是叫人坐卧不安,自今岁七月起,刘序便未曾睡过一次好觉了。

要停办,显得太学心虚,陛下更心虚,不停办,又是这般荒凉萧索的情形,到今日,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听着学子们担忧挤不上沈氏学宫,直接竞争北麓书院和鹿鸣书院,亦或是转寻小的私学名山,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刘序连连叹气,“这可如何是好。”

公羊丘神情肃穆,“无妨,来者自来,你去与司礼说,陛下不便亲自出席,但席中有陛下喉舌,文试共有十五人,今日不分君臣,且叫学生们奋力一搏,让列席山长们看看今岁学子的本事。”

公羊丘德高望重,出任太学祭酒这几日,太学井然有序,无人不敬重服从。

刘序与陛下见礼,目带询问。

陆子明、宴归怀闻言皆是大急,朝杨明轩看去,见素来稳重泰然的尚书令此时已急出了汗,立时出列劝阻,心顿时凉了半截。

崔漾无奈摆手,六日前她去太白山请先生出山,说明来意后,老先生开口只问三句话,一,会不会停办文武试,二,崔氏书府可是当真,三,可能以诚待之。

前两条尚好说,第三条难办,老先生不肯认同她的作弊行为,说一是对这三十人不公,二是对其余学子不公,三对治学无敬重之心。

崔漾是想安安静静解决这件事便可,毕竟在其位,与未出仕的学子争辩,难免失身份,争赢面上亦无多少光彩,她坚持不允,岂料这话一出,又被老先生痛批一顿,说她过于自负自傲,有失坦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哪怕目的是好心,也实非明君所为。

老先生神情严肃,崔漾想着此事虽有弊,也有利,思忖过后,便应允了,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只是想象得到的轩然大波。

果然外头司礼的话语刚落,哗然声震,团在崔漾手边睡觉的雪团受了惊,盘旋飞起,半响才又重新落回原地。

议论声穿过素纱,传进房间里。

“女子怎能参加文武试,光靠识几个字?还有那些凶神恶煞的兵丁?”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