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83)

杨明轩苦笑摇头,这么些年,就没见陛下翻过什么书,便是偶然得了本什么书,也像狂风翻柳,稚童玩耍,三两下翻过,书便赐给身边的士兵或婢女了,有时候翻书都嫌累,要叫婢女来翻,显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

陆子明、宴归怀看明白他的意思,剩下半截心也彻底凉透了,半点希望不抱,听课考开始,便俱在心中思量课考后的应对之策。

杨明轩看了一眼端坐的公羊丘,暗叹陛下对书生诸多忍让,方才被逼到如此境地,事到如今,着实难以收场。

司礼唱了第一道考题,“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接续,出处。”

宴归怀陆子明三人,连带候在一旁的刘序,几乎都要立刻说出答案,险险忍住了,虽说不抱希望,还是忍不住朝陛下看去,这题说常见也不常见,说难也不难,且答案有二,知道其中一个便可!

四人目光灼灼,只差在眼睛里写字了,崔漾好笑,她用的传音秘术,给前排六人传的是,[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出处,申不害申子。]

后九人传,[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出处,南经]

杨明轩略吃惊,宴归怀、陆子明本不抱希望,此时便如甘霖灌头,皆是大喜,第二道、三、四道考题出自论语,既然懂申子,自然更懂论语,听陛下对答如流,三人心情都十分激荡。

原以为第一题那十五人便要下场,得个零筹回家,没想到还拿得了一筹,着实让人喜出望外。

“国有七患,七患者何?”

此题一出,宴归怀几人心神便又提到了嗓子眼,七患一熄之间要想全,写下关键字和出处,几乎立刻就要作答。

[城郭沟池,边境邻国,民力民财,仕者其臣,君矫其身、亲不衷远衷,稻米桑粮不足以食,赏赐诛罚不能君威,墨子]

陆子明宴归怀吃惊,杨明轩吃惊,场上的史名远,梁文章等人更吃惊,因着笔墨不够,便只能一边写一边狂喊,“我墨水不够了!快给我墨水!给我竹简!哪位仁兄快快资助!日后必有重谢!”

自有谒者与他奉上笔墨。

问:[至诚哀衣,必获冥助,出处。]

答:[折狱龟鉴]

问:[量力而举,度德而行]

答:[春秋之义]

问:[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答:[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史名远、梁文章、常宏、李思博等人皆是面色涨红地奋笔疾书,心里虽已掀起了狂风巨浪,却因时间紧迫,应接不及,埋头疾书,若非耳侧那道声音始终不急不缓,叫人神明清宁,只怕此时已经不够转了,到四十题后,周遭学子纷纷起身离场,史名远手臂和心脏都因震骇而发麻,四十题!竟是题题精准,分毫不差!

作者有话说:

感谢一苇、卉子宝宝投喂的地雷,感谢我爱良、晴儿雨儿毛儿、啥时候更新、词不赐意、2022年准研究生、天泉水自闲、女孩子是最蒂的!、喔喔、36952833宝宝灌溉的营养液,感谢宝宝们的留言~

第29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

房间里, 陆子明、宴归怀、杨明轩欣喜到几乎癫狂,刘序手舞足蹈,形容狂荡, “堂下有半数学子离席了!半数!”

陆子明宴归怀都在努力深呼吸,才能压制住自己不像刘序一般手足颠倒, 但确实是喜从天降,博闻强记这一课越到后面越难,考题越偏, 但现在过了四十题,第一项课考便算合格, 后续哪怕一筹不拿,天子面上都不算太难看。

课考还在继续。

问:觞政精明, 宽严并济,接。

答:随机雅谑,满座风生。

那声音依旧平缓,没有丝毫犹疑停顿,一道接一道,流畅到叫人精神恍惚,杨明轩呆呆站着, 震惊得无以复加, 君臣相识这么多年,从没听陛下说过她读过什么书,拜过什么名师, 年少时有那般不学无术的名声, 又是军将出生。

平时也从未见其掉过什么书袋子。

杨明轩失礼地问, “陛下可是有过目不忘之能。”

崔漾未置可否, 倒也并非完全过目不忘, 父亲搜罗天下文籍,藏书量比当时皇宫里兰台、天禄、石渠阁还要周全,诸子百家,杂学,许多瞧来十分晦涩,她幼年时便是死记硬背也颇废功夫,很多不解其意。

后来与王铮共用一个身份,才又把这些书册的内容默背下来,懂的就教给王铮,不懂的就想办法请教别人,一词一句琢磨透了,再教授给王铮。

越了解,便越觉得深奥,这些年虽多在兵战,但闲下不练武时,多数也在心中默记校核,经年累月,这些书册自然而然刻进了骨子里,算是一笔不菲的财富罢。

前日与公羊丘说的崔氏书府,便是她脑子里的崔氏书库,华庭之变时,文库和武库被王行一把火烧了,许多孤本文籍只她脑子里有,除王铮府上现有的,以后每旬她至少会默书一卷,请文学博士们核对校验,放在崔氏书库里,供给天下学子阅读。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