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旧史(473)

作者:梁语澄 阅读记录

用惢姬也不只是要增加说辞上的合理性。上官夫人,惢姬,纪桓,或许还有更多已过半生的前辈——

这些人,会不会皆为故人,曾于时间长河中的某一刻交汇,被同一件事捆绑,聚集,爆破,最后离散,各自回到原点。

这一刻会不会就是二十一年前。

这件事会不会就是东宫药园案。

她以这个假设为基础说出了那句“听家师说二十多年前您也去过一趟锁宁城。似乎就是东宫药园案发前一年。”

当然是诈。惢姬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听者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惢姬主动放出了线索——

如果这是一个故人江海别的故事。

那么惢姬是故人。

故人要旧事重提。

这才是她今日抛这颗鱼饵出去的真实意图。

纪桓在锁宁城呆了整整四个月。去是二十二年前的十二月,回来是二十一年前的三月。

距离十一月东宫药园案发还有两百多日。远是远了些。

但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

所以上官妧明确知道此事。却不是因为其父。而是因为其母。

上官朔利用对此事的知情混淆视听,让上官妧暗示纪桓或与锁宁城有勾连,试图转嫁祸首,解苍梧城谋杀祁君之困。

很合理。

比去年看起来还要合理。

若皆为真——

纪桓今夜,该当无眠。

而傍晚这场仅仅两个回合的隐晦交锋,或许,会成为那段锁宁城往事重见天日的真正开始。

谁能想到呢。

往事并不如烟。

“星朗?”

他半晌没动静,眸色变了好几变,纪晚苓静候半晌,终忍不住轻声唤。

顾星朗抬眼。

“父亲多年前去过锁宁城,我是知道的。据说在我出生后不久回的霁都。”她犹豫一瞬,“真的和东宫药园案有关?”

“据我所知,没有。”顾星朗答。但所知和事实是两码事。自然不能同她这么说,转而道:

“她借封亭关从你这里套话,此事——”

“你不想我说,我便不会说。哪怕对月姐姐对父亲。”纪晚苓接,很快,“但你要有数。她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我们不一定要知道,但你得知道。”沉吟片刻又补充,“我一直以为,你是都知道的。”

是知道。只是不知细节。确实他也没问。没想到她动作这么快。

“放心。”顾星朗神色淡淡。

“情字障目。”纪晚苓眉心微蹙,犹豫半刻,“有时候拉开些距离再看,会更清楚。”

“起风了。早回。”他道。本想借此机会再说些什么,关于紫丁香和与之相连的隐患。防患于未然,哪怕思路不清方法没定,至少先起个势头。

终是都不对。气氛不对,心情也不对。而处理这些事情,需要气氛情绪加持。

说完这句,他站起来,转身出了清晏亭。

“让你在太医局查的事,有眉目了么?”

六七里外青绿长廊尽头立着两个人,绛紫宫裙于颜彩上本就浓沉,四下无灯,月光亦被廊顶藤蔓遮盖,越发将女子身形掩在暗色之中。

“说是没有。”另一女子答,看衣着该是宫婢,“自去冬点灯至今,折雪殿没怎么用过药,除了一月间风寒那次,但也都是些治风寒的方子。”

“君上夜夜宿在折雪殿,已经四个多月了,倒是全无动静。也不知是真福薄,还是她自己使了什么法子。”若是后者,倒可以下下功夫。绛紫宫裙的美人抬眼眺,正看见白色龙纹常服的顾星朗从清晏亭中快步出来,

“今夜又刮的什么风?这是要回挽澜殿?”

第三百二十六章 众纷纭

自景弘六年十二月初三听雪灯亮,至景弘七年三月十六,君上无一夜不宿折雪殿。

景弘七年三月十七是个大日子,至少对祁宫里上万名翘首盼热闹的宫人而言——

君上夜里从折雪殿出来,一路步行,回了挽澜殿。

值夜宫人们当晚便陆续晓得了,亲见的亲见,听说的听说。

而事情真正悄无声息传得角落皆知,是在三月十八晨间。

悄无声息,却是窃窃而鼎沸:

君上从折雪殿出来时神色不豫,

走至清晏亭碰上瑜夫人倒相谈甚欢,

而后独回挽澜殿仍是沉肃。

闲话之语,最容易被描摹得绘声绘色,加上主人公就在戏台子中央,观众四面八方,你一言我一语拼凑,很快便出来一个时间连贯头尾完整的故事。

个中缘由,自是合宫好奇,但一来不敢妄加揣测,二来认知想象力有限,讨论来讨论去,不过是些后宫恩宠随流水、伴君如伴虎、点了灯还独占盛宠四个月已够荣耀一生之说。

从清晨到午后,折雪殿宫人们如常在宫中行走,目不斜视,无喜无恼,更没有半句多余话。

上一篇:辞天骄 下一篇:哑妾她妩媚动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