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雨下西楼+番外(221)

作者:达闻西 阅读记录

她为朝云委屈,也为朝云后悔。

早知有今日,当初兴许就不该把妹妹嫁给这个人。

天下身有功名的儿郎不独他郑平一个,她就不信了,整个大宋还会找不出一个比郑平更有担当的三榜进士?只是这种悔恨来得太迟,已然无用。

郑平弱弱开口:“许大娘子,三娘的事,我会回去和母亲商量。若她能在这里住得惯,便…便再小住些时日吧。等出了正月,我再来接她……”

朝烟乜他:“分家的事?”

“此事……平,实难与父兄开口,也没办法答应许大娘子。”

朝烟是朝云的姐姐,郑平要叫她姨姐,她勉强算是郑平的尊长。

对于郑平来说,要违拗一位尊长的指示,当着尊长的面说“不行”,或是“平无法答应”,需要长久的酝酿与莫大的勇气。

他是个没办法当面拒绝他人的人,因为总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若是拒绝了别人,便会被别人完全漠视。

读书时,同窗借走了他珍藏的孤本而迟迟不还,他也拉不下脸去讨要。怕同窗会因此觉得他小家子气,从此再也不理睬他。

闻喜宴上,一众同样中了榜的同年们凑在一块儿喝酒、吟诗,或是诉说着自己寒窗的辛苦,或是对着将来的仕途大放厥词,畅言着步入官场后的抱负。唯独他坐在人群之中,谁说话他都只是点点头,自顾自喝着茶。明明不大能吃酒,可一旦有人给他倒酒,或是随便说了几句话,他却不敢不喝,只好皱着眉头吃了一杯又一杯。同年们调笑他像个小娘子般拘谨,把头上的簪花都插往他的发髻之中,他也不敢躲避。

生怕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厌怠,惹得他人不快了。

能对朝烟说出一句“没法答应”,已是他权衡之下的冒险之举。

说到最后,郑平都没有问一句,朝云到底为什么忽然离了郑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朝烟打量着他的眼神也是越来越冷,到最后,放下了茶盏,已然不想再看他。

“行,那你便先回去吧。云儿在我这里住得好好的,不愁吃不愁穿,你也不必挂念了。”

朝烟道。

郑平躬身一拜,低着头告辞。

许衷从屏风后出来,上前握住了朝烟在发颤的手。

朝烟抬头看他,说道:“爹爹当年说,此子会钟爱朝云,原来是假的。”

许衷站在朝烟的身侧,也叹出一口气。

郑平心底究竟有几分对待朝云的爱,许衷和朝烟都看不懂。明明当初这个少年郎,在听到他有可能会与朝云成亲时,眼睛是那样的亮。

原来钟爱之情,是该深时会深,该浅时,便连一句“她怎么了”都问不出口的。

即使就算郑平问了,朝烟也不会告诉他。但朝烟多么希望,郑平可以问一问,哪怕只有一句。

朝云与朝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李家也不是会仗着权势欺人的人家。素来平和的一家人,忽然强硬地让郑家分家,郑平是个二甲进士,难道心里会一点儿都没有怀疑吗?

他当然有过怀疑。

只不过,那些猜测从他心里渐渐生起的一瞬,就会被他一一覆灭。他不会容许有违反他心中纲常伦理的东西,去破坏他自认为的那一派其乐融融。佯装不知道,装着装着,就会像确实没有这回事一样,悄然过去。

他还是那个孝子,还是那个尊敬兄长的好弟弟,还是那个不置通房妾室、也不流连声色之地的好夫君。将来,他也要做一个好父亲。

许衷对朝烟道:“你妹妹与他,本不该相配。”

他能做任何窈窕淑女的夫君,却做不了朝云的。

或者说,这世上任何人都能嫁给郑平,但李朝云不能。

她是个不把礼义教化放在眼中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无法与儒门一本本经书灌出来的文人们相合。

第112章 喜脉

正月过后,许家来了位访客。

许衷并不在府上,朝烟正在明镜斋里写字,听见女使口中的名字,有几分陌生。

“毕升?”朝烟知道自己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想不起来是在哪儿听说的,也不记得这人是做什么的。

女使点点头:“门房说是叫毕升。娘子不认得吗?难不成是认错了门?”

朝烟问道:“他是个什么人?可说了是来找谁的么?”

“似乎是个匠人?是来找大官人的,说是在什么刻印之术上有了长进。”

“匠人?哦!”朝烟想起来了。许衷是结交过一位毕待诏,专工刻印事。前些年就说在试着做些能改良当下拓印技艺的器具,问小货行拿了不少泥灰,后来便没听说什么消息了。

若不是他此时登门拜访,朝烟都快忘了这回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