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金枝(176)

作者:林起笙 阅读记录

这话乍听无异,细想下来却颇具深意。

直至此时,初沅才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们举办这场诗会的真实意图。

——阿兄这哪是要让她去品鉴那位新科状元的诗词。

分明就是……

变相地给她相看。

思及此,初沅不免神情微变,蓦然抬起头来,眸里闪动的情绪,诧愕到呆怔。

然而她面前的太子,根本就没有给足她时间反应,下一刻,便提脚走远。

初沅掐紧手心,这才勉强缓过神来,硬着头皮去接待太子身后紧随的一众年轻才俊,以及他此次带来的两位近臣——滕子逸,和另外一位官员。

因着先前承恩侯府老夫人的寿宴,两人有过一面之缘。

滕子逸见着她的时候,明显有刹那的愣怔,认出了她。

好在他并未声张,如常地和她见过礼,便跟着入席。

尽管如此,初沅的那根心弦,却依旧是紧绷着。

——毕竟这些来客,或许并非为着诗会而来,而是阿兄给她安排的,相看的郎君。

受邀宾客陆续入席,初沅逐一应对着,到最后,已是有些木然。

直到,一道熟悉的清润嗓音,不紧不慢、昂昂自若地响起在耳畔:“这位郎君,又见面了。幸会。”

话音甫落,初沅整个人怔住,轻抬眼睫朝那人看去,冷不防地,对上一双灿若星辰的眼眸。

青衣男子举止端方地拱手一揖,俊朗的眉眼间噙着久别重逢的欣喜。

——“在下扶风苏承泽,不知郎君,可否还记得在下?”

***

今年春闱题名的进士,其中有一个因着刑部推荐,得以到大理寺任职评事。

谢言岐今日审查柳三娘一案,准备调出案卷,查看红袖招近三年的状况。

然,负责此卷的评事却不在府衙之内。

“谢大人,这、这位林评事,今日不巧告假了?”和他共事的另外一位朱评事如是道。

闻言,谢言岐眉尾上抬,“告假?”

朱评事道:“是,晌午的时候,林评事的同窗造访,说是太子殿下邀请他们参加诗会,想看一看他们的真才实学。”

然,这所谓的真才实学。

又岂是一场诗会所能见证的?

谢言岐不经提了下唇角,摆摆手示意朱评事去启开库房屋门,随即,轻甩广袖提步走进,亲自动手,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找寻起卷宗来。

修长的手指落在竹简之上,又倏然顿住。

天光从窗牖翻飞进来,映出浮动于屋内的微尘。

他站在博古架落下的阴影里,几不可查地,蹙了下眉。

倘若,那不是诗会呢?

谢言岐将竹简放回原处,大步流星地迈过门槛。

他看一眼侯在门外的奚平,道:“奚平,随我去办一桩案子。”

稍顿片刻,他抵了下唇角,感受着唇上伤口泛起的细微疼痛,接了句,“记得,多带几个人。”

作者有话说:

第九十八章

因着如今有男客到访, 于是长公主那边便吩咐侍者,去库房搬来几面绢素嵌鎏金云石屏风,置于庭院, 将院中的坐席隔断分为两处。

进出庭院的街径上,宾客仆役熙攘来往, 纷乱的人影中, 初沅和青衫的男子面对面站着,面上浮现几许错愕。

见她久未言语,苏承泽上前半步, 接着解释道:“那日抱月楼, 郎君还记得吗?”

对于她的那半首诗,他始终意难平;而对于她如今的处境, 他更是悯惜且愤懑。

——毕竟,这样钟灵毓秀的人物, 却因为囿于长公主身侧, 无法崭露头角、考取功名。

实乃平生憾事。

苏承泽对她,有着读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

然,初沅却还处在乍然重逢的错愕当中。

她愣怔瞧着近在眼前的青年, 不可避免地,便想起方才,阿兄嘱咐她的话。

状元郎……

她记得, 抱月楼的那场诗会, 便是眼前这位惊才绝艳的青年, 拔得头筹。

——也就是, 阿兄所说的, 今年春闱金榜题名的状元。

望着他亮若繁星的眼眸, 初沅下意识地往后倒退半步,交握于身前的小手缓慢收紧,纤细指尖嵌进掌心,藏住局促。

她略微颔首,应道:“苏公子之才,自是让人见之不忘。”

闻言,苏承泽唇畔的笑意不由愈甚。

——原来,她还记得。

他嘴唇翕动,正欲出言寒暄,和她拉近关系,盼着往后能有机会劝慰,让她离开长公主,孰料这时,走在他前面的同窗忽然回首,扬声催促道:“承泽,诗会就要开始了,你还在那儿杵着作甚呢?快走啊!”

眼见得碧影斑驳的宴席那边,宾客满座,推杯换盏,俨然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而典仪提着铜锣,正慢步走上高台,准备主持诗会开始。

上一篇:夫人她精通茶艺 下一篇:佳儿佳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