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支曲(37)

作者:小重峦 阅读记录

“我不是女孩子了,“云歌忽然停了脚步,静静道,“我是陵哥哥的未亡人。”

骥昆有些愕然地停住脚步。他想说些什么,却看到夜露已经打湿了云歌的眼睛。四下里一时很静,远处传来沙狐‘桀桀'的叫声,身旁的黑鬃马儿不耐烦地在原地蹭着蹄子。草原的夜风温柔的围拢过来,过了一会儿,好像就掩去了云歌脸上的潮气。

骥昆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牵起马儿大步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道,“云歌,你敢与我一同走中羌吗?那里羌部落有十几丈高的石砌碉楼,全是用削薄的石片垒筑起来的。你想去看看吗?听说长安的宫殿也不过就是筑在夯土台子上,才显得高呢。你去过长安吗?”

潮水再次涌向云歌刚刚平静了眼睛,然而她大声笑着回道:“我敢的。我答应过陵哥哥要去看天下的各式奇异的建筑呢。”

骥昆翻身跃上马背,又继续道:“嘿,你再不追上来,我的马儿可就不等你了。”

云歌快步追上去,骥昆伸手轻轻一提,云歌又稳稳地坐在他的身后了。黑鬃马在月光下略扬前蹄发出一声长长的嘶鸣,而后向着前方疾驰而去。

云歌原以为羌人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此次随骥昆从武都西转入羌,才发现除了骑在马背上的牧人,也可以看到裹着头巾在田间耕作的羌族妇女。最初经过的几个羌人部落也未像云歌预计的那般汉人绝尽,不仅可以看到汉朝商人的踪迹,更有一些由物物交换而自然形成的集市。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边界地带,渗透和竞争同时进行着。

古拉镇就是这样一个集镇,而且比之前的几个集镇都大。集镇上汉人用汉纺布,丝绸,铁制农具,谷物种子与羌人的牛羊,毡毯,毛皮进行交换。虽是自发形成的集镇,但却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羌人和汉人穿着各自的服装平和地穿行于集市之上,仿佛不知北边有战事临近的模样。

云歌一到古拉镇便在集市上四处寻马。因为骥昆的黑鬃马虽出身不凡,载得动两个人驰骋,然而在速度上到底是要打折扣的。而他们取道中羌本就会多花些时日。云歌又担心河西官道的战火会从东端烧到西端,因此急着再寻一匹坐骑,加快他们穿越中羌的速度。

可是云歌在集市上看来看去,要么是形体高大但却奔跑缓慢的河曲马,要么就是一种头重颈短体质粗糙的羌地马。云歌每次下决心要买一匹马,瞟一眼骥昆的黑鬃马,就又犯起犹豫来。骥昆看她一脸不服气的表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却道,“不要小看这些羌马,这是高原上的马种,叫浩门马。虽不及西域马跑得快,但却比中原河曲马的耐力好。而且浩门马多会走对策步,可以减轻骑手颠簸之苦。这一点怕是正适合你们女子呢。”

云歌不信。骥昆便让她上马一试。果然,浩门马走的是小步,而且步态整齐而节奏分明。云歌骑在马背上觉得行云流水非常自若。云歌大喜,便用自己的翡翠耳坠和一对玉笄从一个羌人的手里换了一匹栗色的浩门马。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

骥昆想起什么似的,道,“过了这个集镇再往前,我们就深入羌地,离汉地越来越远。不会再有集镇了。我们应该去好好吃一顿。”

云歌点头应道,“嗯。各地的菜式我本就要尝一尝的。”

古拉镇上的食摊大多以牛车载炉台和烤架,路边一停,支起个没有围子的穹庐顶,再围以简陋的木几。他们选了一处食摊,挤坐在低头而食的汉人和羌人之间,要了烤黄羊,红焖牦牛掌,还有羊汤鹿蕨。云歌没有想到这样的流动食摊还能拿得出这许多菜式,不禁啧啧称奇。她每样都尝了尝,很快就给出了评价——

“黄羊肉质太紧,其实并不适合烤食,炖老汤倒或许更合适些。”

“这个红焖牦牛掌定是受了汉家影响,不过这用来煨红并不是汉家的豆酱汁,应该是羌地的什么调料。”

“这个羊汤鹿蕨最得我心。只是太不讲究摆盘了,若是用发菜扎系鹿蕨,放在水豆腐上,再‘用羊肉汤来煨。。。嗯,汤里需有枸杞衬色,那定是又清雅又美艳。真真是白玉绿翠间的一点红呢。不如叫个赤子雪青汤,那定是道上得汉宫宴的菜呢。。。“

“原来你不仅去过长安,还吃过宫宴。”骥昆笑着打趣道,“我只知道这些菜好吃罢了。”

“你不知道我以前做菜很厉害的。”云歌得意道,“长安城的雅厨就是我。。。她忽然觉得有些恍惚。这样的话她好些年没有说过了。她猛然住了口,已经汹涌到红唇白齿间的往事只好生生在那里跳了崖。

上一篇:缘定三生-帝师 下一篇:哑夫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