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阮多娇(48)

作者:梳酥酥 阅读记录

刀灵嘻笑中把眼睛眯成了缝:“做段王哥哥和王妃姐姐的小孩,一定很幸福。”

童言无忌,阮萤初和段沐宸因为无心的话,一时不敢再看彼此。

作者有话说:

◉ 第42章

庆功宴皓月当空,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中,段王府内早已没了主仆分明的身份。

朵红和阮萤初举杯,抹去眼角沾湿的泪痕,是高兴也罢,伤心也好,欢闹在院内。

当璀璨绚烂的烟花在王府上空绽开,火树银花照亮每个人的脸庞,这时,段沐宸才看向身侧双眸盈盈的阮萤初,偷偷用刀灵的话,做了关于阮萤初的梦。

而在天亮后,昨晚多喝一杯的阮萤初,徜徉的是段沐宸好转后的舒坦,她无比轻松地找池月瑶,两人被暗贼绑走的那天,她们是要去济善堂盘算园内闲置的屋舍,重整济善堂的事不好再耽搁。

和池月瑶来到济善堂,阮萤初把济善堂内的园子清点一遍,济善堂有沁园,怡园,学堂,善堂园和后山仓库,余下的两个空房小院,用做接待收留人用。

沁园只做休歇用太可惜,来济善堂歇脚的屋子留出一间便足够,空出来等济善堂展开商贸时,做储货做工的场所。学堂和怡园可以合并在一块,不光接纳无力生活的孤儿遗孀,还要把学堂的用处继续下去,让城内有心向学的孩子可以来读书识字,再有贫苦妇人,可以请上各行当的师傅,教予妇人谋活生计的本事。

不光帮他人能学识,济善堂的夫人们聚在一块,不该再为讨好夫君的一套话术人心惶惶,夫人们皆出生名门,家底不俗,用自身才气清赏风雅,授助于人。

需要着重修缮的是善堂园,济善堂一切的接待筹捐都应在善堂院内进行,空闲的小院可做设厅摆宴,善堂园是洽谈要事的去处,置办要以方便行事为主。

阮萤初不满意的只剩仓库的位置,和池月瑶商量起来,后山仓库搬运距离远,储存货物风沙大,若移动到东边侧门旁的院内,一下就可解决两个难处。但东边小院空房原是给柳氏留下的居所,铺排华贵,用做仓库奢侈,比起仓库的平房不够深,储货大小有限。

两人想了想,后山仓库不易搬走,就在原有的环境内改变,后山风沙大,是粮仓周围空无一树,距离远可以在后山小路通往仓库的墙上再开一道门。

阮萤初和池月瑶坐在善堂园内仅有的一套桌椅前,聊得尽兴。

屋内温度低,寒冬时节,阮萤初手里的汤婆子没了热意,她坐久了就站起来,池月瑶看她实在冷得难受,便说:“萤初妹妹,清点的够仔细了,我们上车内,边回去边想。”

阮萤初应下,她们要继续想的是,把柳氏请回来。

里州知府落马,邱知府早已经被送入大牢,被查封府宅时,百姓围着扔了烂叶臭菜,柳氏一直没出现。

原本还可怜柳氏被抛弃,在不了夫家又回不去娘家的长舌小人,风吹了吹,又把话倒向柳氏这边,说她脑袋厉害,算准了跟着邱知府是掉脑袋的事,一身清白出来,断得干干净净。

柳氏的娘家人,柳氏的大哥亲自来客栈找了家中小妹,柳氏闭门未见,看客都能清楚,那位大哥是要给府上揽下个好名声,一夜之间变了脸,吃到柳氏的闭门羹。

柳府送来的银票柳氏收下,柳家的大哥顶着猪肝色的脸离开客栈。

早前阮萤初和池月瑶不想去打搅柳氏,但她们有一个不谋而合的打算,柳氏善书画,字写得漂亮,柳家在父辈一代靠经商起家,对儿女的涵养格外着重,柳氏聪慧,自幼写得一手好字,来到里州知府后,挂在知府门口的对联常常引人驻足,上门求取笔墨的人自然多不胜数。

阮萤初想让柳氏来当教书先生,与其去请半吊子清高的秀才和城内名望过盛千金难求的老先生,柳氏不亚于读书之人的才学,在学堂做孩子们的先生,未动过的东边小院继续住下,济善堂做到了渡人,也能渡己。

在马车停在客栈门口后阮萤初同池月瑶一起下车,两人商量好让阮萤初做那个坏人,不然她们这样去大肆关切,柳氏只觉得面子上是施舍。

柳氏也是个烈性女子,性情之中有不甘心,想要的够不到,她要强啃下硬骨头也要得到。

阮萤初在厢房外扣响门边,里面开门爽快,见到是池月瑶和阮萤初不觉奇怪,转身怏怏往前,在桌边摆了三个茶盏出来,留她们坐下说话。

关上门,池月瑶和阮萤初坐下,阮萤初面透冷色,池月瑶把倒茶的柳氏扶下后,笑着说:“柳夫人,我们近日来,其实是有事相求。”

“堂堂王府,怎轮得到我一介草民帮忙。”柳氏不看阮萤初,阮萤初撵转茶盏,面上不露声色。

池月瑶不会为着区区一句气话露怯,她娓娓道来:“济善堂想让夫人来帮忙,夫人的书画响动里州,学识若能让里州的孩子们学得一二,是多好的一件事。”

柳氏喝了口茶:“王妃和池掌柜不是第一天认识我,我怎么不记得我爱做好事。”

“那就不打扰柳夫人了,池姐姐我们回去吧。”阮萤初放下茶盏起身,池月瑶相继跟上,到门口阮萤初同池月瑶说:“人们会记得一时清醒,但过了就过了。”

柳氏今日气色红润不少,精神比刚来客栈时高扬,和邱知府落马后,来柳氏这里说后话的人脱不了干系,大多数人都是凭着别人嘴里的一口话,挣个底气活,柳氏在邱知府入狱后活得不错,绝处逢生的感受谁都舍不得。

因为经历过下坠的失魂落魄,才知道此刻这份光明来之不易。

“等等。”柳氏叫住她们,追上前来后抱手看了看阮萤初:“帮忙可以,我有两个条件。”

池月瑶抬眼和阮萤初示意,她拉着阮萤初回来桌边:“柳夫人不妨说说看。”

“当先生可以不要酬劳,但吃住我都在济善堂的东边小院。”

本来济善堂就有住院的师傅和打点的婆婆,柳氏在里面住也方便,东边小院是阮萤初想好留给柳氏的,池月瑶点头:“可以,还有一个条件是?”

柳氏看向阮萤初:“要让里州的女孩子,也能到学堂读书。”

她说完,阮萤初和柳氏都笑起来,池月瑶不用回好不好,她们三人相互看过对方,就默许了这个共同的心愿。

从客栈出来,阮萤初和池月瑶约好这几日修缮济善堂的事宜,重整先外后内,柳氏那边提供了她们没注意的细节,柳氏的有心比她们想得更周到。

修缮济善堂期间,阮萤初数十天早出晚归,王府能用的人都被她叫来帮忙,刘叔对修缮经验足,留在济善堂给施工的工匠说明用意,调整不够满意的地方。

阮萤初和池月瑶走访里州,把急切需要帮忙的群体亲自看望一遍,接着召集来西南各州的济善堂堂主,在里州住上三日,把各州布善的规矩修订一遍,行事中总要有把尺子量好分寸,定期都见一见面,各州拥有的人际和筹捐的账目,可以融通救急的地方不要浪费。

送走各州堂主后,阮萤初心里渐渐有了底,各州在做的都是布善,筹捐是唯一募集钱款的方法,她要在里州的济善堂把筹捐变得不唯一,成功后济善堂能惠及的人群会越来越多。

济善堂不同往日,夫人群内一半被吓走,一半主动找上阮萤初,家中的绸缎生意可以把加工的活分到济善堂来,给老弱妇孺领到酬劳,再有不识字,不会绣工的人,还能派师傅来教学。

有酒楼,有药材研磨,有书商装订,夫人们拉来的活计不再止步于一类,当她们再聚在一起,聊起手里谈好的价钱和能分到的活计份量,说起来头头是道。

偶有空闲喝茶的功夫,阮萤初叫上池姐姐和柳氏一起,她们在一块对账目筹谋划策盘算,临时起意吟诗作对,当说起自家夫君,调笑起来谁还顾得上讨好,周转在济善堂被里州百姓赞不绝口的女子们,有了一方天地供她们施展。

上一篇:大理寺来了个画骨师 下一篇:占春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