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宴(144)

作者:昔往矣 阅读记录

其实仕子罢考后,众人心知肚明,大宁仕子状告混族仕子舞弊,总不能叫大宁人自己打脸吧?重开乡试只是一计,如何批阅试卷,自然是从前怎么批,现在也怎么批。只是需要为彰显宁帝之仁,可较往年多录取几位混族人进入殿试罢了。

这些章程,原本吏部、礼部、翰林院和凤麓书院都已经暗中交代过各部的审卷人,此人却又在大殿之上向宁帝问起这话来,不似疑问,倒像质问了。

宁帝当时就掉了脸子,凤麓书院总管大学士蔡老立时站出来打圆场,这事才翻了过去。

可好死不死,那位当庭质问宁帝的审卷人转头又递了一份谏言册子,也不知写了什么,宁帝看罢当即把册子扔进了火炉里。

据说那谏言册子里,是那位审卷人与长股府几位负责科考的官员的联名上书,请求宁帝给予混族人科考批卷的公平权。

大理寺众人听罢此事,惊讶地说不出来话。片刻后,才有人想起问了句这位审卷人的名字。

没想到,竟是长安诗人、凤麓书院季方盛。

“真是不要命了!这混族人,别说是在咱们大宁,放眼九州诸国,那也只能是这样的待遇。咱们大宁都已是法外开恩,还给他们建了州府,若是在楚离国,那混族人只配做奴隶,连跟楚离人一同站着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是啊,这季才子到底是哪根筋不对?就算想替混族说话,也该委婉些,这么横冲直撞,不是蔑视皇权、质疑陛下行事不公么?”

“季敞一生谨小慎微,明哲保身,没想到竟生了个不懂转圜的傻儿子!这下别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怕季家也得受到牵连了。唉。”

季方盛的父亲季敞,位居三品光禄大夫。年已六旬,膝下共有两个儿子,季方盛是老来得子,故而备受宠爱,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比他年长七岁。

得知儿子私入凤麓书院大总管学士的屋中,偷偷放了本谏言册子后,季敞当即召回季方盛,在院子里支了条长凳,当着所有下人的面,杖责七十大板。

季方盛当场就断了两根肋骨。

后来也因为季方盛重伤未醒,连批阅试卷都去不了了。凤麓书院为压众议,以示公允,只好调了长安第一才子许明甫临时补缺。

打完季方盛,季敞便到御前递了一份辞呈,决意告老还乡。

然而,宁帝却以季敞乃肱股之臣为由,驳回了辞呈。

这一来一回,就连百官都难以揣明圣心。不知宁帝的意思,究竟是否是指此事翻篇了呢?

如此大约过了半月,正当众人皆以为此此事已经风平浪静后,季家又出事了。

礼部尚书易东君弹劾季方盛,为庆贺祭天大典于孔庙所题的献诗中,用语暗藏讽刺朝政。礼部告发后,便交由刑部审理,当日便登门去季府拿了人。

彼时季方盛伤情未愈,连床都下不了,便被人抬着送入了刑部大牢。

季方盛的母亲见儿子被人带走,当即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光禄大夫季敞则一屁股跪坐在地,口中喃喃:“还是没有逃过……没有逃过啊……”

刑部审理不过五日,又找出了大量诗词为证,而季方盛也在狱中供认不讳,罪状交到御前后,陛下朱笔批示,季方盛便被判了死刑,将于十五日后问斩。

此判决一出,震惊朝野。

听闻季方盛的那首孔庙献诗中云:“丹霞蔽日龙在渊,叶底藏鸦花见深。”

原本是描绘景色的诗句,刑部却认为“丹霞蔽日”、“叶底藏鸦”是在说官员只手遮天,蒙蔽圣听。而“龙在渊”则是暗讽皇帝无能。龙不应该在天上么,怎么会到渊里去?

故而刑部弹劾季方盛时,说他“包藏祸心,讪渎谩骂,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又言“他少年成名,素日纨绔,狂放傲慢,因在凤麓书院留居两年都未被朝廷重用,故而心有不满,便写下荒谬之诗,借其滥名,以辞惑众,影响甚大。如不对其严惩斩首,恐会扰乱民心,以曲不正之风。”

可季方盛这首献诗中,偏也是这两句最广为流传。因而事发后,为避讳不正的言辞,众人也便将此案称为“藏鸦诗案” 。街头巷尾,皆议论纷纷。

谁也不曾想过少年成名的长安诗人季方盛,却因自己的一句诗,便被送上了断头台。

季敞两袖清风,为大宁朝殚精竭虑,奉献一生。宁帝体恤季敞年迈,无法管教幼子,才教出次子这般作为。虽然逆子无德,但也可法外容情,不追咎父母失教之过。

卿如许得知这一切时,在寒风中站了许久。

昔日她为了博得宁帝一面,便是让阿争偷偷潜入蔡老的房间,偷偷放了自己的谏言册子。如今想想,她真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