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妾常独栖(137)

作者:周剧 阅读记录

闻言安知阳淡淡一笑,开口说出的话却让她大吃一惊。

安知阳道:“自然是,救你薛家满门的命。”

第七十六回

御书房。

这些日子前朝动荡不安,对外战事也不利,里面那位主的脸色可想而知,宫人们伺候时不免战战兢兢,生怕犯下一丁点错被生生摘了项上那颗人头。正值午膳时分,有小太监匆匆过来,照例被值守的侍卫拦下。内监总管李霖一挥拂尘叫他过去询问。

那小太监道:“李公公,奴才是太后娘娘宫里的小泉子。太后娘娘特命奴才来请皇上过去一趟。”

太后这时来请……李霖不动声色让他候着,自己进去通报。皇上正批阅奏折,闻言只是随口应下,视线并不曾分给李霖一丝关注,直到将面前堆成小山的奏折看完这才起身摆驾寿康宫,太后已经备下一桌酒菜等着他到来。

说实在话,皇帝对自己母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多少清楚一些,但她不说,他只作不知。然而对方的真实想法却与他料想的不完全相同,至少在安家这一点上,他这位母后的态度着实让他惊讶之余又有些意料之中。

从以前他就知道自己的亲娘是一个冷淡寡言的人,不管是父皇的宠爱、权力、还有宫中众妃嫔明里暗里的挑衅,都是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除了四哥和他,对其他一切都不甚在意,包括从小养育她长大的安阳侯府,侯府被抄没,她眉头都不曾皱一下……这般冷情,若不是他知道真相,还真有些心寒。眼下,不知这位冷漠的太后又有什么要与他分说。

思索间,太后说话了:“你真的要对薛家动手了?”

原来是为这事。皇上面上不显,仍是恭声道:“母后也知,薛家存在一天,朕便会寝食难安一天。”

太后沉默。看来这次那些陈年往事终归得一次解决了,皇帝决心以下就不是他人轻易可动摇的,但是她仍是想为薛家争取一下。她抬眼直视自己儿子,缓缓道:“可你要知道,薛家是从云的母家。”

提到从云,太后果然在皇帝眼中观察到一抹痛色。当年尚是五皇子的儿子倾心薛家大小姐自己不是不知道,也有意为他向仁帝讨个恩典,然而世事难料,在那一年的中秋宫宴上四皇子居然对从云一见钟情,直接求仁帝赐婚,事已至此她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毕竟她已将四皇子视为亲生,可自己亲生孩子呢,多少是有怨的吧。他视四皇兄为亲兄长,不愿相争自动退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能同样对待瑾儿,只是废黜皇位,还能封其为清闲富贵王爷并留他在宫里读书,已是他做出的最大让步。

“当年的事,若薛家其他人并不知情,皇帝难道也想赶尽杀绝?”太后斟酒递过去,眼角余光一直在皇帝脸上转悠。

皇帝未接,无意识地摩挲手指上的墨玉扳指,见状太后也没逼他现在就回答,容他细细思考。然而她并没能等到皇帝的回答,而是等来了薛国公的求见。母子俩具是一愣,皇帝首先回过神来,吩咐将人请进御书房,随即他转向自己母亲:“母后还有何事吩咐?”

太后定定地看着面前日渐拥有帝王威严的儿子,突然笑了:“母后只是突然想问你一句话。”

“母后请讲。”

太后道:“你自问是大周人吗?”

皇帝霍然起身,沉声道:“朕,是仁帝第五子,明帝的亲弟弟,自然是大周人。母后何出此言?”

太后缓缓摇了摇头,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既如此,母后只提醒你一句,薛国公为了大周戎马一生,切莫让他死在自己人手里。”

皇帝心头一震,终是什么也没说,大步离开了寿康宫。

皇帝与薛国公在御书房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是随后颁下来一道圣旨在京中炸开一片惊雷——年逾七十的薛国公再次披甲挂帅,亲上战场指挥战事。

消息一出,满京哗然,薛国公府更是焦急,世子薛城宁和户部尚书薛城安忙寻父欲探究竟,奈何薛国公从御书房出来后连家也没回直接赶赴前线,两人均是扑空。太后得知消息,倚在殿门口犹自望着宫墙出神,半晌才如吐息般轻声说出一句:“呵,真是我的好儿子。”说不清是喜是悲。

从容正端坐在房中,听着碧玺打探来的消息,脸上不悲不喜。能做的已经做了,一切皆是按照计划进行,现如今,只好向上天祈祷祖父的苦心能够实现,让皇帝安下心来不再对付薛家。是的,可以说真相令人万万想不到,薛国公是自己主动要求上前线打战,为的就是保住薛家满门。

那天她去见安知阳,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且这是竟牵扯到大周与君临两国以及薛郑两家和当时的权臣易守鹤。

上一篇:空山宴 下一篇:主角的男人都挂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