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的小厨娘(62)

作者:塞外客 阅读记录

街头巷尾的百姓, 无不在谈白日旧封丘门的惊骇一幕, 说那两大只灯笼看似不起眼,里面竟然藏了满满的尸块,发现时都已腐烂发臭, 整个旧封丘门都臭不可闻。

谈论声中,一只白鸽破夜而来,扑动雪白羽翼,身姿轻巧地穿过巍峨的明德门, 经御街,直奔权贵云集的大相国寺附近。

少顷, 崔府中跑出一匹快马,马上侍从不停挥动鞭绳, 直奔坐落五寺三省的报慈寺街。

大理寺门口, 马儿停下,侍从下马,将手里书信交给已在门外等候一天的胥吏。胥吏接过书信, 一刻不敢耽误, 转身回到大理寺,朝着监牢的方向一路小跑。

跑到牢门口,胥吏将书信再交给狱吏,狱吏接过, 转身跑入牢中, 一直跑到大牢尽头的刑架前, 俯首双手奉上书信。

烛火猎猎, 跳跃不止,昏黄映照下,一只洁白修长的手伸出,将信拈起,拆开,取出里面的字条。

宋鹤卿看着纸上所言,眼中闪过丝寒光,抬脸看着那被绑在刑架上,看似奄奄一息的老人,轻启唇道:“我应该叫你什么,是汪士林,还是——朱和顺?”

老人一动未动,头脸耷拉向下,月光自巴掌大的窗口照入,打在他的满头白发上,使得他好像一尊早无生命的石像。

“不见棺材不掉泪,别装了,我知道你能听见。”宋鹤卿不悦。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才翕动嘴唇,用老迈嘶哑的声音喃喃道:“我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

宋鹤卿走到他面前,将字条往他眼下一递,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三十年前你与汪士林结伴前往京城谋活路,你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将他杀害,拿着他的户籍,顶替了他的位子,你觉得做的天衣无缝,可这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老一辈扬州人可还没死绝呢,就算是找他昔日亲朋好友打听打听,不也很容易得知,汪士林他有一个做厨子的好友,名叫朱和顺?”

朱和顺倏然激动起来,抬头瞪着宋鹤卿吼道:“不可能!我和他的亲朋好友全都饿死干净了!你到底是怎么打听到的!”

宋鹤卿一惊,竟是愣住了。

因为他也不知道崔群青的朋友是通过什么手段打听来的,字条上只写了结果,过程是他自己推测的,以为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无外乎是通过亲戚朋友,谁知道还有这一出。

“全都饿死干净了?”宋鹤卿眉头不由深皱,“当年那场大旱,到底有多厉害?”

朱和顺看他这幅困惑表情,似是感到无比好笑,笑个不停,笑中带泪,似是陷入什么回忆中,颤声喊道:“井泉竭,人渴死,田苗尽枯,运河成陆。朝廷啊,朝廷的钱款到底什么时候能到啊,我女饥渴至死,我妻泪竭而亡,方圆百里,不见一滴水一粒粮,朝廷,朝廷怎么还不派人来啊!”

宋鹤卿气息凝住,想到了昔日上京赶考途中听到的一首童谣——“谢氏有鸟遍体玄,长翅一展上九天,空食王母千斤粟,不落一粒下凡间。”

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他的头脑被哭笑声吵得混乱不开,努力维持住清醒,果决有力道:“可纵然你内心再是冤屈,旱灾和谢长寿又有何干系,究竟是什么,让你对他下那么重的毒手。”

朱和顺哭完笑完,渐渐安静下来,安静中,他忽然嗤笑一声,问宋鹤卿:“宋大人,你知道寿桃里要装多少盏灯笼吗?”

“一万盏?”宋鹤卿不懂他为何问这个,随便说了个数字。

“不对,是一万零九百九十九只盏。”朱和顺道。

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缓,如飘天际,隔梦呓语。

“一万零九百九十九,既是恭贺圣上万寿无疆,也是向上苍祈求,庇护大魏长治久安。”

“在工部,一盏灯笼的造价是五两银子,所有灯笼加起来,是五十万零四千九百九十五两,加上寿桃的造价,是整六十万两。”

“一两银子是一千钱,一文钱可买两个烧饼,两个烧饼可让一家三口多活五日,若是娃娃,可活七日。”

“六十万两,能买多少个烧饼,宋大人能算出来吗?”

宋鹤卿掌心沁汗,竭力维持镇定,目光发冷:“你到底想说什么。”

朱和顺笑了笑,继续呓语道:“在我刚来京城的时候,我一直弄不懂,明明朝廷说赈灾的粮款拨出去了,为何扬州却什么都没收到,那些粮款到底去哪里了,难道凭空消失了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些年,我始终想不通。直到朝廷为带动京城商业繁荣,官商联合,借天香楼向陛下祝寿,造寿桃,藏天灯,我才恍然明白过来,那些粮款去了哪。”

“它们变成了绮罗绸缎,再被一把火点灭,是谓普天同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