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逛淘宝+番外(310)

作者:大荷月 阅读记录

“那可不是,在这里待久了,我都不想回京城市了,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鲜货,对了,可惜你昨天没来,昨天涨潮,渔船过来了好些大虾菇,说是叫什么彩虹虾菇,肚子里的红膏梁都有筷子粗细了。”

明霞听到周国红讲京城市时,微微一愣,等她迫不及地与自己分享彩虹虾菇的美味时,才回过神,压下心里的想法,与周国红一起去厨房一起料理午饭。

周国红今天买的海鲜可不止大白蟹一种,还有两斤的小锁管,以及肥美的牡蛎。

品种越高的海鲜,吃着越简单方便。

无论是鲜活的大白蟹,还是肚子里满饭的小锁骨,亦或是肥嫩多汁的牡蛎,完全不要多余的酱料,直接清蒸或者水煮,鲜味就能让人吞掉舌头。

周国红原本下的米饭是不够多两个人吃的,但明霞提前做了准备,自己带了两大竹筒的蒸饭,直接热了就能马上吃。

这蒸竹筒饭,是明霞从阿依小山的母亲那儿学到的一份阿佘族的特色菜,制作方式也不复杂,就是把米饭填进竹筒里,把一种靛蓝色的叶子挤压成汁倒进米饭中,再加入肉丝,香菇之类的配料,架在灶台上蒸熟。

阿佘族族人都有逢年节制作竹筒饭的习惯,但不同的寨子有各自特色的配料,泽丽寨喜欢在米饭里拌入熏野鸡肉丝,一种很清甜的小红菇干,还有野生的嫩山姜,以及一种山上比较稀少的紫头山葱的葱花。

阿佘族在九月九的时候,有过丰收节的习惯,阿依小山在那天回娘家,会铁屋村后给明霞带了一份泽丽寨的竹筒饭。

泽丽寨竹筒饭被靛蓝色的汁液浸泡之后再蒸煮,变成了淡淡的粉紫色,颗颗晶莹剔透,闷在竹筒里蒸,竹木的清香,熏香十足的野鸡肉丝,甜香的菌菇,清辣的嫩姜还有葱花画龙点睛般的香气,与粉紫色米饭融合出令人味蕾沉醉的竹筒焖饭。

这种竹筒焖饭十分耐放,多次蒸煮之后,味道不仅不会变差,反而米饭香味更醇香厚重。

吃过阿依小山送给她的阿佘族竹筒焖饭,明霞对着三双眼巴巴盯着自己的大眼睛,回想一下味道,忍不住第二天就向阿依小山讨教了。

这种焖饭不多吃几顿,实在是人生憾事。

还好,竹筒焖饭的做法与苦梨膏,炮制皮毛这些独门技艺不同,不是不传外人的秘密,明霞先去阿依小山那儿学了一遍,不过没学好,又去阿依小山的母亲那儿看她做了一遍,才能料理出几分味道。

阿依小山母亲制作的竹筒饭是泽丽寨出了名的好吃,明霞初学当然做不出她的水准,但配料都在,方法也没差,所以最后的成品也好吃极了。

不过,技术不行,明霞找到了一个方法弥补她与阿依小山母亲的差距。

明霞这份竹筒蒸饭与泽丽寨的主体食材是一样的,但又比他们的做法加了两样小东西。

米粒虾和呦呦鱼。

明霞记得,她刚成为明小丫的时候,吃到第一顿令人愉快的饭,是因为二花抓来的这两种小河鲜。

能把口感不佳的地瓜米糊糊提鲜成可口的糊糊,这两种很难抓到的小河鲜,可比以后鸡精味精强多了。

令周国红赞不绝口的海产鲜货,与这两种小东西相比,是真得还差了一大截。

明霞能把米粒虾和呦呦鱼加到竹筒饭里一起蒸煮,主要也不是她自己的功劳。

这两种深山里的河鲜,连铁屋村那群整日在大山里摸爬滚打的小子们都很难抓住,更别说明霞这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

最后是大花出手。

大花捞鱼的技术不及二花,但她也有自己的办法,她用最薄的布料做了一个捞网,碰到米粒虾和呦呦鱼,就学着二花的姿势,猛地捞一网。

一网运气好的时候,能捞五六只,最差也能捞个一两只。大花捞鱼,就是一网子的买卖,一网下去,其他鱼就跑了,不过日积月累,囤了不少。

明霞给周国红他们带来的这份竹筒饭,就是加入了晒干的米粒虾和呦呦鱼,味道绝不一般。

解开把竹筒牢牢捆绑起来貌细麻绳,明霞把两个昨天已经蒸熟的竹筒饭放进铁锅的竹架上加热。

明霞站在灶台边,估算了大约十分钟时间,已经熟了的竹筒饭就可以端出来了。

在明霞的竹筒饭端出来之前,周国红已经把先前蒸好的地瓜红薯饭盛好端出来。

此时地瓜刚收成,新鲜的红薯农贸市场比较容易买到,所以周国红用切丝的新鲜红薯加入米饭中,比用晒干的地瓜米口感好太多了。

安磊和夏哲最迟回来,一回来直接到了饭点。

明霞的竹筒饭还没出锅的时候,周国红先给每个孩子端了一小碗的红薯干饭,再一人分了一只大白蟹,让她们先上桌动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