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逛淘宝+番外(50)

作者:大荷月 阅读记录

有了明霞的催促,在接下来的路上,虽然三位小朋友经常被路边能够采集和利用的植被吸引,但是都忍耐住采集的冲动,没有停下脚步。

带着三个孩子,走进铁屋村村民居住的中心区域,明霞再次迎来许多认识,或者不太熟悉的村民目光的注视。

八卦乃人之天性。

明霞权当作没看见。

在某种环境下,让自己的脸皮厚一点,可以有利于保持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有益身心健康。

再次经过明小丫居住了十多年的游家老屋,明霞感觉到大花二花忍不住往她身边靠了靠,似乎都想离那栋屋子远一点。

这次,她没有看到游老婆子像老毒蛇一样的眼神,只有老屋前晒着两块灰褐色的土布,在晚风中飘动。

明霞想了想,这两块土布,居然还是明小丫离开游家之前织染而成。

游家有一台年代老久,祖上传下来的织布机。

自己和大花她们三人现在身上穿的衣服布料来源,也都是这台织布机制作。

这种不需要消耗布票和金钱的廉价土布,是这附近山民们大部分人世代常穿的衣服布料。

织造土布的原料,可以是棉麻线,但山里土地少,几乎都用来种植粮食和茶树,极少种植棉花。

绝大部分织布的线,来自一种山上生长的纤维韧性很强的兰科植物,植物的名称用铁屋村当地的方言说,有点拗口,但翻译成普通话,大概就是衣布兰的意思。

衣布兰,每片叶子长度都在一米以上,成丛而生,生命力旺盛,就算土层很薄,土质贫瘠的地方,也能繁殖生长。

又是一种在明霞的认知之外的植物。

想要获得这种兰科植物的植物纤维,必须采集生长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兰叶,经过浸泡,揉搓,晾晒,抽丝。

在铁屋村村民的房前屋后的角落里,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衣布兰。

在距离铁屋村更远的山林深处,更是到处都能找到衣布兰的踪迹。

越是地处偏远,与外界交流少的地方,居民生活上的自给自足程度也就越高。

在铁屋村,几乎每家每户的妇人,都有一台老式织布机,织出的土布,用不同植物的根块,果实,或者叶片染色,然后再手工裁剪缝合成一家人的衣服。

明霞摸了摸身后有些微驼的后颈,这是明小丫常年织布留下的后遗症。

自从明小丫身高能够使用织布机后,游老婆子就把这项铁屋村妇女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完全撒手交给明小丫。

按照正常妇人的劳动量,一个妇女在劳作和料理家务之余,每天抽空花一个多小时织布(这里包括处理衣布兰叶片纤维的前期工作,以及染色晾晒和后期处理。),所获得布料,足以让自己的丈夫子女,每年换上一件体面的土布新衣,如果勤快点,还能给自己父母公婆备上一套土布衣服。

而明小丫在游家的时候,用在织布上的时间,何止用勤快形容,完全已经是废寝忘食了。

因为白日要料理家务,还要随时应付游老婆子的使唤,所以明小丫织布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晚上。

铁屋村还没有通电,游老婆子不可能给她浪费灯油,所以明小丫一直把织布机放在窗户边上,借着微薄的月光和星光,基本上算是摸黑织布。

整个铁屋村,都陷入梦乡的时候,只有明小丫在蹑手蹑脚,摸索着摆弄织布机,每天比别人迟睡两三个小时,像一个盲人一样,埋头不断交织着布料的经线和纬线。

从她开始织布,整整十二年,也就是在刚生完大花之后一个月,暂停了这项工作,其他时间,基本上算是全年无休。

明小丫的织布速度,除了刚开始两年比正常速度慢,后来随着熟能生巧,又因为夜晚织布心无杂念,干扰少,速度反而比同村的大部分妇都来的快。

按理说,照她这样织布的频率,再怎么克扣,也能让她和大花几个丫头,有两三套稍微能够见人的衣服。

但事实上,在游家人眼里,身为童养媳的明小丫是没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

游老婆子每天早上都会来织布机前检查她昨晚的织布情况,只要数量少了,游老婆子一顿猛抽,就像暴烈的骤雨一般,砸到明小丫的身上和脸上。

她们母女四个人,身上穿的衣服,补丁从来没有少于十块。有些补丁,还是破了再补,补了又破,层层叠叠许多层。

衣布兰的植物纤维质地韧劲不太好,织成的布料,轻薄透气,但不耐磨损,很容易破损裂掉。

每当她们的衣服破了,明小丫只能找游老婆子要些碎布和针线,缝缝补补应付过来。

每当这个时候,游老婆子都板着脸,骂骂咧咧,不甘不愿地将东西给明小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