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365)

双方还是各凭本事过活的好。

商人们的车队在不远处集结,也不凑近。左丞同祝缨并肩站着,冲商队挑下巴,道:“唔,不错,这是你的长项。虽然说外放能有腾挪的余地,你去的地方太穷,你也不能怎么搜刮。这样手上就没钱,还怎么往京里孝敬?从他们身上弄些财货,倒能救你的急。”

祝缨道:“记得常写信啊。”

左丞笑道:“忘不了。”

祝缨出京也没有特别的标榜清高,她那几辆大车并不全带的是书籍、行李,这一路她也是要倒买倒卖挣些钱的。王、陈二人给的袋子里都是她要赴任的地方情况,穷是真的穷。“民风淳朴”也可以说是没几个读书识字见过世面的人,刮地皮都费劲。钱还得自己想办法。

……——

出京的时候还是春天,不冷不热,祝缨骑马,小吴骑个驴跟在后面。其他人或坐车、或押车,队伍的后面是商队。

沿途走官道、住驿站,商人们行得开心,因为祝缨的仆人也少,并不额外勒索他们要他们孝敬。

行了三百余里,再拐个弯就是陈萌任县令的地方了。祝缨拿了陈峦的家书,又帮陈大娘子给陈峦带了几件衣服、一些药材之类,到了驿站住下就派小吴去投帖要见陈萌。

陈萌亲自到驿站来见祝缨。

祝缨站在门外等他,远远看到陈萌骑马过来,看着比在京城时有精神了不少。心道:陈相要是肯早点放手,大公子早成人了。

她笑着与陈萌寒暄,两人进了堂内坐下,祝缨将家书等转交。陈萌笑道:“他们就是爱操心。”

祝缨对他说:“怎么能不担心呢?日后你的两位小郎要出远门,你也是这样挂念的。”

陈萌难以压抑兴奋地问:“你见过他们了?他们现在怎么样?长高了吧?”

祝缨比了个高度:“大郎这么高了,很有礼貌,口齿清楚也不怯场。”

“哎,我可真想见见他们呐!”

陈萌先与祝缨话家常,最后话锋一转才说到朝廷的事务上去。他说:“你这回走得有些远了,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也不要忘了与京里常联络。那地方特产又不丰富,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须知道,那样的地方租赋收得少,人口少,必是有原因,而不是别的地方的人蠢,不知道到这片风水宝地去享福。又有当地豪强……”

他滔滔不绝,祝缨也听得入神,陈大公子看来是吃了不少亏,也练得精明了很多。

祝缨将他的经验都听完,对他道了谢。陈萌又送了她一份盘费:“到新的地方,有多少准备都不嫌多。”

祝缨已接了陈家不少人情,些许财帛反而是最小的事情了,她也不矫情,大方地接了,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重逢。大公子,保重。”

陈萌叹气,道:“政事堂这事儿办的……你是我见过的第三个从这里过的人了,也不知道能回来几个,你可要保重啊。政事堂是公心,可天地不仁呐!”

祝缨道:“大公子,你没白来做这个县令。”

陈萌咧嘴一笑:“亲生父亲的权势也未必就是自己的,你也当心,郑熹的福未必是你的福,他的祸怕也要牵连到你。”

“大公子,交浅言深了。”

陈萌道:“那要看对谁。我这些年干的蠢事可也不少,说过的蠢话也是一堆,你别放在心上。珍重!”

“告辞。哎,不对!”祝缨说,“这是驿站,是你走。”

两人都笑了出来,陈萌又问:“冠群,跟你南下么?”

“是。”

“跟着你很好啊,没有了你,她留在京城未必就能顺心了,。一同上路你们互相也有个照应。”

祝缨道:“要见一见吗?”

“我……算了……吧……哎,我是真想有那样的一个妹妹……可我们家呀……”

陈萌摆着手出去,回头对祝缨说:“别送啦。”

冷不丁地厢房的门打开了,花姐在门口对他盈盈一拜。陈萌又咧嘴笑了:“冠群啊,保重啊。”花姐又是一拜。

花姐站在门边,等陈萌离开了才走到祝缨身边,说:“他有些不一样了。”

祝缨道:“脚落到地上了。不过也有出来做官也学不好的,分人。他人不坏。”

“嗯。他以前对我也很不坏。”

祝缨道:“他送了些盘费,你和娘收一下。”

“不跟祁先生对账吗?”

“他还有别的活计,家里的事儿不归他管。祁小娘子呢?”

“跟干娘说话呢,小小年纪怪能干的,也是个操劳的命。”花姐说着,像是想到了什么,看着祝缨的眼神有点奇怪,问她,她又不说。

祝缨只好说。“明天启程,等到了地方还有她操心的事儿呢。”

花姐想了一下,说:“不是让你常往京里写信吗?你写一个吧。”

“好。”

…………

郑熹在府中收到了祝缨的信,祝缨在信中说见到了陈萌,陈萌比以前大有不同,可见外放做点实事确实能让人成长,觉得等自己亲自主政一县之后,也会有所进益了,请郑熹放心。又写了一些沿途的风景,说之前跟着郑熹上京的时候不曾细看,现在发现沿途风景是真的不错。

郑熹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他把信放到一个匣子里收好,站起来慢慢地踱步。

甘泽轻手轻脚地上前,给他换了盏新茶。郑熹问道:“三郎他们,还有多久才能到呢?”

甘泽道:“拖家带口走得慢,至少还得两个月吧……”

郑熹皱眉,捏着桌上另一张纸,道:“也是没办法的事呀。”

那张纸上是段婴的新作,这位才子一路出行动静不小。他走得比祝缨早两天,这一路触景生情,或者看到古迹时感怀,又或者路遇某人相唱合,再有写诗明志。写的都是志向,又透一点淡淡离愁。反正是三天两头有诗作流出。

段婴人离开了,又仿佛没有离开。他不在京城,京城却仍传诵他的诗歌。

这就显出祝缨的不足来了,她在文学上的才华并不显眼,本事都在实务上。长项是查案断案,是刑名。人还有两个多月才能到地盘上,到了地盘也不可能马上就大刀阔斧干出成绩来。干出成绩来了也得些日子才能传到京城。

甘泽心道:这是有点糟心,三郎可一定要尽早弄出点响动传回来呀!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到了他俩的心声,就在看完信后的第三天,侯五快马加鞭赶了回来,拿着祝缨的名帖奔到了郑熹的府上:“出大事了!”

响动,它来了!

彼时郑熹还在东宫,郑侯在家里,听了消息就把侯五叫了过来,问道:“出什么事了?”

侯五道:“都写在这上面了。”

他拿出一封上了火漆的信来递给郑侯。郑侯拆了一看,脸上也是变色:“快!我要进宫!”

他拿着那封信进了宫里,先找到郑熹:“你那宝贝疙瘩怕不是佛塔飞檐下的风铃?到哪儿都有响动!”

郑熹接了信一看,信上写着,祝缨看完陈萌重新上路,走了没几天忽然想起来一个旧识田罴前两年也谋了外任,刚好在她途经的地方。在驿站住下之后,她就去拜访,结果发现田罴不是田罴!他被调包了!

第124章 真假

郑侯不是一个可以被随便忽略的人,他进宫的事很快就会有人知道。郑熹对郑侯道:“爹,咱们去大理寺一趟。”

郑侯道:“理当如此。”

父子二人从东宫赶去了大理寺,此时正是大理寺日常处理事务的时候。郑熹是大家熟悉的,立刻有人飞奔去报给裴清和冷云。

冷云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怎么他还回来了?有什么大事?”

裴清道:“见了不就知道了?”

二人降阶相迎,才一拱手,郑熹就说:“有一件事儿,来,里面说。”冷云凑到郑侯身边去:“世伯,什么事儿呀?”郑侯道:“你这就知道了。”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