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歌神(1651)

作者:君不见 阅读记录

“海上龙宫,它只要在那里,它就是一种赏心悦目,百看不厌的美。”

这句点评,简直点评进了所有观看节目的人的心里。

真美啊!

美到真的想亲眼去看看!

“可惜的是,这种美是需要沉淀的,如果它不能停留在港口一个月之久,也不可能和四周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随着海上龙宫能源切换的进度,对海上龙宫来说,能源短切已经是过去式了,从现在开始,你再也难以看到海上龙宫一动不动的停在某个港口一个月了。自然也不太可能看到这种海上龙宫和附近的环境和谐融合的画面了。”

“当然了,海上龙宫这次的动力切换改造非常有技术含量,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海上龙宫的这套新的核动力系统……”

听这位专家说得那么感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什么艺术大师,但其实是一名核反应堆、核动力领域的大牛来着。

“从绝对的技术代际来说,海上龙宫的这套核动力系统,其实只能算是第一代的军用核反应堆技术,脱胎于前苏联的技术,理论上来说,这套动力系统已经有点陈旧了,但强就强在,海上龙宫的技术人员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改造了这套系统,让它能够适用海上龙宫的庞大能量需求。”

“海上龙宫的动力需求有多大?根据我的测算,为了维持船上所有人的生活所需、动力所需,以及一些高级别实验室的能量,它的能量需求峰值,是当前全世界最大航母,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能量消耗的十倍以上。”

“说实话,目前以我本人的水平,真的是想不到,海上龙宫是如何做到,用这种代际的技术,输出如此庞大的能量的,我只能自叹弗如,并非常希望能够拜读到小白博士的新的论文。在这之前,我所有的点评,其实都是不自量力,将来可能会贻笑大方的,大家也就姑且听之。”

“在小白非常擅长的航空动力学领域,有一句比较流行的,半吐槽的话,叫做‘力大砖飞’。意思是,只要推力够了,连一块板砖都能飞起来。”

“航空动力学研究到极致,就是不需要什么动力学研究,只要推力大就够了。”

“这次的海上龙宫的核动力升级,也给我这种感觉,什么代际的技术不重要,输出够就行……”

“以当前的科技,是不可能做到这种速度的,当前的情况我们只能相信,海上龙宫其实早在设计之初,就有核动力化的构想,甚至早期已经做了相关的设计和改造,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设计,因为对海上龙宫这种庞然大物来说,核动力其实是最经济的选择……”

这位专家的点评,对海上龙宫又或者谷小白来说,真不知道是褒奖还是贬低了。

因为谷小白确确实实是最近才开始做海上龙宫的动力改造的。

海上龙宫的设计之初,连动力都没有构想,完全是利用风能的,哪里想到了核动力?

但谷小白确确实实是刚刚接触核动力,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吃透了这种技术,将其应用了起来。

谁能想到海上龙宫这东西的主体部分,其实是系统奖励,改造起来非常简单呢?

严格来说,海上龙宫就是一个最好的“沙箱系统实验室”,谷小白可以在里面做各种各样控制变量的实验。

常规的核反应堆,需要以高强度的材料来承受高温和辐射,性能高了就需要恐怖的空间和质量来承受辐射与保证安全性,但是海上龙宫里,却像是一个“虚拟”的盒子,将这方面的困难降到了最低。

在海上龙宫里,谷小白可以在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先让一个系统运转起来,而不怕它失控或者失败,然后再开始细节的研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位专家的点评,许多对海上龙宫垂涎已久的人,终于忍不住下定了决心,买了海上龙宫的春晚分会场的票,又买了去俄罗斯的机票,直奔俄罗斯。

和机票以及往来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比起来,分会场的票价才二三百块,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往年,国内春节的时候,都是返程的机票一票难求的,但今年却呈现出了反常的逆向春运客流的趋势。

中俄两国互相联合,临时调配了许多的航班。

这些人这个时候跑到俄罗斯,当然不可能去看一场演出就回来,肯定会进行一轮俄罗斯乃至欧洲游,才能值回票价。

一时间,再次出现了大量游客前往俄罗斯的盛景。

保守估计,这一波也将会为俄罗斯带来几十万的游客,总消费额将会超过千亿卢布。

而为了迎接这一波消费者,俄罗斯的几个主要城市,到处张灯结彩,营造出了浓厚的春节氛围,让人一时间以为自己是在国内。

甚至很多俄罗斯人,跟着中国人,过起了中国春节。

也是同一时间,央妈还上线了一档特殊的节目:《我在俄罗斯过春节》。

派出了各路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数个大城市的华人、华侨、游客,以及许多滞留在俄罗斯的学生等等。

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春节出游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传统的中国家庭,还是回到故乡,与家人父母团聚,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说实话,对许多人来说,这段时间也蛮无聊的,看看别人在异国他乡如何过节,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两档节目,关注点各不相同,却各有受众,让“海上龙宫”和“俄罗斯春晚分会场”,几乎占据了春节之前的所有关注热点。

山中县,一条刚刚修好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有些破旧的面包车,正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

朱于湖坐在后座上,探着脑袋看着窗外,一脸惊讶道:“这路什么时候修好的?我走的时候还没有?”

“修好了两三个月了,这几天我和你姐夫回来了两三次,收拾了一下家里……”副驾驶上,朱于湖的父亲面上带着笑容,“现在有了这条公路,回家可方便多了,终于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跋山涉水了。”

“我也是和爸商量了好几次,才决定买了这辆车,回家真的是方便啊!我们本来想着,志志还小,今年过年就不回来了呢!”姐夫开着车道。

“姐夫你这车真不错。”朱于湖感慨道,“真的方便多了!”

他还担心怎么带奶奶回来了,却没想到姐夫买车了。

这是一辆荷载七人的面包车,是朱于湖姐夫买的二手车,不贵但是很实用,拉人拉货都可以。

“哪里,哪里,小湖你是去了大城市,见过大世面的人,我听说那个强叔,什么豪车一大堆……我这小破车,整个下来才两万多,就是看人家用的比较新跑的比较少,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小湖你也赶快抽空学个车,我听说在大学里学有优惠,以后回来就有车开了。”朱于湖的父亲道。

“行,我回去就找机会学。”

“嗨,催孩子学车干啥?咱们小湖啊,以后是有能耐的,有人给他开车!”朱于湖的母亲道。

“对,小湖学啥车?有那时间好好学习,以后回来你要去哪,姐夫拉你去!”姐夫道。

姐夫家里的日子过的比朱于湖家好,之前是略微有些优越感的,但是自从有了朱于湖这个东原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全家都高看他一眼。

朱于湖笑了笑,转头看看身边趴在车窗上的奶奶,再看看车厢里。

现在整个面包车里,载着朱于湖的奶奶、爸爸、妈妈、姐夫、姐姐,以及刚出生的小外甥。

他坐过许多次强叔的豪车,也体验过有专车司机的生活,但是全世界所有的车加起来,也没有这辆车带给他的幸福感。

他转头看向了窗外,附近很多也都是差不多的面包车。

但还有几辆一看就很贵的越野车,印着各种“驴友”的标志,向山中进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