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130)

作者:姜太孙 阅读记录

可作为一个自学爱好者,师傅听了也就是一乐呵,不会当回事,这把不把脉自然无所谓。

“行,那你给看看。”果不其然,陆轩这么一说,周航勇直接笑着伸出了手臂。

陆轩伸手搭上了对方的寸关尺。

左手脉象虚软,右脉弦硬。

脉象虚软,一般说明肝血虚,血不荣筋。

而右脉弦硬……

弦脉名称首见于《内经》,《内经》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肝之弦脉,独如琴瑟调和之弦,不缓不急,又如人高举竹竿之梢,招招劲而且耎……”;

弦脉作为一种脉象,其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象特点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虽硬而柔和,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则如循刀刃。

而弦脉的病理特点,《内经》中也有提及:“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若见“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急益劲,如新张弓弦”则分别是病肝脉和死肝脉的脉象。

《内经》是最早提出弦脉主肝胆疾病的,并且根据弦脉的软硬度判断肝病之轻重。

而弦脉形成的机制主要是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脉道拘急、脉道不利而成弦脉。

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皆与肝有关,故弦脉在脏为肝,主肝胆疾病,也称“肝脉”。

出现脉弦硬的情况,则证明肝经病变,阴亏阳亢,肝风内动。

而且这种脉象,也往往意味着对方血压不低。

也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脉象在大部分情况下,为弦、紧、洪,还有弦长脉如竹竿样直上直下。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脉象?

这就不得不提到现代医学理论对高血压的解释了,高血压大致可由动脉血管的硬化、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大、血容量的过多、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大多是血黏度增加)、心脏输出量的增多等因素所造成。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容易明白脉弦的机理了。当手按在一条输液皮条时,充满液体和充满一半液体时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很容易地就能体会和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这样的感觉就是血管内血容量的多少而产生的紧脉、洪脉或濡脉,而弦脉就得换根老化了的硬化了的皮管子,这样手指按上去就会得到脉弦的感觉,其实就是血管壁弹性的丧失而导致脉象变得僵硬如棍。

高血压,肝经病变,肝风内动……

卒中前兆。

也就是中风前的征兆。

陆轩想到了自己所能想到的唯一一种情况。

周航勇的脉象,无不在向陆轩讲述着一件事,那就是,对方若是一直如此熬夜,不顾身体的话,中风只是迟早的事情。

不是今天,也许就是明天,反正不会太晚。

而且,周航勇的右手脉象极硬,这意味着对方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想到这里,陆轩猛然抬头看向周航勇,微笑着道:“师傅身体还是不错的,不过是不是有高血压啊?”

“嚯?”

“这也能看出来?”

周航勇一脸惊讶。

陆轩露出果不其然的神色,又道:“还真有啊,我就是随便猜的,不过师傅要是信的过我的话,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总没坏处的。”

周航勇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好啊,我有空去看看。”

听到这话,陆轩就知道对方决然不会去检查的,不过他也没有多说。

说了也没用,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对方不会听的。

古人说医不叩门,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这就是人性。

周航勇不信,陆轩也只好付钱下了车,“师傅,路上小心点。”

说完,陆轩转身朝着公寓走去。

而周航勇,则是将车子在附近停了一会,没有着急着开走。

像他这种网约车司机,在哪都能接客,闲来无事,周航勇则是在网约车群里分享起了自己刚刚的遭遇。

而不出意外,这个小故事让群里的欢笑多了不少。

周航勇看了眼群聊,笑了一声,丝毫没有在意陆轩刚刚说的那些话,一个小年轻,能知道什么。

他正想着,就看到手机上弹出一个单子,正要伸手去抢单的时候,却发现突然间眼前一黑,想要说话,嘴巴也好似麻木了一般,根本没办法发出声音,四肢都开始变得有些麻木。

周航勇用力的睁开眼睛,看着陆轩离开的方向,没想太多,迅速地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没多久,市九院。

接到紧急任务的救护车迅速出发,前往目的地。

第八十四章 你怎么什么都会啊

回到家的陆轩,冲了个澡,躺在床上想了一会晚上针灸的过程,随后渐渐进入梦乡。

周航勇的事情他没去想,对方很明显不信,说的再多也没用。

真说了,人家可能还以为自己诅咒对方,最后闹的不欢而散,甚至因此大打出手都不一定。

别说是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了,哪怕是朋友、邻居,如果不信任,有些话其实都不好去说。

身体好自然无事,不好,也许会因此结仇也说不定。

当然,求医者非常恭敬地求医,上门与否则是次要。

这不是摆架子,事实上,古代名医常常‘来往病者之家,虽祁苦寒大暑,未尝少惮,如遇清贫者,时常施与周济’,心有悲天悯人之高尚情怀。

很多人就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求医不叩门呢?

如果自己有好的技术,为什么不能主动去帮助别人呢?

事实上从古到今,医者很少有送医上门的。

在古代,有个习俗,医不叩门,有请才行。

古时中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坐堂行医,一种是走访郎中,也叫做“游方”。

坐堂行医的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就该坐在诊堂中等待患者上门,或者等待别人的延请,也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来为病人服务。

如果情况反过来别人会误认为这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外出行医的“游方”也有行为规矩,如民间过年时医药行业忌讳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

平时出诊,也忌讳敲患者的门,故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

而且为了保守职业技能的秘密,民间又有医生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医药行旧时敬华佗、孙思邈等为祖师爷,不敢稍有不恭,而且如今这些习俗在民间仍旧可以见到。

之所以会有医不叩门这句话,也不仅仅是因为习俗,还有便是送医上门,很容易会被人觉得你另有所图。

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作为医生不要太主动,自个儿跑到患者那里,冲患者说,我来给你看看病一类的话,对方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觉得特不靠谱,反感这种行为。

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个心理,一来是患者忌讳,二来患者未必认为自己有病,三者患者未必领情。另外,患者自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急也无用。

从心理学来讲,一般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求医问药,是很难接受医生治疗的。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不太协调的情况下,太过主动了,反而会引起诸多误会。

而且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

《素问·五脏别论》中就有言:“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有些病,病人不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对气血阴阳毫无认识,不信任中医的诊断和辨证,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取得治疗效果的,或者说是做无用功。

上一篇:别叫我歌神 下一篇:李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