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399)

作者:姜太孙 阅读记录

患者因生气得病,精神因素为主。《内经》说:“怒则气上。”

内部冲动之力,致使机能发生紊乱。

《内经》又说:“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

患者首先表现失眠多梦,坐卧不安,精神昏迷恍惚。

这些都是心经所表现的症状,从而全身无力,手足特别无力,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并且每日发作两三次,实际上是病情在一日之中,有时轻重不同。病变影响到全身,十个月时间不解,说明精神对机体的刺激是主要的。

至于舌色鲜红,是阴气大伤的关系。右手脉强而急,左手脉弱而缓,是因本病在于气分,右手主气的关系。

处方选用了白金丸,柴胡龙牡汤,甘麦大枣汤合方。白金丸,治顽痰郁结发为清神失常之证。

柴胡龙牡汤,治胸满烦惊,小便不利,一身尽痛,不能转侧。

甘麦大枣汤,治妇人脏燥,无故悲伤。

三方皆主七情所伤,精神郁结,变生诸证之剂。加味药菖蒲、远志、炒枣仁、胆星、天竺黄、磁石等,开窍涤痰、安神定志。

又加瓜蒌、薤白(半夏已具)、枳壳,以开胸中郁滞,从宗气之府,促使全身气机得到调整。

朱砂、琥珀能起到镇心安神的作用。

总之,紊乱病变,多在整体,不在局部。

调理方法,须从关连之处,多方挽回乃可。

……

惠安大药房首日义诊,一直看到了晚上十点才结束,这是陆轩没想到的。

当然,身为惠安大药房经理也没想到,这也就导致原本订下的酒店大餐吃都没吃就退掉了,没办法,这个时间点酒店也早就关门了。

就算是没关门,也基本上不会提供吃的了。

等看完最后一名患者,等药房的工作人员把药抓好之后,一群人这才来到路边的餐馆里随便吃了点。

一行人从餐馆出来的时候,林木多少有些尴尬。

今天一整天,惠安大药房的生意很好,一天时间就已经回本了不少,而且还赚了不少,这是他没想到的。

可没想到忙活了一天,竟然只是带着陆轩和张广礼等人到路边的小餐馆搓了一顿,也难怪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陆医生,张院长,今天实在是抱歉……”林木满脸尴尬的说道。

“林经理,又不是什么大事。”

几人寒暄了一会,这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接下来的几天,陆轩依旧是一大早就往惠安大药房赶,原本以为第一天的人已经够多了,可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因为第一天的消息传出,再加上县里新闻的大肆宣传,又有县中医院张广礼院长担任助手,这么多的加持下,也就导致了接下来的几天来看病的患者依旧饱满。

从早上起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九十点,一刻不停,就连饭都是一边看一边吃着解决的,忙的不行。

张广礼现在终于相信季修文说的那些话了。

在没有什么名气的安江县城,都有这么多患者来看病,更何况在甬城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国庆的最后一天,为了方便,陆轩和季修文甚至还多请了一天假,节假日后的第二天才赶回甬城。

而甬城这边,裘市街道卫生院经过国庆近十天的调整,后面那栋大楼已经启用,甚至就连陆轩中医院的名称也挂上去了。

至于中医院的住院层,也在加班加点的进行布置。

效率高的吓人,可以说前所未有。

至于中医院的医护,这个比较麻烦,即便是从市里已经下达了招牌文件,可报名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护士,至于医生,到现在一个都没有。

显然,没有人愿意放弃大医院,而选择在一家小医院工作。

第二百四十二章 百症皆可致危,独咽喉之症,为危中之危

陆轩回到甬城。

对安江的患者来说,不亚于一场晴天霹雳。

特别是那些还没看上病的患者,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后悔的捶胸顿足,后悔没早点得知这个消息,后悔没有早点来惠安大药房看病。

至于那些已经找陆轩诊治过的患者,则是有些患得患失。

他们担心自己的病吃上一周的药不会好,到那时候,总不能跑到甬城去看吧?

不现实。

虽然临走前,大家都加了群,群里能够咨询一下,可有些东西,不是患者自己就能说清楚的,说句不好听的。

舌苔还可以靠着拍照,但拍照也很难派出自然光下人眼所看到的照片,照片与真实情况往往会有一些出入。

自身的一些症状,则是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说出。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很多注意不到的点。

比如脸色什么的,自己就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而有经验的中医,可能一眼就能知道到底什么情况,特别是从陆轩在惠安大药房义诊时展现出来的情况来看,哪怕患者不说,他用望诊的方法也能判断出不少病症。

这些其实还好,开视频也可以解决问题。

最麻烦的还是脉诊。

中医望闻问切,脉诊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诊断手法,这个就跟西医的那些精密仪器差不多,少了脉诊这个环节,很难做到精准辨证。

辨证不准确的话,自然而然没办法开药。

没有哪个医生会在线上诊治的时候给病人开药,辨证不准备没关系,最怕的就是开错药,把人给吃坏了。

这种情况,患者们都知道。

所以得知陆轩回甬城后,大家都是闻着伤心,见者流泪。

没办法,按照现在的情况,除非跑去甬城,不然就只能等陆轩过年回安江才行。

可过年回来,大家都在走亲戚,药房都得关门,就算是回来了,也很难进行义诊,更别说给他们看病了。

这思来想去的,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个人身上。

张广礼,这位县中医院的院长。

他们可都是知道,陆轩义诊的这几天,这位张院长一直都是以助手的身份存在的,而且每看一名患者,都会将患者的情况一一说的清楚,甚至于其中涉及到的医理都会讲的非常透彻。

大家一想,作为县中医院的院长,陆医生如此耳提面命般的讲解,起码也学到了一些吧,哪怕医术没有陆医生厉害,但给他们看看病总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吧?

一时间,县中医院院长张广礼在网上的号被疯抢,这是张广礼本人都没预料到的。

原本一周只出诊两天的张院长,一下子给自己排了四天,而且上下午都在,这才缓解了一部分挂号的压力。

张广礼院长的火爆,也导致去县中医院看病的患者急剧增多。

很多科室的负责人都纷纷找到了张广礼,说明了情况,得知是因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时,大家都是震撼不已。

同时,也是欣喜无比。

这可是好事。

谁能想到,中医竟然在安江这样一个小县城崛起了。

不过,仔细想想,那位李老先生所在的县中医院,不也是同样的情况吗?

一念及此,大家都是忍不住感慨万分。

当一个人的医术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可以改变太多东西了。

陆轩的离开,对安江人民来说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可对甬城的患者而言,却是欣喜若狂。

亲爱的陆医生又回来了。

而且,大家都看到了,在裘市街道卫生院后面的那栋大楼,一件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还有那块命名着陆轩中医院的牌匾,让无数患者明白,他们心中亲爱的陆医生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要高升了,要担任陆轩中医院的院长了。

所有人都替陆轩感到高兴。

以陆轩的医术,留在卫生院实在是暴殄天物,大家都有些替陆医生感到不值。

可现在,那种感觉没有了。

上一篇:别叫我歌神 下一篇:李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