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家族的诞生(378)

作者:任猪飞 阅读记录

这样一来,长江实业集团上市时,资产值只需是‘华资地产老大’即可,但又不是很庞大。上市后的几亿集资,又可以高价购买长江置业的地皮,一举两得。

林志超之所以要上市一家‘招牌公司’,这是因为——不懂得利用股市的商人,就是傻瓜蛋。

韭菜的钱那么好赚,岂有不赚的道理!

而且,林氏家族也需要影响力,这就必须有一家‘招牌上市公司’。

……

林志超和唐仲源来到北角英皇道661号的地盘上。

这幅地盘距离北角殡仪馆,仅隔着三四座大厦的距离,北侧则是填海地段;地盘上有几幢骑楼建筑,地盘面积约两万平方尺左右。

“岳父,你这块地盘是哪里买来的?”林志超好奇的问道。

他怀疑这幅地皮是前世李家成的北角工业大厦,也就是后来的千禧广场,号称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李家成出售的物业。因为这幅地皮,是前世李家成第一座工业大厦,也是进入地产行业的开端,意义非同凡响。

如今,李家成自然没有实力在这个时候进入地产业,他的长河塑胶厂去年盈利能有五十万港币就不错了。

所以,如果李家成进入地产行业,林志超猜测可能是在六七年以后,正好抄底。那个时候,他手中应该也有500万左右的资产,抄底地产。这样一来,甚至都可能错过1972年上市,就算那一年上市,集资实力也不过二三千万的级别,比起地产五虎集资两亿的规模,简直不堪一击。

唐仲源高兴的说道:“是在王宽诚手里买的!”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他是当年的北角地王,据说那个时候抄底北角地皮很多,修建了几十幢楼宇。没想到,如今出售地皮,而不是开发地盘。”

王宽诚是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半岛战役时为内地捐给飞机,是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他在四十年代的两个举动,可以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个作风:

第一个举动:抄底汇丰银行在日占时期发行的港币,当时大家都认为战后汇丰银行不会承认这批港币,因为是在日军的强迫下发行的。但王宽诚在一个汇丰银行朋友的交谈中得知,汇丰银行最重视信用,所以两亿被迫发行的港币,将予以承认。正因为如此,王宽诚、周锡年等人,在市场大肆收购普通市民的港币,因而大赚特赚。

第二个举动:战后,王宽诚在北角大肆收购地皮,廉价至7~8港币每平方尺,仅隔几年就飙升至二三十港币,他修建了几十幢高楼(四五层高)。靠着收租,身家不菲。

当然,王宽诚如今的身份,在港经商肯定会有不方便的地方,而且目前地产界是粤商的天下,所以这一波地产中,没有王宽诚的身影。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他这几年都有在出售北角的地盘,这次我买的这个地盘面积共计2.3万平方尺,他要价180万,我还了20万,最终以160万港币成交。”

价格差不多!

林志超立马给出岳父方案,说道:“这幅地皮可以修建一幢12层工业大厦,每层差不多1.5万平方尺的楼面,差不多18万~20万平方尺的楼面面积。你若是决定重建,那就抓紧时间,12个月就给你搞好!”

唐仲源立即高兴的说道:“行,我听你的,你是地产行家!”

林志超点点头,解释道:“修建工业大厦可以稳定出租,对于岳父你这种稳健投资非常适合。毕竟你现在精力放在工业上,最近几年投资几幢工业大厦,可以进退自如。进,将来这些大厦可以成为你进入地产的契机;退,这些大厦可以稳定带来收益,将来也可以改建商业大厦。”

唐仲源听到女婿如此说,心中别提有多兴奋,多元化投资,谁不想呢!

但一个非粤籍地产商,很难挤进来,因为你不熟悉行情。如今,他有一个好女婿,这样他就可以试探性的投资一些地产收租项目。

“嗯,有道理!我觉得工业大厦有前途,香港的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小工厂增加特别快,他们需要厂房分层出租……市场如此旺盛,所以我很看厂房出租市场。”

有眼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的工业厂房都非常受欢迎,至少在1978年前是这样的。

唐仲源若是以后进入地产,成为一个中型地产商是没有问题的。

英皇道661号的这个地盘,地盘费加建筑费,预计投资在280万港币。对于唐仲源来说,不算很大的投注。

回到长江实业,林志超交代了手下,为自己岳父开发工业厂房的事情,压根无需唐仲源操心。

……

过了一段时间,林志超的二叔林云初也找到他。

“志超,我在观塘寻到一副2万平方尺地皮出售,业主要价125万港币,你觉得在那里修建一幢工厂大厦如何?”

林云初的脸上带着几分希翼,这三年多来,他通过开设假发厂、塑胶厂,积累了三百万的财富;虽然骤然暴富,但林云初却没有乱花,期间仅购买了一幢唐楼,作为收租投资。

这是因为,自己这个侄子建议他投资工业厂房大厦,对此他深信不疑。所以,一直攒钱,不敢乱花。

林志超笑道:“观塘也很不错,哪里就是九龙的工业区,单价60港币出头每平方尺也不算贵,若不是现在地产萎靡,这个价格也买不到。这样吧,我安排人帮你走程序,然后再给你兴建工业大厦,能有十几万平方尺的厂房面积出租。”

林云初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幢工业厂房,他以后也可以‘多元化’投资了。

随后,林云初和林志超在办公室闲聊起来。

不知不觉开始,林志超对于林云初这个二叔也重视起来,毕竟是血缘关系。

“二叔,这个厂房总投资也就250万不到,以后每年会给你带来稳定的租金收益,就好比是个传家宝一样。”

“嗯,我知道,所以我一直非常重视,钱不敢乱花。”

接着,林云初主动讲道:“志超,像是塑胶花、假发这两个新兴产业,他是有旺盛周期的吧?”

林志超笑着说道:“周期肯定有,但短时间无需忧虑。二叔这样说,莫非还考虑过其它投资?”

林云初摇摇头,说道:“这倒没有,不过我打算趁着住宅价格低,打算再买个一幢唐楼。”

目前,香港大多数也是唐楼、骑楼,甚至每年都有上千幢唐楼、骑楼重建。

毕竟,一幢唐楼修建不了一幢住宅大厦,而是需要几幢唐楼并楼后,才有足够的地盘修建大厦。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五十年后,香港也有不少六七层高的楼房,因为‘地积比’在哪里,不是你想修多高就修多高。

“这个你看着办就行!只要不负债,随便买,你说是不是这个理?”林志超笑道。

林云初恍然大悟,说道:“有道理!”

侄子的意思是说,只要不负债,房子再贬值也是值钱的。

同时,他还是要继续在工业上发展,才是正途。

聊了一阵后,林云初告辞。

林志超坐在办公室里,也思考起关于二叔的事情来,因为是亲二叔,虽然不及和唐仲源感情好,但林志超总归会照顾的。

但照顾有限,这次工业大厦修建好之后,算已经仁至义尽了。

更何况,林云初的两家工厂,每年盈利也有80~100万港币,足够他子孙富贵了。

他的大堂弟,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也被林云初送到海外读大学,以此镀镀金。再过两年,也能回来帮林云初。

当然,林志超和林云初一家,走得也不算很近。

第240章 【普通人的生活】

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园,虽然在他的核心资产中,工业仅排在第三位,但林志超依旧会时常参与长江工业集团的工作,制定策略、出谋划策、监督生产、打开渠道等一些列工作。

上一篇:他欺我病弱惹人怜 下一篇:专业情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