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从国营饭店开始(260)

作者:笋丁豆腐包 阅读记录

想着,大队长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很多事情,设想起来都不错,但是真要做起来,却是比登天还难。

倏地,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微微缓和,“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以前只以为清风能干,没想到苏四卫这家伙,居然也有一手。你说,他那么会忽悠人,清风平时……也不会是……”

说着,背后就传来一道凉飕飕的声音。

“大队长看来还不够忙,居然有闲心想这些东西。”

苏国栋背后一凉,转过头,就看到苏四卫父子俩。

父子俩端了盘花生米,苏清风不时捞一两颗,往嘴里塞去。

苏四卫眸光幽幽的,明明苏国栋才是大队长,偏偏因为刚刚的话被正主听到了,有一种心虚气短的感觉。

不过苏清风倒也没生气。

苏国栋刚刚说话那语气,明显就是在和老支书开玩笑。

他蹲下身子,坐到大队长身边,掏出一张批条。

批条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字,末了还有龙飞凤舞的签名以及一个红色的印章。

大队长以前扫盲过,认识一点字,惊鸿一瞥下,看到上面的签字——韩志明。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心脏突然噗通一声,随后就有力地跳动起来了。

砰砰的。

好像要从胸腔口跳出来一样。

他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猜测,只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朝苏清风问出口,“这是……”

苏清风甩了甩批条,连带着老支书和大队长的眼神,也黏在上面,左右飘移。

“批条子。有了批条子,咱们的养猪厂,也算是走上了半个正规化了吧?”

虽然还有其它手续要跑,但是韩副书记都同意了,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村里人不就是害怕被打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吗?

这下了有了领导的认可,想来就能说服大半的人。

大队长一高兴,顿时一拍脑袋,“走走走,咱们去晒谷场。”

因为是吃饭后的时间点,所以这个时候,还有不少人家在晒谷场乘凉。

一路走向晒谷场,大队长的声音,还随之传遍每家每户。

等到来到晒谷场的时候,这里已经来了全村七八成的人。

苏清风再一次见识到,这个年代的娱乐匮乏之处,连带着这么一点事情,也能被各家的女人当作玩笑,各种流言,传来传去以后,简直连苏清风都难以辨别真假。

像什么老支书托人找关系了,大队长认识哪个领导,过年的时候,还去他们家里拜访过,各种传言,那是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差是真的了。

大队长见底下的人乱糟糟的,哐叽哐叽敲了下锣鼓,然后就喊了一声,“苏清风!你上来说!”

嚯!

这还是苏清风头一次在人前,显露出来,办养猪厂这件事情居然还和他有关系。

一时之间,村里人不自觉安静下来了,想听听苏清风到底是什么呢意思。

苏清风也没拿乔,气沉丹田,然后就扯着嗓子:

“乡亲们,同志们,我苏清风年纪轻,但是自认为去过羊城,到过京都,也算是有点见识了。”

苏清风说到这儿的时候,村里的人,倒是都没有说什么,即便有心里酸溜溜的人,听见苏清风这话,也都默认似的没有反驳。

没办法,人家那是真有实力啊!

只听得苏清风继续说,“多的话呢……我也不多说了。养猪厂的好处和坏处,这两天大队长和老支书都把嘴皮子都说破了,只要大家衡量就行了。”

“只是我要说的是,无论是干啥事,咱们都得有风险。养猪厂买猪的钱,也是从大队里拿出来。这已经减少一部分风险了。”

这话……自然是半真半假的。

真正的养猪钱,是几个大队干部凑出来,出资当作股份的。

只是这个不能拿出来说。

“而我今天要说的,也就是大家这么多天一直犹豫的——这集体经济,究竟允不允许干?”

说着,苏清风掏出一张批条。

“这批条,是公社韩副书记签字的。他对于我们村,能够大胆尝试养猪厂的想法,给予高度赞扬和认可。同志们,在南下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人。”

“他们中,也有来自农村的,有的大队做中草药的集体经济,有的大队办砖厂,我想着,咱们苏家村,山肥水美,怎么就比不过别人了?人家能赚钱,咱们也能赚钱。人家能承担失败的风险,咱们也能!”

还别说,这一番激励的话语,倒是真激发的大家伙的兴致。

有几个年轻气盛的,马上就在底下应和起来。

场面有些乱,别说是年轻人了,就是一些年纪大的,也忍不住琢磨起来。

也就是每天多干点活,要是运气好,这养猪厂真弄成了,还能给家里的小辈找个饭碗。

至于要花大队里的钱买猪崽子,那更是小事一桩了。

那些钱,原本就不属于他们。

也就是村里的一些懒汉,总喜欢偷奸耍滑,年年都要借大队里的钱,然后一年又一年地拖着。

如今要是真把这笔钱用了,反倒是好事情。

至少不会白便宜那些懒汉。

还别说,有了韩志明这个噱头坐镇后,村子里本就摇摆的人心,逐渐往开办养猪厂倾斜。

苏家村原先不属于东北,是全族逃荒,逃到了东北。

那时候这里可不是什么黄金般的黑土地,而是实打实的北大荒。

经过多年耕耘经营后,才有了现在这个规模。

所以苏家村的大部分人,骨子里就流淌着冒险的基因。

更别说这整个村,基本上都是苏姓的,比起青山村那种鱼龙混杂,什么姓都有的村庄,苏家村的凝聚力,强的那不是一星半点。

就算偶尔有几家不是姓苏的,经过这么多年,也没差别了。

因此,养猪厂这件在其它村子看起来,简直就是荒谬的事情,居然……在村干部一轮一轮的动员下,还真敲定下来了。

大晚上的,村干部以及三五个打下手的年轻人,聚在办公室里,难得奢侈地点亮了电灯泡。

他们此刻兴奋至极,有一种想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但是面面相觑之下,他们居然有种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

猪圈怎么科学建造、饲料怎么配比猪才能长膘长得快、平时又应该怎么注意保持猪圈的清洁……

还有最重要的,猪生病了又该咋办……

大队长和老支书对视一眼,先是露出了苦笑,但是旋即,他们的眸光又坚定起来。

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都是这么摸索过来的。

多多少少,总得吃点苦头。

他们是这么想的,苏清风的想法却有些不一样。

吃苦头……肯定是得吃的,但是全部靠自己摸索的话,反而显得有点笨笨的。

倏地,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看似从挎包中,实则是从系统空间中,掏出一张薄薄的纸。

这张纸,是苏清风第一次和村里知青坐牛车的时候,与他们打成一片,每个人在上面写下的联系方式,其中还包括了他们家里的信息。

此刻,苏清风再度掏出来看时,目光有针对性地找到了几个人选。

陶金,年纪二十二,父母是养猪厂的双职工,听说他老爹还是厂子里资格最老的兽医。

苏清风努力回忆着当初的记忆,据陶金所说,当初下乡的时候,他家大哥已经顶替了老娘的工作,陶金在兽医这方面,有点天赋。

按照原本的计划,是让陶金顶替老爹的工作,只不过因为他底下是一个妹妹,偏偏那妹妹又体弱多病,要是让他妹子一个人下乡,只怕说得难听点,活不过三年。

因此,陶金毅然下乡,把剩下的唯一工作名额,交给妹子。

听到苏清风提起这么一个人,大队长苏国栋“哟”了一声,简直就是喜出望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