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14)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人家就是有能力,你羡慕也来不及啊。”胡应相摇摇头说道:“这才出道几年,和记这次收购,如果以后真的成功把和记拉了回来,那他可就是咱们华资的头了,我们不认媒体认啊!”

“不认也不行,和记的优质资产太多了,之前英资不会开发地皮,白白浪费了那么久,就是不知道陈志文会不会了?”李嘉成带着笑意说道。

胡应相顿了下,说道:“老李,这才是你今天叫我来的目的吧?咱们去跟和记合作?帮他开发地皮?”

“我是有这个想法,陈志文的能力再强,也没有地产相关的经验,更没有团队,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开发,我估计,以他的精明,不太可能真的等那么久,肯定会想办法开发手中地皮,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李嘉成淡笑着说道。

“你也说了,人家那么精,会跟我们合作?”胡应相问道。

“所以,我们要给陈志文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资金。”李嘉成笑道:“无论红牛的效益多好,一边在大量囤积地皮,一边又收购了和记,还要面对和记几十亿的债务,他的资金压力肯定很大,要不然也不会放出消息卖一些土地了。”

“那你的意思是直接买这些土地?”胡应相问道。

李嘉成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直接购买也是一种方法,但和记这次放出的位置有些还是不错的,不光我们,其他华资也会竞争,这就类似港府的竞拍了,如果我们内部拼的太狠,反而便宜了和记,增加我们的压力。”

“和记放出消息,本身目的就是要吸引有兴趣的人去竞争,你想怎么样?让陈志文专门选择与你合作?”胡应相有些不解的问道。

“对,你觉得之前我们与会德丰那次合作的方式,怎么样?”李嘉成成说道。

“那一招,倒是很有意思,说不定他还能真同意,就是我们的风险太大了点。”胡应相听完后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只要地产价格上升,就不会有风险。”李嘉成笑着说道。

胡应相问道:“既然你都有这么好的主意了,为什么还要来找我?”

“因为资金啊?再怎么用银行的资金,我本身也要花钱的,长江实业本身也有很多项目,短时间之内拿出的资金有限,所以就找来胡哥你来帮忙了。”李嘉成笑说道。

“需要多少资金?”胡应相问道。

“不知道,这要看和记愿意出手多少项目,也要看我们能拿下多少,具体多少,还得去找陈志文谈谈,拉上你,我是想全包的。”李嘉成淡淡的说道。

“哈哈哈,不愧是你李嘉成啊。”胡应相竖起大拇指大笑道。

第134章 共赢的方案

“陈生,长江实业的李嘉成刚刚打电话来,约您明天中午在文华东方酒店总统套房见面,李嘉成先生说,同来的还会有和合实业的胡应相先生。”上午晚点来到和记大厦的陈志文,刚进办公室就得到了安琪的信息。

这也是没有大哥大不方便的地方,没办法直接通话,除非自己一直在办公室。

“李嘉成、胡应相。”陈志文想了想说道:“行,你待会回他们,我会准时赴约。”

抢了老李的和记黄埔,陈志文还是感觉很爽的,可惜对方不知道未来的事情,爽点似乎又不足了。

“好的。”安琪收到回复后便离开。

“等等,问一下香港电信公司,香港这边什么时候能普及美国的一款产品,叫做cellphone。”陈志文又说道。

“cellphone?”安琪不是很理解。

“就是无线电话,我们可以带着一个电话到处跑,随时可以接到别人的电话。”陈志文解释道:“大概比手大一点。”

“好,我去问一下。”安琪点点头答应道。

“等手中这些问题解决,得花点钱研究信号技术了。”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说起信号,自然想到华为,就是这家公司还要十几年才能成立,有点太晚了,当然,在香港这种地方,研究信号技术也是白日做梦,但隔壁内地改开之后,这方面的人才也不少,大概率也缺乏资金进行研究,和自己倒是搭配了。

就是信号研究的太厉害,再过四五十年会比较麻烦,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不管怎么样,这几十年还是很有用途的,再说,信号研究属于高技术行业,自己的先知金手指没有什么大用途,在初期仗着资金优势开发国内市场倒是有可能,但以后全球争霸,大概率是斗不过老美的高通与国内的华为的。

这点自知陈志文还是有的,但这个市场很大,规模做中等一点也还是很不错的,到了90年代,做功能手机也是必然的。信号技术称霸不要想,但有点技术专利的基础,至少不用被别人卡脖子卡的太厉害。

……

第二天,陈志文如约来到了文华东方酒店。

“陈生,这位是和合实业的董事长胡应相先生,胡生,这位就是现在和记的董事长陈志文陈生。”三人见面后,李嘉成笑着介绍道。

“胡生,久仰大名了。”陈志文笑着伸手握手道。

“哪里哪里,陈生收购和记,涨了我华人威风,我才是久仰陈生的大名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听说胡生准备在中环兴建香港最高的大厦?胡生的志气,也是要压住置地啊!”陈志文笑说道。

在后世香港的几大超级财阀之中,并没有胡应相胡氏家族,但在这个时代,胡应相旗下的和合实业的规模,是超过长江实业的,70年代,和合实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兴建了一栋中环超级大厦——和合中心。

这栋大厦的高度超过了置地旗下的康乐大厦,在80年代初建成后成为了香港的地标,不过当时的长江实业已经收购了和记黄埔,论规模也超过了和合实业。

之后几年,胡应相将家族资金投向内地,兴建了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又在广东建了几栋大型发电站,弥补了当时国内对电力、交通的需求。

但也因此,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家相对与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这些一直在地产市场打滚的家族没落了很多,毕竟,基建只能说收入稳定,但暴利性是远比不上可以动用杠杆疯狂融资的地产行业的。

当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样,80年代,胡家这数百亿港元的基建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解决的就业数量、带动的财富、给予老百姓的方便更无法用数字来形容。

“哪能压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厦只是在天线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实际高度可比不了,再说,地理位置比起康乐大厦,差的太多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没事,中环这边还有很多旧楼,也有很多旧的政府建筑,港府的财政主要来自与地产拍卖,这些地方迟早会放出市场的,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的。”陈志文说道。

“这种东西,可是置地的最爱,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说道:“倒是陈生,也许有机会和置地争一争了。”

“和记说是四大洋行,其实跟置地,差距还是很大的。”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置地收购牛奶后,地皮数量更多,而且大多数在港岛核心位置,和记的就差多了。”

“所以陈生是想出手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后再换核心位置?”李嘉成问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陈志文也没否认,这种做法,在地产行业也很常见,谁的规模大了后,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钱都想去市区买房。

“今天,我与胡生约陈生你来这里,就是想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着说道。

“怎么合作?”陈志文问道。

“我知道陈生是准备出手很多和记的非核心位置地皮,还有就是一些已经在开展的地产项目,我与胡生也知道现在和记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我与胡生还有陈生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合资公司会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向和记购买地皮、物业或者一半的项目,这样一来,和记立刻就能获得需要的资金。”李嘉成不慌不忙的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