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25)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那是看不上我们这些小媒体,要是国际媒体,人家肯定会去。”沈一腾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你接着说。”

“我一个朋友,在港府一个部门做文员,她今天听到了一个消息,陈志文准备成立一家名字叫做华港基金的慈善基金,据说会向里面注资一个亿港元啊!”赵伟亭笑眯眯的说道。

“一亿港元?”沈一腾愣了下,脑子里快速想着有几个零,随后说道:“你确定?香港历史上还没有这么大金额的捐款,连靠近的都没有啊!”

“确定,不过不是马上,而是分十年。”赵伟亭说道。

“十年啊?这样就说得通了,和记现在负债这么重,没理由这个时候还花一亿做慈善了。”沈一腾很快就像明白了,说道:“看来,这陈志文是想将自己打造成香港大善人了。”

“能做慈善,就算为了名又怎么样,一亿资金分十年,一年也有一千万了,可以帮助好多人了。”赵伟亭笑着说道:“这个消息还没有公布,我觉得我们第一步应该在明天把这个新闻放在首页变成头条,这个事很快全港都知道,还不如便宜我们。”

“没问题,首版的位置我留给你。”沈一腾点头答应下来,又问道:“那你说的第二步是什么?”

“第二步,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动与这个基金合作。”赵伟亭说道。

“怎么合作?”沈一腾来了兴趣,继续问道。

“我朋友说,这个华港基金在未来会在教育与医疗方面进行慈善资助,主要对象也是孩子,但我想,他们刚成立,是没办法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不需要的,但我们这些记者知道一些,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相关的消息,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赵伟亭不慌不忙的说道:

“这样做,一来我们不需要出任何成本,就可以提高我们报社的形象,二来,如果我们提供的信息能够为一些人获得帮助,那说不定我们未来采访的时候会方便很多,三来,这个新基金阵势很大,很有可能是陈志文亲自过问的项目,只要我们与新基金打好关系,说不定以后,还能与陈志文搭上一点关系。”

“你倒是想的挺仔细的。”沈一腾不由得多看一眼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沈主编,其实也是因为我小时候穷怕了,只是我自己没能力帮助其他人,但现在有着这样的机会,我也想尽一份力。”赵伟亭尴尬的笑道。

“理解,能帮人的事,又对我们自己有好处的事,我们当然得做。”沈一腾点点头说道:“这样,你去电话找你在港府的朋友,多要点关于这个华港基金的信息,尽量快点,然后整理好给我,我做首版新闻也需要内容。

后面的合作,我去跟老板谈,能和陈志文这样的华资巨头有合作的机会,他肯定也是愿意的。”

“好,那我立刻就去。”赵伟亭迅速站了起来,随后就离开了主编办公室。

第144章 一亿慈善-轰动港岛

《1亿善款,香港首善诞生》

信报的标题,似乎给人的第一感觉没什么吸引力,但标题下方,还写了100,000,000.00。

无数的零似乎比标题还要更吸引人,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注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香港是一座纸醉金迷的大都市,这么多的数字总是最能博人眼球。

一亿港元,在香港是什么概念?

香港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如果市值1亿港元,那可要在整个香港排名第87,如果用来投资,可以买下29%的长江实业股票,和合实业36%的股票,成为地产五虎任何一家大股东,即使是对英资财团,也可以购买13%的九龙仓股票,成为九龙仓最大的股东之一。

而如果用来购买港岛的房产,则可以至少购置2000栋,任何一栋,都是一个收入很不错的中产阶层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目标。

香港现如今的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也就赚个2000港元,1亿港元,等于5万名工人辛苦一年的工资总和。

“老板,《信报》还有没有了?给我来一份,再来一瓶饮料。”一名带着黑框眼镜的西装男走到一栋报亭前方,对着里面的老板说道。

王东上班的公司,整个上午都在讨论这一亿善款的事,有羡慕的,有嫉妒的,后来又开始讨论陈志文的财富,直到老板突然出现,大家被挨了一顿骂后,才老实下来,而同事买的报纸,也被老板给借走了。

作为办公室白领的他,倒也不是很在乎买报纸的钱,但香港报纸这么多,总不能每份都买吧,之前他一直买的是明报,这是看金庸小说带来的消费习惯,哪怕现在没新小说了,也一样。

到了中午,就特意下来买一份信报。

“来,这里还有最后几份,再晚一点就没了。”报亭老板龇牙笑说道。今天的生意很不错,报纸只要标题有噱头,就有很多人会来买报纸了,而天气虽然不如之前酷夏的时候热,但也还行,饮料也卖的差不多了。

拿了报纸之后,王东找了一处大厦的阴处,便吃着面包饮料边看了起来。

《信报》不只是用了头版来吸引读者,还有第三第四页,来描述整个香港的慈善历史,从几十年前的何东家族,到最近刚刚诞生的华港基金,香港历史上留下知名度的善款捐赠,都描述的一清二楚,何人捐赠、如何使用等等等等,以这一页报纸,足以看出,整个香港历史上,真正做善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华人富豪,英资的也有,不过不是针对普通人,而是偏向与捐给政府部门、修建公共设施,里面的猫腻,懂的都懂。

第五页则是详细描述了陈志文的商业帝国,从大家都知晓的和记黄埔,到远销美国的红牛饮料,以及一家员工数千人的美的电子公司、一家年贸易额破亿的星河贸易公司,以及这几年在工业地产领域非常出名的星河地产。

美的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很普通,虽然销量也不低,但基本上没人在意,普通电器而已,能赚几个钱?

而红牛则是很多香港人最关注的话题,这是香港乃至亚洲历史上最神奇的商业奇迹,一款本土饮料居然能够在拥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美国市场大杀特杀,走的还是高价路线,据说香港码头每天都有十几个集装箱运着红牛前往美国,一天的销量就破百万瓶。

王东可是知道,一瓶红牛在香港售价2.5港元,这个价格在香港简直就是天价,连他这个白领阶层,也只是买过一次,特意留到一次跑步后再喝。

别说,效果还真好,人立马就有劲了。

这种暴利行业,数量还这么高,香港大众总算知道为什么一个年轻人,有能力收购四大洋行的和记了。

“1亿啊!”王东想着自己的工资,有些叹息。

【陈志文收购和记后还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做善款?看来真的是不缺钱,和记……不对,是和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王东突然想到一点,自己应该想办法借着这个背后的信息来赚点钱了。

只是和黄已经私有化了,那也只能买一些和黄旗下的子公司股票了,很多还处于非常低的低位了,特别是一些地产公司。

信报上对和记黄埔最近的经营动向也有了大概的介绍,包括与长江实业的合作,大量曾经停工的项目再次启动,只是不知道和黄与长江的合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选了一会,王东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都城地产,这是一家在九龙有着不少地皮的地产公司,早年被和记收购,随着和记进入危机,加上地价暴跌,也导致了它几乎破产,现在长江实业接手不少项目后,停工项目已经启动,据说已经在开始预售物业了,不过股市之上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确定目标后,王东将报纸一收,饮料罐扔到了附近的草丛里,转身便往着证券交易所的方向跑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