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240)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在香港这边的零售,香港范围内很简单,凭借着大资本碾压外加星河贸易的优质供货,就行了,但香港市场太小,全部拿下之后,就必须要走出去,要不然就只能成为一个小地方零售公司。

但是想去别人的地盘开超市,难度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来自后世的历史经验显示,基本上零售超市集团,都只能在本土称王称霸,去了海外,都是走的步履维艰。

如沃尔玛,在美国做的规模极大,但去了欧洲亚洲南美洲成绩都很一般,这还是借着其本身庞大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后的结果。类似欧洲超市巨头欧尚、家乐福在全球市场也是一样。

不过难归难,陈志文还要试一下,不说其他,湾湾那边都是华人,成功的概率应该会高不少,哪怕不赚钱,产业规模大一点,对自己也是没什么坏处的。

周家杨说道:“陈生,东南亚那边,我去过很多国家,以前也在那边工作过,那边的排外比较严重,除非我们是去投资工厂,跟当地的商业巨头没有冲突,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是去开超市赚他们的钱,那就有点难度了。

要开发那边的市场,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与本地的大财团合作,他们负责稳住我们的投资,我们提供廉价的货物,最后利润按照比率分成,最好是找当地的华人资本,东南亚实际上很多产业都被当地的华人控制住了。”

“这样也可以,那就是主要寻找合适的合作方了,先尝试一下和那些知名华人富豪旗下的企业沟通试试,你们先试一下,如果有机会,我见到他们的话,也会提一下。”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不得不说,亚洲这一块,华人还是最勤奋聪明的,无数华人去了海外,很多都成为了当地的商业大佬,在欧美还会受到本地群体的压制,而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东南亚,则是要明显很多,夸张一点来说,华人占了东南亚一半的富豪榜,基本上也是正确的。

“好,我派人去东南亚国家考察一下,然后再尝试与他们接触试试。”吴卫兵答应道。

“重点还是先准备湾湾,东南亚那边也同步进行。”陈志文想了想又说道:“屈臣氏本身的化妆品品牌,最近在香港也发展的不错,也可以尝试着向外扩张,不过这种小店没什么太大利益关系,直接在海外寻找普通商家加盟就行了,货物方面,我们统一采购,争取早点将采购链的成本降下来,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扩张。”

屈臣氏目前的两个主业,一个是百佳超市,一个就是屈臣氏本身的化妆品连锁店,这段时间,重心一直放在了百佳超市,因为这可以靠着快速投资来获得香港的绝对垄断地位,而屈臣氏化妆品连锁店,投资不大,在香港开了30家后就一直保持原样,这类化妆品连锁店,只能走多城市扩张路线,未来的市场主要在海外,而且都是散乱的。

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也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但好处就是,这种店一个地方吞噬的利益并不大,不会引起当地地头蛇的觊觎,而且还会以采取加盟方式为主,这也是利益分享。

“那屈臣氏是不是也要先打开湾湾的市场?”吴卫兵问道。

“可以先试试,不过湾湾那边总体经济要差不少,选择在台北几个大城市寻找加盟商就行了,主要也算是积累经验吧,屈臣氏还是需要以欧美为主,美国那边的话,我会想办法找到一些合作方来一起投资,算是先铺路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在原先的历史上,李嘉成旗下的和黄也看重屈臣氏的化妆品业务,先后在欧美与东南亚乃至日本进行投资,但以当时他的资本,到了90年代才算富裕起来,现在的陈志文当然不会等这么长时间,特别是美国,自己在那边还算有一定资源的,只要先投资一笔,将市场先打开来,然后再以这些成功案例为宣传,就可以引导其他人来加盟了,而只要数量多,便可以选择最优质的的供应商。

运营逻辑其实与连锁超市一样,只不过化妆品的店铺不能大,且必须散开到全球才行。

第232章 首次北上内地

10月10日,这一天陈志文没有去任何一家公司,因为家里即将来一位客人。

“梁社长,您好。”陈志文来到家门口,握手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我父亲陈天福,这位是我母亲吴秀玲,爸妈,这位就是新华社梁社长。”

“陈生、吴小姐,两位好。”梁社长分别又与陈父陈母两人握手,笑着说道。

“梁社长,请进。”陈志文带着几人走进自己家中。

陈天福、陈志文与梁社长坐在了客厅的沙发之上,吴秀玲则是吩咐佣人准备泡茶,而她自己也离开了。

“陈生,很抱歉今天要来贵府打扰,也是因为有要事需要与您商量。”梁社长首先说道。

“没关系,我最近也不忙,有什么事情请说。”陈志文倒也无所谓的说道。

这倒真不是假话,现在旗下的地产公司都被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现在地产市场又是出于高升期,之前他能提前布局的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让经理人运行就行了。

而几家实业公司,红牛仍然卖的很好,非常可乐也还行,正在初步摆脱对好市多的绝对依赖,新的薯片已经选择了几种口味送到美国去测试。美的的话,则是一切正常,街机在忙着吸美金,家电业务也在迅速扩张,不过这个市场太大了,现在仍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至于香港这边的几个有点技术含量的工厂,也在按照计划正常运行。

这让陈志文这个老板难得有了一丝悠闲,经常带着潜在的港姐们去远海捕捕鱼,看看风景,活的很自在。

“那好。”梁社长也不知道陈志文说的是真是假,不过显然还是很给自己面子的,于是说道:“陈生,新华社这边,准备邀请一批香港成功人士前往内地考察,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内地看看。”

“去内地?”陈志文还没反应,陈天福倒是先激动了起来。

“对,中央政府已经决定,全力发展经济是未来内地的主要政策,而香港在经济发展这一块,已经走到了最前方,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香港同志的指导。”梁社长笑说道。

陈志文问道:“那这次,有哪些人去?”

梁社长说道:“我们会邀请差不多40名香港成功人士去内地,其中已经确认要去的是环球国际的包玉冈、和合实业的胡应相、长江实业的李嘉成、南丰集团的陈亭华……”

陈志文问:“要去多次时间?什么时候出发?”

梁社长说道:“初步的估计是半个月时间,商务团要安排去燕京、上沪、粤州、成都等城市,一个城市总要待个几天。出发时间是在两个星期后。”

“行,那我也去。”陈志文也没有丝毫犹豫的答应道。

国内现在离正式公布改开,还有一年时间,但不代表整个国家就是从那个时候突然开放。

开放,是一个逐步过程,对政府来说,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过程,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从75年开始,内地对外的政策就已经开始改变,容许很多人前往内地,特别有特殊技术或者有外汇的海外侨胞。

这次邀请香港富豪团前往内地,其实也是一个表态,同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国内也的确需要香港,无论是香港富豪本身的资金还是将香港当做跳板的海外资金,再者,香港人走过的路,内地可能要重走一边,内地这边自然希望能够更了解香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一些踩过的坑。

而这次,对香港富豪其实也是一次认知内地社会情况的机会,第一次去,主要是了解,投资的可能性几乎是0,包括陈志文也是一样,不要说改开之前,就是改开之后,投资内地最佳的地方就是蛇口工业园,其他地方,如果不是非常重要,就没必要参与,等到85年之后,就会好很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