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329)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当然,对国内来说,还是尽量出口为主为好,不过整个1979年的很多合作,就是因为这个条款,导致很多与西方国家的大型合作都陷入了困境,现如今,国内这边已经开始松口,不指望外资只过来投资然后用于出口,毕竟,外资也不是过来做慈善的,赚不到这里的钱,谁愿意过来?但即使如此,还是很难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协议,陈志文是华人,很多事情都算好商量的,能够愿意保持外汇平衡,就已经很难得了。

“那除了风扇,其他商品能不能在国内生产?”陈志文又问道。

“陈先生还想投资什么?”林局长问道。

“冰箱与洗衣机,这两个都是家电产业中的大件。”陈志文说道。

冰箱自然不用说,香港那边一直在生产,不过单纯冰箱这个领域,美的并没有什么特殊优势,靠着海外的强渠道,只能说活的还行,但如果想真的发展壮大,那就必须要搬到国内。

相比于风扇,冰箱这种大件,对人工成本要求更高,到了国内,就可以大规模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形成极强的竞争优势,反正最近几年国外家电巨头也只是想着将产品卖到国内,而不是来投资建厂。

至于洗衣机,在香港,美的并没有生产,只是在实验室中研发了出来,因为这玩意技术含量更低,并且欧美市场不大,因为很多欧美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机,市场潜力要小的多。

但相反,国内确实一个大市场,在家电之中,洗衣机的成本仅高于风扇,但作用却非常大,特别是在城市,一般人都很忙,也没地方洗衣服,很多家庭不是很穷,但又不至于奢侈到请人来洗衣服,这些就是庞大的客户市场。

“这两个应该也没问题,只要陈先生肯将这个工厂放在燕京市,那这些手续我来负责,怎么样?”林局长点点头,又说道。

国内投资是一回事,但投资在哪又是另外一回事,能够创汇的企业,特别是这种规模大的,一旦消息传出去,估计各地都得派人将外商给围起来,自己在燕京市,可得先下手为强了。

“这个我不能保证,总得看看合资方的条件、投资的规模以及投资地再说吧。”陈志文淡笑说道。

如果是一般的外资,肯定还得看各地的条件,但对陈志文来说,基本上要么燕京要么上沪,不光光是这两个地方未来会是一线大城市,地价更高,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大量优质人才,特别是机械、电子方面的,全国的核心人才这里都能找到,未来不光是生产方便,甚至一些简单的研发都可以负责。

蛇口工业区虽然可以独资,但人才方面就差多了,哪怕是深海,有着中央派遣的大量大学生前往,但形成技术实力还是需要几年的,特别是工厂配套这一块,想赶上燕京与上沪,还需要很久。

当然,等未来时机到了,美的自然会大规模投资深海,来进一步促进深海市的相关产业链发展。

对于美的在国内的布局,目前的打算是分为两家,一家主打出口,在蛇口与深海市附近,另外一家在保证外汇平衡的情况下,主打国内市场。

一南一北,以后等规模大了,也可以考虑去长三角投资,毕竟对于未来的美的来说,家电可能只是小头,新时代的各种电子消费品才是无穷无尽的。

“那是当然,这样,我下午整理一下相关资料,明天上午再去拜访陈先生,如何?”林局长说道。

“好。”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种投资,他也只会决定投不投,但后续怎么样,还是需要各种商务谈判,特别是国内对于外资投资也有很多限制、法规不完善、招聘人员问题等等。

宴会之中也只能稍微谈一谈,不一会功夫,更多的菜被送了上来,陈志文尝了几口,觉得味道很不一般,问了一下林局长才知道,这些都是比较罕见的野生动物,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才会被当做食物,多少年后的话,一口估计得进去几年了。

第289章 上亿美元的农业创汇方案

中午之后,便是所有人的自由时间,天气还不错,陈志文准备前往自己大伯陈天寿那边去看看。

陈天寿已经被调来了燕京市,全家也都一起来了,夫妻二人也都在燕京市获得了不错的岗位,也不怎么需要出差了。

两辆奥迪汽车开到了一处巷子口,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哪怕在燕京市,能够拥有汽车的人也是万中无一,而如果有点眼光的,知道这是国外进口的汽车,那就更清楚这价值了。

“陈生,这巷子太狭小了,汽车进不去。”一名手下走过来说道。

“没关系,那就走进去吧。”陈志文点点头,这里是燕京市比较著名的老城,里面有很多古旧的房子,不管什么朝代,这里都算是比较不错的位置,内部的房子自然非常拥挤,很多小的四合院也在其中。

几人顺着小巷走了进去,内部的房屋太多,哪怕有着门牌号,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了地方。

“大伯,婶婶。”走进一间小的四合院,陈志文见到自家大伯夫妇后,立刻招呼道。

“阿文,你可终于来了,你婶婶可是一直在抱怨我没有去接你呢。”陈天寿见到侄子,立刻笑着说道。

“婶婶,这是我要求的,就当我可以在燕京市里面逛逛吧。”陈志文笑着说道,其实也是陈天寿不太愿意去国宾馆,但这个责任么也就由他这个做晚辈的承担了。

“行,那来这边坐会。”婶婶拉着陈志文到了一个小石台旁边,周边还有几个小石凳,而他的保镖助理则确认没什么问题后,便都出去待在门口了。

“来,喝点茶,这些茶也不是太好,将就一下。”陈天寿拿过来几个瓷杯子,随后泡起茶来,说道:“我这边过段时间就可以安装电话了,主要是这一片没有线,等以后就方便多了,你父亲那边也可以直接电话找我了。”

“国内现在装电话很难吗?”陈志文问道,这其实是比较重要的,沟通方便,什么事情就都方便多了,香港那边都已经开始在安装无线信号塔了,马上大哥大就可以开始普及了。

“很难,一般只有国企与政府机构才会有电话,一般人家里的话,也可以申请,但需要2000多人民币的费用。”陈天寿说道。

“2000?这么贵?香港都不需要这么高的价格?”陈志文惊讶说道。

“我听说是因为电话需要的一种设备需要进口,所以电话安装价格非常贵。”陈天寿笑说道。

“应该是交换机,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电话是通过线联系的,每个线的终端都需要连接到一种程控交换机的设备之上,也是最古老的通信设备之一,后世的华为,就是靠着攻克这个设备起家,击败了昂贵的进口设备价格,从而获得了起家的第一桶金。

“我也不是很懂,我就会鼓捣鼓捣农业而已。”陈天寿笑着说道:“其实,我能调来燕京,明眼人也都知道是为什么,上面的人还想让我去对外贸易部门,我哪懂那些啊。”

“其实农业才是立国之本,大伯你在这个领域一样能有机会的。”陈志文顿了顿说道:“其实之前在天津的时候,大伯你问过我能不能帮助一些农民,能够在天津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但如今大伯你在燕京工作的话,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既可以帮助国内的很多农民,也可以促进就业外加为国家获得大量外汇,也许一年上亿美元。”

如果大伯在国内是个普通人,那么早在一年多前找到他们的时候,陈志文肯定要想办法将他们一家带到香港去,他老头肯定也会这么做。

不过既然都在国内当了20年官员了,也到了一定位置,放弃这一切就太可惜了,对于有些有能力的人来说,也许不管在国内做什么也比不上去国外,但陈志文可是知道,只要熬过了最近十年,90年代之后的内地经济就会高速发展,只要能混的不错,去海外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意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