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35)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陈志文也自然知道世界杯的影响力,奈何已经太晚,只能等四年后的下一轮阿根廷世界杯了。

“是挺可惜的。”陈天福点点头说道。

“没事,以后有钱了,我们买个欧甲球队玩玩。”陈志文哈哈笑道。

未来红牛对广告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与其每年花几亿美元甚至更多便宜广告公司,还不如自己投资一把买个球队,既可以省掉不少广告费,球队本身还可以盈利,一举两得。

“那可是替我们华人争光了。”陈天福笑着说道。

“有钱争什么光啊?华人球队赢了那才叫争光。”陈志文耸耸肩说道,香港球队似乎做不到,不知道几年后改开之后,如果他给点帮助的话,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以后有机会可以试试,失败了也就亏点小钱,要是成功了,那不仅仅是荣誉问题,还有强大的知名度,对自己的公司也是有好处的。

“算了,不说足球了,阿文,最近你介绍的那家RB静冈银行,我从他们那贷款了差不多5000万港元,现在他们想让我贷款日元,你觉得行不行?”陈天福突然问道。

第45章 投资基金

“贷款日元?他们手上没港元了?”陈志文心中一动,问道。

一般在香港做生意,自然都用的港元,海外银行也是如此,只不过海外银行在香港毕竟没有根基,也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港元存款,想再进行合作,就需要拿自己国家的货币来兑换港元。

汇率波动是一种风险,银行也会想办法避免这种风险,于是很多情况下,会希望借贷方直接借入本国货币,借完之后再兑换产生的风险就是借贷方的,与银行无关,当然,风险与机遇共存,如果港元在借贷之后升值,那就赚了。

“应该是,香港人还是不太习惯在外资银行存钱,特别是RB的。”陈天福点点头说道,就在去年,港府解除了对外资银行建立分行的限制,这让国际很多大银行来香港建立分行,他们的目的也许不是香港,但肯定也不在意在香港进行业务,苍蝇小也是肉啊。

“借日元不行,现在国际货币不稳定,我估计日元可能会升值。”陈志文摇头否认道。

后世最出名的广岛协议,他自然清楚,但70年代日元汇率的情况,他可不知道,不过因为美国刚刚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开始大幅度贬值,而港元锚定美元,对比其他货币自然也会贬值,这种时候,借贷的最佳选择就是港元与美金。日元以及欧洲的货币是不能借的,比如明年即将暴雷的和记黄埔集团,就是有着不小的瑞典货币外债,因为外币汇率上涨而导致巨额亏损。

“那就可惜了,香港这边的银行,胆子可没这家小RB银行职员的胆子大。”陈天福有些可惜的说道。

“不是自己家的钱,当然不在乎,反正赢了有奖金,输了就拍屁股走人呗。”陈志文笑了笑说道,RB的企业文化是以公司为家,但这也只是针对普通社畜罢了,真正的高层人士从来不会有在一家公司从一而终的说法,特别是做金融的,本身就是富贵险中求。

而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监控,银行行业的漏洞非常大,驻外银行山高皇帝远,做点什么违规的事总部也不知道,比如最出名的巴林银行,就是被一个新加坡的小职员给玩毁了。

“但RB银行没港元就没办法了。”陈天福也明白儿子的意思,但RB银行职员再怎么胆大,也变不出港元来。

“其实,我们自己可以吸纳港元。”陈志文突然说道。

“我们自己吸纳?你想开银行?可是开银行的钱也不能用来帮我们自己做生意,这是违反法律的。”陈天福提醒道。

香港金融市场比较自由,只要有钱做保证金就能开银行,但银行吸纳的存款是不能用来做银行董事及高层其他生意的,这是港府曾经血泪换来的教训,60年代很多银行拿着自己储户的存款去炒楼、炒股、做房地产、做贸易,结果市道下行,不少银行亏的血本无归,引发储户挤兑,要不是港府与汇丰银行联手压住恐慌,香港的经济必然会遭到重创。

“这我知道,所以我们不开银行,可以开投资基金公司。”陈志文笑着说道:“明码标价,我们给投资者比银行要高的利息,他们把钱给我们投资,以后赚了钱,连本带利给他们,剩下的不就归我们了吗?”

“这倒是有点像那些放贷公司了?”陈天福有些皱眉说道。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像是有点像,只不过他们是去放高利贷,我们是去正常投资,性质可不一样,可能更类似上市公司发的债券吧。”

“这样倒也行,那我们收了钱,还继续投资工业地产?”陈天福疑问道,这段时间他已经花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工业地产,买了不少工业楼以及分层出售的工业楼盘物业,而据他所知,儿子的公司买了更多的工业地产,他们父子都是借着银行的钱在买工业地产。

“对,全部买工业地产,不过也可以买一些乙种公函换地证,跟以前一样,看着办就行了。”陈志文回答道。

工业地产的总市场规模远低于住宅及商业地产市场,但它的一个好处就是,工业地产不仅仅是与香港经济有关,还与国际经济发展有关。

整个香港的地产市场,是在75年底开始慢慢复苏,整个76年也有涨幅,但波动不是很大,直到1977年才开始大步前进。但工业地产,在74年底就会复苏,因为全球经济开始走出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阴影,同时,电子行业在全球范围开始大爆发,虽然香港的工业发展速度比不上隔壁的湾湾及韩国,但庞大的增量市场,让香港电子行业也吃的满嘴肥油。

到了1977年,工业地产的价值就会比74年上涨一倍多,租金也同样涨了一倍多,历史上的鹰君集团,就是靠着在这两年囤积工业地产,到了1977年转手卖掉赚了4个亿港元,这是他能够在80年代初成为香港十大地产集团的根基。

同样涨幅快的还有乙种公函换地证,这玩意的价格比地产涨幅还要快,因为它是地产信心的代表,代表着是未来的价值,囤地比较难,但囤换地证就简单多了,大量数额小的游资也可以进场,自然更容易推高它的价格。

“那行,我去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专门吸纳存款,你这边是自己再成立一家,还是跟我合资。”陈天福想了想问道。

“合资吧,投资公司需要门路,我还是算了吧。”陈志文说道,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先将美的、红牛两家公司的根基打好,美国那边的Fedmart与Costco也需要尽快获得香港廉价物资,以及针对九龙仓及未来和黄的布局。

“行,那股份就一半一半,我们要在中环租一个不错的位置,面积要大一点,装修要好一点,这样才能让人相信我们的实力。”陈天福切入重点,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该花的钱就得花,才能让人把钱存进来。

“租不行,得买,房产证往店中心一放,更有说服力。”陈志文耸耸肩说道。

“这倒也是。”陈天福点点头,中环中心的物业,的确很有说服力,比千言万语的忽悠强多了……

第46章 发展顺利的红牛

“对了,还有一件事。”陈志文又问道:“老爸,你在香港人脉不错,认不认识一些做服装、五金的制造厂公司老板,我这边手中有一批海外的订单,要找在质量、规模、诚信都可以的人进行合作。”

“服装、五金?”陈天福想了想说道:“五金的话我倒不认识几个,你可能不知道,香港这边,还没几家五金公司能发展到大规模的,都是一些小作坊,服装的话倒是有一些规模挺大的,我也认识几个,要说最合适合作的话,我推荐一个人,曾宪梓,不过他的公司只生产领带,叫做金利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