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359)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其实我觉得更合适的人选,是胡生。”陈志文回答道。

“我?”胡应相愣了下,他原本只是想过来听听,可没准备做事啊。

“对,胡生,在我们四人中,你最擅长地产项目,你的眼光肯定是最好的。”陈志文说道:“其实我们需要的也就是胡生你来负责选址,至于后续与国内合资方谈判等问题可以专门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

“好,那我试试。”胡应相想了想,还是点头答应道,虽然他知道真的接手了,也不可能那么非常轻松,但这的确是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再一个,大型项目的负责人,在很多收益上的确不会低。

“那就好,等到胡生选择好了地理位置,然后我们再讨论,如何?”陈志文笑说道。

“可以。”郭鹤年与包玉冈点点头说道,二人可都是错过了香港如今火爆的房地产,不知道心中有多后悔,现如今有机会跟着香港最有眼光的陈志文一起去内地投资,自然不会放弃,再说,国内地皮基本上不值钱,物价也低,投资酒店,还是多人合资,又能花多少钱?

“陈生,你是不是判断未来国内的地价会大幅度上升?”胡应相问道。

“对。是有这个判断。”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他自然知道国内地价未来的情况,只不过目前国内的土地,出让很难,主要是以工业目的为主,纯资本投资方面,除了深海市,其他地方写字楼与住宅根本就不开放,唯一有机会的就是酒店,因为国内需要酒店来招待从海外来的投资者,而且国内人也不懂西方酒店的设计理念及经营模式,就只能依赖海外资本来投资,这可能目前唯一的办法。

“如果看中地皮的话,投资五星级酒店虽然也比较划算,但更有收益的,是投资五星级度假村,比如在长江边、海边或者某个内陆湖边,可以直接获得大面积土地。”胡应相说道。

“好方法。”陈志文愣了下,点点头说道,不愧是玩房地产一辈子的,能想到这个方法,他可是只想着建楼的时候,多划一片绿化区域,或者一片停车场,但人家直接想着建度假村,这面积,可大了去了,一栋一栋的别墅型酒店,相互之间距离还大,再弄点人工湖什么的,那不得直接拿个大几百亩的土地啊。

“偶然想到而已,因为欧美有很多这样的酒店。”胡应相看着三人看向他惊讶的眼神,有些尴尬的说道。

“既然胡生你想到这个方法,那就去尝试看看,优先选择北上广,或者沿海省份的都会,等到谈妥了,我们再一起讨论如何合资投资的问题。”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行,这件事交给我,过段时间,我正好要再去一次内地。”胡应相说道。

“目前国内能够接受的投资,适合我们的可能就只有酒店与一些基建,基建方面还是以自由为主,大家看自己意愿,我投资的工厂除外,几位如果对工业也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成为美的、星河贸易的供应链,不过需要在国内投资建厂,我不会做出什么承诺,但可以说哪怕是简单的工业链,只要做好了,未来的收益也会非常的高。”陈志文接着说道。

“工业领域,我倒是没有把握,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包玉冈皱眉说道。

“收购一家合适的就好,美的当初的很多业务也是这样来的,收购到手后,再注入资金好好发展,只要质量不出问题,获得的回报,也许不会低于香港的地产投资。”陈志文笑着说道。

一般的工业,自然比不上香港的地产,但美的可不一样,而作为美的的供应商,潜力也是无限大的,这些供应链,美的也没能力全部自己做,那还不如给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

当然关系再好,质量也是不能出问题的,要不然就是六亲不认。

“包生可以试试,我几年前就收购了一家美的的供应商,给他们供应外壳,现在一年营业额一个多亿港元,也不低了。”胡应相笑说道。

“好,我考虑一下。”包玉冈点点头说道。

一旁的郭鹤年问道:“陈生,你旗下的饮料公司,也用糖的吧,我这边倒是可以给你一定优惠折扣。”

“红牛需要糖,不过不多,非常可乐用的不少,只是香港这边的工厂都已经与太古集团签订了合同,这样吧,红牛有意在上沪市兴建一个大型食品饮料工厂,其中包括非常可乐,那里可以供应国内,对糖类的需求恐怕会比香港还要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与上沪合作建厂还在谈判,不过基本上的原则就是这些食品饮料可以进入国内,以国内的人口,陈志文闭着眼睛都会知道非常可乐必然会在国内火爆,在缺衣少食的人群之中,方便面、可乐之中的高热量高糖分在海外是垃圾食品,在这些地方可都是黄金食品,人们会非常追求吃这类食物,只有等经济到达一定高度才会反转。

“国内应该不太会进口糖吧?”郭鹤年问道。

“这没关系,国内的糖也比较少,本身就是供不应求,而且质量也不一定达的到可乐的需求,只要我能保证外汇平衡,进口糖不是问题。”陈志文说道。

“那就好,可口可乐那边很多糖浆其实也是我供的,我绝对会给陈生最好的质量。”郭鹤年笑着说道。

第314章 矿业巨头的初成

香港,和记大厦总部:

“陈生,和黄矿业公司已经注册成功,我们与欧洲的麦克兰勘探公司已经谈到最后的价格,对方的报价是3500万美元,这里是他们的详细资料。”早就得知老板陈志文今天要过来,周家杨便提前准备好了相关资料。

“我看看。”陈志文接过资料,翻了翻后说道:“这家公司规模倒是不小,四百多人的工程师团队,历史成绩也还行。”

“是的,麦克兰勘探最近几年购入了不少最新的勘探设备,也聘请了多方面的技术人才,这些年来战绩很不错,他的老板也很看重这家公司,只不过因为石油危机,导致他旗下其他公司发出缺钱,就只能出售其他公司了。”周家杨笑说道。

“这倒是不错的机会。”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石油危机,对于很多正常运营,特别是依赖能源的企业来说是重灾难,但对于早有准备的人来说,就是四处出击收购各种优质资产的最佳时机,太多的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核心产业,只能忍痛出售其他公司,这其中,也会有很多潜力不错的。

“价格方面,我们的收购团队已经对比的很多同行,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德意志银行的建议就是这个价格比较合适,可以入手。”周家杨又说道。

“行,那就入手吧,不过要德意志银行确认下法律风险,避免出现后续的麻烦。”陈志文想了想同意说道。

在欧美的收购,陈志文一般不会直接自己去做,甚至在香港的收购,很多也是委托获多利这样的专业机构,这次和黄准备收购一家勘探公司,就委托了欧洲的德意志银行及美国的高盛,分别在欧美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

找这些人,虽然要付出一大笔钱,但可以节省大量自己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一定的法律风险,这类公司最重视的就是名声,哪一次收购如果给客户造成巨大麻烦,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好。”周家杨点点头,又问道:“陈生,如果收购麦克兰后,我们后续该怎么做?”

陈志文说道:“先维持原状就好,不过要从全球各个勘探公司挖这方面的华人工程师,不说全部,但我希望这类技术要求特别强的企业中,至少要有个三四成华人,等到这方面差不多了,和黄也能慢慢的掌控这个麦克兰,然后再完成我安排的任务。”

“好的,其实在东南亚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公司,不过技术实力不行,但里面的华人人才应该不少,聘请一些人过来,难度不大。”周家杨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