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401)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我也只是能大概判断罢了,真正的经营,还是得靠专业人。”陈志文耸耸肩说道,自过年之后,香港的地价虽然还在成交,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工业用地基本上下跌,住宅用地出现了波动趋势,忽上忽下,没有了之前一路上涨的强势曲线,唯有商业用地,价格还是在上涨。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工业用地的价格,由本土地价外加工业出口的利润来决定,在本土地价翻了几倍的情况下,后者已经快不行了,大量工厂要么前往内地,要么去了湾湾或者东南亚一些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也就是因为美的为首电子产业的大爆发,才缓解了一些,但趋势还是不行。

住宅用地,虽然内部有大量炒作资本,但最终还是需要依赖正常人来接手的,当大量的正常人收入远赶不上房价时,市场自然会出现问题。唯一例外的就是商业用地,因为如今香港成为全球各方资本进入国内的一个平台,同时国内也需要借助香港来与国外合作,商业用地需求量极高,中环的租金仍然每年大幅度上升,也稳定的商业地价。

“这样的人才是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玩家。”胡应相笑了笑说道:“不过陈生现在在实业领域的地位,更是让人羡慕啊。”

“和合实业目前也很是不错,听说去年营业额破亿了吧?”陈志文淡笑说道,早在1977年,陈志文便让胡应相投资实业工厂成为美的的供应商,如今几年下来已经颇有成就了。

“是的,而且已经准备在蛇口与燕京市一起投资,继续跟着美的走。”胡应相说道。

“那也挺好的,以后这一块的成就,只要你做大了,绝对不会低于房地产的。”陈志文说道。

“希望如此,这样一来,我也可以长期为国内提供大量就业了。”胡应相点点头,又说道:“陈生,还有一件事,这几次我来上沪,上沪这边的领导也希望我在上沪市投资,我考察了几次,决定在上沪市投资两个大型基建项目,一个是在SJ区兴建一个大型火力发电站,另外一个是准备在长江上建一座跨江大桥。”

第344章 基建狂魔的野心

“火电站与长江大桥?火电站还行,这大桥的话,准备靠着收费收回投资?”陈志文顿了顿问道。

在原先历史上,除了广深高速,胡应相也曾经在粤东省大规模投资火力发电站,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陈志文已经收购港灯快一年时间,在他的要求下,港灯管理团队已经多次与粤东省进行合作沟通,准备在粤东省建发电站,而刚刚收购中华电力不到半年的包玉冈家族,也已经缓过劲来,同样准备与粤东省进行合作,不过中电主要的项目还是大亚湾核电站。

加上陈志文也额外投资了广深高速,以及在香港这边的房价趋势走向告知,让胡应相比在原先历史上的资金更加充沛,这种情况下,他又来了几次上沪,这里也是特大城市,投资这里的发电站项目,也是正常,不过投资长江大桥,倒是有些意外了。

“对,我先建桥,然后收过路费,而且我觉得,长江这么长,横跨小半个内地的大城市,对大桥的需求量肯定很高,所以除了上沪,我还准备在有长江跨越的其他城市,也去建桥。”胡应相有些兴奋的说道:“经济的发展,就是需要交通畅通,长江虽然也是水运的主力,但也只适合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的话,这座大江,反而成了障碍,阻挡货通南北,只要有着大量的大桥,肯定能增加经济流通性,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利,陈生觉得如何?”

“你这么说,就是希望我也参与进去了?”陈志文轻笑着点点头说道。

说实话,胡应相的基建之心,超过了他的意料,在长江上建大桥,收益的确可观,但回收的周期太长了,连陈志文未来也只会选择适量的进行投资,大概率是会跟着高速公路一起,比如沪宁高速中的江阴大桥。

很显然,胡应相的投资,肯定也考虑了收益问题,但至少可能一半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家发展以及让老百姓能够方便的流通、生活等等,这样的长江大桥,一座建成便可以惠及数千万人。

“那是当然,长江大桥,我能建个两三座,但再多就吃不消了,如果陈生愿意投资的话,我想十几座应该是没问题的。”胡应相笑说道。

“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大型项目,不可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的来。”陈志文说道。

“那是当然,这也只是计划,估计整个周期十几二十年也说不定。”胡应湘说道。

“那行,泰山会成立的目的,既有在国内投资赚钱,也有帮助国内发展的目的,最好就是共同获益,一起发展,长江大桥,哪里需要建,我们可以去建,不过也要考虑真正经济的需求,如果十座大桥够了,就不要盲目建15座。”陈志文想了想,点头答应道。

在国内投资基建,其实是肯定比不过投资地产的,比如京津塘高速公路,投资十亿美元,这笔钱如果用来大规模囤地,那未来的价值会远超过这一条高速公路,但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只炒作地皮而不参与大量基础建设,未来绝对持久不了,再说,80年代也没地皮炒作。

而如果现在大量投资基建,那么未来内地经济崛起后,肯定会有着更高的回报,内地政府,对于80年代大规模投资国内,帮助国内发展基建、教育以及提供大量外汇收入的投资人,都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放心,我不傻,目前我也就准备在长江两边的大城市下手,后面五年也就建个两三座就行了,一些本身就有大桥的,我基本上也不会考虑,除非这座大桥已经承受不了交通压力。”胡应相说道。

“可以,不过你还需要与燕京那边商量一下,我听说,国内已经构思好了未来内地的几条主要交通枢纽,与他们合作的话,既能保证我们的大桥未来有着更高的收益,也能让他们的工作更方便一点,一举两得。”陈志文接着说道。

虽然国内现在交通部没什么预算,但基本上已经在筹划未来修建高速公路的大概路线,这些并没有细节,只是以目前城市布局,来计算以最短的投资成本,来兴建多条高速公路,以辐射到最多的人群,同时再根据城市人口及经济重要性,来筹划建造顺序。

也许未来某些地方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基本上是能定型的,就算改也是小改,而长江大桥,必然是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胡应相、陈志文等人的资本可以投入到长江大桥中,那肯定会交通部也是有很大方便的。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我去了解一下。”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那是因为你还没与他们沟通,不然肯定会知道。”陈志文说道。

胡应相说:“也是,建长江大桥这样的事,估计国内也早就有构思了,只是资金问题太大。没办法下手。”

“这样其实也方便很多,不需要我们花太多精力去选择位置了,国内这边,肯定比我们还要上心,说不定早就选择好了。”陈志文又说道。

“这样倒是很不错,降低风险还能减少不小的时间,那这次跟上沪谈好这边的大桥建设后,我需要再去一趟燕京市了。”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那你可以成为燕京市的贵客了。”陈志文大笑说道,能够给国内带来这么多的基建投资,国内高层肯定非常重视了,其重要性,可能只比能够带来大量外汇投资的陈志文小一点了。

“我不过是马前卒罢了,陈生才是这背后的投资之人,不说国内高层,就是一个新闻记者可能都知道。”胡应相摇摇头笑说道。

“大家共享这些名声罢了。”陈志文淡然说道。内地的基建投资太多了,哪怕是和黄,也不太可能全面涉及,这资金量谁也吃不消,因此,聚集一大批华人富豪,一起参与,不但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他们这群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