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414)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燕京市,或者上沪市这些地方有这种机床工厂吗?”陈志文问道。

第354章 汽车产业的雄心

周家杨回答道:“有的,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燕京市第一机床厂,是燕京市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机床厂,主要擅长的就是铣床,在国内这一块属于第一行列,其他车床磨床之类的就要差一点了,这可能也是国内在改开之前的特意安排。”

“铣床?其他机床呢?”陈志文问道,他其实也不太懂机床,不过大概种类还是知道的。

“基本上,这似乎是改开之前的故意安排,不过听说现在也在开始研究其他机床了。”周家杨回答道,在国内这么长时间,他也知道国内在改开之前的经济模式了,那就是上级分配,下面只负责生产,因为不同的地方擅长不同的技术。

“这家公司的规模多大?”陈志文问道。

“很大,员工接近一万人,面积也有几百亩,在燕京都有好几个工厂,产品方面,在国内基本上也不愁卖,一年的销售额也有几个亿,我没有去过,但大概估计,如果我们想要投资的话,至少要投入千万美元进去,而且这种公司,在国内的地位很高,属于央企,要合资,恐怕需要内地中央的同意才行。”周家杨说道。

“也就是说,需要我们主动和内地说这件事了?”陈志文问道。自己主动要求,与国内主动要求,在合作谈判上的差距可是很大的,之前陈志文旗下公司在国内的投资,除了与自家大伯合作的农业罐头采购计划,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国内提出来的。

“对,并且,这类公司,就算我们主动申请,内地也不一定会同意,他们就算想合作,也会想与有有一定技术的同行合作,引进技术。”周家杨说道。

“这不是问题,从欧美或者亚洲找一家规模还行的公司,与当地投行交流一下,我们出钱收购了就行,这样的话,就可以与国内机床工厂合资了?”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这样的话,自然也可以,只是在一个我们不擅长的领域上,购买一家海外公司,只是为了与国内合作,我担心这个投资回不了本。”周家杨有些犹豫的说道。当初接受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的任务后,他本来以为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厂家,再入股提供外汇资金引进海外设备就行了,但真正参与之后才发现,缺口是巨大的,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国内购买普通加工设备,顶多技术较高的设备采用进口。

但这样一来,从扶持一级供应商(汽车厂的直接供应商),就又转变成扶持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的供应商),甚至连设备也要扶持,这里面的投入,不仅仅是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大量精力与资源。

“香港这边,我记得没有这样的公司吧?”陈志文又问道,虽然一直没在意这个领域,但如果有规模还行的,他应该会听说过。

“香港没有,不过湾湾那边倒是有几家,就是水平方面比欧美日差了不少。”周家杨说道。

“那就优先从湾湾那边收购这类公司,国内那边,其实也不需要很精密的加工设备,至少我们汽车上面很少需要,实在缺一点就直接购买这种高精机床就行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普遍性的缺货。”陈志文说道。

不要说现在,就是50年后,国内经济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高尖端的机床,仍然是个空缺,不过,任何行业,市场最大的都是普遍性的一般需求,高尖端的需求量都很少,在汽车行业,除了发动机、传动轴等少数零部件,可能需要这类高精度设备,其他的,基本上不需要。

“好,那我安排人去湾湾那边试试。”周家杨点点头,又问道。

“嗯,其他问题也是类似思路吧,所有的目的,就是以国内的一些公司为基础,和黄参与投资,如果这些公司能够在只要外汇情况的下,就能达到AMC的条件,那自然更好,如果不行,那看看能不能换其他家,还是不行的话,和黄就需要亲自参与进去,比如购买海外类似的公司然后提供技术合作,不过这仅限于发展潜力比较大的行业,如果比较一般的行业,那就直接购买一些专利技术就行了。”陈志文说道。

“好,我明白。”周家杨点点头,此刻,他已经知道,自己老板对于将AMC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的执着了,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将产业链给建起来,这里面的难度也非常大,但如果真的建立起来了,后续国内经济发展起来了,对汽车需求量增加,那这些投入就回报丰厚了。

“对了,优先选择燕京市的工厂合作,如果实在没有,那就挑上沪、粤州或者各个沿海省会的大城市。”陈志文又说道,目前国内的工厂布局,很多还是在非常偏僻的地方,这是出于国防安全考虑,但从经济角度来说,太亏了,本身国内路就不好,再加上卡车也缺,如果选择这种地方的工厂,那还不得亏死。

“好。”周家杨点点头,他明白老板的意思。又说道:“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零部件,比如发动机、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等,这些国内就是完全做不了或者做不好,我与AMC的人商量了一下,他们的意思是这些只能最后再本土化,因为投资很大,需要过几年看看国内市场情况再看。”

“行,没问题,本土化,也不是要在第一时间全部本土化,一步一步来。”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种大投资,能够在5年内本土化50%,就算很成功了,最复杂的,自然要等到最后了。

“那这样的话,短时间之内,只要AMC那边审核通过,我就可以推动和黄与国内部分工厂开始大量合资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合资之后,合资公司购买到海外设备以及专利之后,会不会再有问题了。”周家杨说道,老板愿意砸钱,那至少前期的事情就真的好办多了。

“OK,和黄在国内的投资,现在除了基建,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我们不太需要亲自下场,以资金间接参与汽车行业就行了,专业事由专业人来做就行了。”陈志文顿了顿,又转向雷盛利,笑说道:“老雷,猜猜你今天来是做什么?”

“看样子是跟汽车行业有关的,美的旗下倒也也有一个做汽车零部件的子公司,陈生是准备让我们投资国内?”雷盛利问道。

美的在成立之初,收购了当时的环球电子,借着这个曾经的平台,进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日系车提供中控台的收音机,后续,老板还亲自去海外收购了一家德国知名品牌公司,借着这家公司的技术,进入了汽车空调制冷领域,原本,包括雷盛利的所有美的高层都认为汽车零部件会是公司未来的重点业务之一,但想不到的是,美的在游戏街机以及电子消费领域的急速扩张,而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增速虽然也很快,但对比起来就差的太远了,估计很多美的内部人都快忘记这个汽车零部件子公司了。

“对,美的现有精通电机与空调制冷,也可以去国内建厂,不过,这只是小事。”陈志文说道:“我对和黄的希望,是它利用大量资本扶持国内有能力的公司成长,然后从中获益,但和黄本身是不参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或者研发的,因为没这个能力。

但我希望美的能够重点参与进去,研发各种高技术的零部件技术,如同欧洲的博世一样。”

“陈生的意思是,让美的做各种高端技术的供应商?”雷盛利问道。

“对,我不让和黄参与,是因为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大部分专利基本上都被垄断了,外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去分一杯羹,就算是和黄资金再充分,加上国内有很多潜在人才,也不行,因为专利基本上就绕不过去。”陈志文说道:“但现在的社会,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机会,因为汽车,迟早也会加入大量的电子控制系统、电子享受型配置、舒适性配置等等,这些,不管是BBA还是丰田大众,现在也都还没意识到,或者即使意识到了,现在也只是刚开始起步研究,传统的零部件公司,也没什么优势,这这一条线上,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