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585)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能拍板是一回事,但这样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今天说了在深海,那不是给自己集团找麻烦么。

今天在这里,他也只是通过深海市放出消息,让全国乃至国外其他国家也知道这件事,虽说他决定了在内地建厂,但不会说出来,不然内地中央就可能会认定此事,那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合作这种事情,与任何一方,陈志文都会尽量保证双赢,但不会放弃自己该得的。

“也是,那不知道,这个大型工厂,是造什么的?”李传方也恢复常态问道,这样的大型项目,他也没主导过,也猜测陈志文可能只是通过自己放出消息,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他肯定会通报中央,缺乏外汇的中央肯定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这个项目,不过对于中央来说,这个项目只要在国内就行了,而其他城市乃至省的领导,恐怕不会这么想了。

如今开放的城市也有接近20个了,这些城市都可以自主与外资谈合作,到时候的竞争恐怕非常激烈了。

“主要是家电,李市长应该知道,我们美的的家电业务,白色家电如冰箱洗衣机主要在蛇口与燕京市,但黑色家电彩电,在国内是没有工厂的,所以这次的投资项目,主要就是一个年产超过500万台彩色电视机及500万台黑白电视机的项目,包括电视机中最核心的显像管以及其他零部件工厂,另外,显像管我们也会单独作为业务,经营全球贸易。”陈志文淡笑说道。

“电视机?美的也卖黑白电视机吗?”李传方顿了顿问道,他是深海市负责经济的市长,自然对隔壁香港的大企业有所了解,据他所知,美的的家电业务,核心就是几年前收购的RCA,而RCA的主要业务应该是彩色电视机才对。

“美的是没有,不过星河贸易有,在南美洲、东欧、亚洲很多国家,我们星河贸易都已经与当地的进货商或者超市合作,这其中对于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也很大。”陈志文说道。

黑白电视机,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基本上已经不行了,不会有什么人购买的,但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市场却很大,美的之前的工厂,主要在香港以及外包过去的湾湾,本身产能就不太足了,怎么可能生产利润更低的黑白电视机。

但星河贸易的发展,可以说是出乎陈志文的意料,凭借着在欧美获得了大量超市的订单,星河贸易的采购供应链凭借着规模将成本压到了很低的水平,甚至连运输都与很多货运巨头签下了长期协议来降低成本。

同时,星河贸易的内部也在开拓东南亚、西亚东欧以及南美洲的市场,这些地方虽然经济不太好,但加起来规模也很大,且一些低端工业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最基本的就是钳子,很难想象星河贸易光是在全球卖各种不同的钳子,产值就超过了1.5亿美元,就这还只是小玩玩,因为没有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纯粹就是各种采购,质量管理方面,可能也没有其他正规品牌严格专业。

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想,星河贸易去年,在香港、湾湾、韩国一共采购了330万台黑白电视机,以满足很多客户的需求,陈志文知道这个数字之后,就决定在国内建一个这样的工厂。

因为未来的国内需求量也很高,哪怕现在不能大批量进去,但建厂后才能上来后,到了90年代也就差不多了,而且还能够直接带动大量的就业,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这个只是顺便,利润不会有多少,大头还是彩色电视机,在液晶电视普及之前,彩电还能畅销个20年。

“原来是这样。”李传方点点头,星河贸易也同样是一家超级巨头,据他所知,每年在内地采购的各种轻工业品物资及农业品就高达数亿美元,技术含量还不是很高,可以说,内地政府最喜欢这样的订单了。

“目前,这件事也只是美的内部的一个规划,刚刚的数字,可能也会有些出入,但不会差到倍数级。”陈志文淡笑说道:“并且,香港那边也会迁移过来部分游戏机制造产业。”

如今国内改开政策已经稳定,且香港未来基本上已成定局,那自己的制造业,也该慢慢迁移过来了,不然香港如果在几年后出现房价暴涨,先不说成本,万一很多员工房价大涨,大批量离职,那对美的的产能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虽然员工主动离职可能会减少一些自己的补偿费,但比起产品质量与产能,就是九牛一毛了。

彩电产业转移到内地,是为了降低成本,从而抢夺欧美市场,游戏产业转移,与成本无关,纯粹就是为了多场地生产,保证供应链不出问题。

内地这边,自己投资,湾湾甚至韩国那边,交给代工就行了,没必要自己亲自参与。

“游戏产业,那不知道陈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在我们深海市投资?只要不涉及一些这样规定的原则问题,什么都可以谈。”李传方差点就急了。

美的的游戏产业,比起家电产业规模还要大的多,虽然知道这样说不太好,可管不了那么多了,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没坏处。这件事后续,估计全国的城市乃至海外国家,都是争夺,整个亚洲,估计都会热闹起来了。

第489章 国内市场的野望

“现在说这些还是太早了点,这样的大投资,肯定需要慎重的,其实深海市离香港这么近,语言也相近,我也希望,能够在深海市建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特别是游戏电子产业。”陈志文笑着说道。

其实,全部自己来投资工厂,也是目前电子产业格局的被迫选择。

后世的电子产业,基本上都是外包,目前80年代,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但还没到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完整产业链模式。

电子产业代工,其实就是如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通过规模效应,为各家大型电子公司代工计算机或者再之后的功能手机及智能手机,但目前的代工模式,还没有足够的壮大,也就是说,各个代工公司,也都是接一家是一家,还没有达到90年代那种大规模模式。

这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必然,可代工的发展也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经过了大量的竞争,才会出现类似富士康这样的王者企业,而这个过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成型。

也就是说,就算陈志文有意培养未来的代工组装巨头,目前也做不成,哪怕找到富士康也不行,他们没这个能力承接美的这样庞大的订单,其他家也不行,规模还没发展到这个级别。

或许韩国的三星有这个潜力,但陈志文显然不可能将自己的大部分订单给这个未来的竞争对手,甚至自己在国内投资黑白电视机工厂,有一小半的目的,也是为了与三星竞争。

虽说早就安排人去韩国收购三星的股份,自己也算是三星的小股东了,可这只是纯粹的经济投资,产业方面的竞争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陈志文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加上在国内直接建厂,对自己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未来光是工厂下面的地皮,也是高价值回报,所以自己建厂,不仅仅对自己更划算,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哪怕现在的日系电子集团,主要核心产能也都是在日本本土。

至于家电产业,这个就没必要代工了,到了30年后也是如此。

“也是,那这件事我会向深海市及粤东省领导汇报。”李传方点点头说道,这样的大事,不可能压的住,就算自己压了,陈志文也肯定会放出去消息,这样反而得罪了人家。不过上报中央,他的级别可能还不够。

“好,多谢李局长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这次也只是借着深海市来传递消息罢了,这样的好处,就是等他到燕京的时候,中央那边估计也准备好了,这样的谈判,还是双方都准备好了较好,摆在桌上交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