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不浪(362)

作者:中秋月明 阅读记录

参不参与?

你想做这个体育城,那就要跟着做这个局。

巨大的资金量从这项目过,大鱼大肉多半不会在这里留下。

能喝点汤就不错了。

明摆着是拉下水,没水性就没资格接这个生意。

动辄几个亿的资金!

换谁谁都怕。

专案组老大们提醒过不要牵扯过甚,只要能抓住一条证据确凿的线头子和一堆七零八碎的线索就够了。

剩下都是缉拿归案后抽丝剥茧的审讯功底。

这也算是刑侦工作中的各司其责。

但燕青是什么人。

胆大妄为到了极点的那种无法无天。

既然老子拿了捕快腰牌,不说是免死金牌,起码也是个挡箭牌。

反正做这个他又不是为自己谋利益,是真的想顺着人家的规模财力又多建座体育城,至于事发以后人家怎么动荡那是人家的事儿。

这座体育城里面的猫腻好处那都是“卧底”抛出来的诱饵,从一开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封存在专案组。

所以他的大心脏根本不在乎。

全力配合人家演出的他,就像根本不谙其中凶险的愣头青。

达成初步意向之后,自然是邀请对方到三公里外的体育城去参观考察。

这时候会议厅里的各位都笑起来,你们这可是天天给我们上眼药。

自从这几天那个整体夜光开启,冬天暮色来得又早,还没下班呢,就能看见那边亮了半边天!

不知道的还以为太上老君在炼丹呢。

然后有经过那边的同事员工,就会啧啧啧,你这也打算把我们的体育馆也搞成这样式儿的?

燕青自然是把准备好的一系列VIP卡给奉上,欢迎各位带着孩子去体验。

我们有最专业的体育团队,可以为下一代量身打造各种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锻炼。

无论是发掘自身天赋,还是纠正弥补身体条件,就算未来大概率不会从事体育工作,却也可以铸造出强健体魄,面对人生挑战。

能坐在这里开会的,按照年龄基本都应该有学龄孩子,而且都是有资格住学区房的精英人士。

但甭管条件有多好,健康身体确实是谁都希望拥有的。

等到燕青说起我们搞射击的,特别是飞碟射击,那就是精英中的贵族运动,日常每周打个几十上百发,没准儿就能像我这样前年才开始摸枪,去年就拿到奥运冠军了。

大家还不跟听成功学讲座似的。

掌声轻而易举的就回荡在了会议厅里。

连那位主导接待工作的领导,都非常感兴趣的倾听。

燕青再抖擞卖弄下,介绍我这套射击教学手法,可是在中东土豪那里卖了上千万美元。

一个小白袍学生就收一百万美元!

他这种情商拉满的将心比心,更把在场所有人的期待感拉满。

甭管他们是什么老总、部长、总监,只要有孩子,就会对这种下一代培养的金光大道感兴趣。

可能在他们看来,起步就是送出国去镀金,现在明摆着金佛就在身边!

两三天后的周末,柯总再跟其他几位高层一起,在整个集团中高层浩浩荡荡的拖家带口过来体验的热闹场面中。

“真切的感受”到,自家员工确实有非常强烈的这种专业体育健康运动需求。

这件事儿就算是定下来了。

轻松得就像在果岭上优雅的推了一杆。

第312章 只见强盗吃肉,不见贼子杀人

平京五环体育城,在惊艳的外表下。

十层楼的内部空间也同样处处精彩纷呈。

底楼和负一层多处打通,都是最具吸引力的蹦床中心和攀爬吊挂大挑战。

黑色透亮的全落地玻璃外随时都挤满了好奇的观众,看那些精力十足的体验者,在体育生的协助下挑战自己的极限。

二楼是举摔柔中心的各种拳台、摔垫,色彩缤纷的轻松氛围又充满了各种专业技巧的传授引导。

不需要换服装,各种比武台都能现场报名体验,只是这既不招亲,也最好把身上所有东西腾空,还少吃点东西。

免得被打到摔到怀疑人生。

挤得满满当当的家长、围观群众办了卡就能坐到周围阶梯台上,看各种飞来飞去的可怜摔打。

绝对是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的惨烈又好笑。

然后从这之上所有的外墙都是封闭式的LED墙板了。

三楼才有正式的接待台,各种体育用品超市,四五六七八楼分别各种项目训练中心,九楼办公场地跟员工宿舍,十楼餐厅库房还跟屋顶共同成为室内球场、高空绳降项目的空间。

因为那LED灯板在屋顶恰好形成了个顶棚,算是在规则允许下又多了一层空间。

这种把整栋大楼都浓缩成各种体育项目的现代商业模式,对商业地产普遍过剩的一二三线城市,都很有吸引力。

根据宋思雨那边汇总传递的消息,好些省城、地级市都在积极申请邀请。

甚至根据相应地区的体育生们寒假回去摸底反映,有些地方已经在自己依样画葫芦的尝试了。

毕竟这种只要搞定了建筑大厦的空间,内部各种项目的组合并没什么门槛。

皖体院肯定是庐州体育城的重要专业底气,但其他各省也有自己的体育学院、师大体育系之类。

想抄袭这种模式并不难。

要说最大的差别,可能也就在于有没有燕青这样的奥运金牌作为人气吸引了。

可譬如没跟燕青谈拢的金陵体院,拥有大堆的奥运金牌,现在据说已经在跟市里面探讨,准备自己搞。

殊不知,这些其他家可能从出发点,就输给了燕青。

任何人做体育城,都是为了赚钱,赚大钱。

各种分析当下社会热点、消费需求之类,觉得这是个好生意才会投入巨资。

哪怕如柯总这些人,也是着眼在这个项目上要看到什么好处。

那就让整个规模的运转方向变得复杂内耗了。

燕青这里很简单,只是为了出名保持热度,顺带报答曾经给他雪中送炭的体院,还有凝聚住身边一大堆能做事能创造价值的小伙伴。

光这运行起来就如同注满了优质机油的发动机,丝滑又强劲。

任何想拖滞这台发动机的因素,都会被毫不犹豫的踢出局。

可能到现在,唯有宋思雨比所有人多一点点留在局里的特权,其他没有谁是不能被抛弃的。

这种对比下才愈发会觉得,跟柯总这边打交道,是多么的烧脑。

“参观调研”很满意,那么就是初步确定六亿三千万的整个集团体育城外包合同。

这还只是启动运行整个项目的资金,未来保持运转,肯定还要每年拿到金额不菲的分包合同。

对于光是组建篮球队就花了上千万的国企来说,这点开销洒洒水啦。

合理正常的开支就要支持嘛。

这可是让十二万在京员工以及相关家属都能切实体验到的健康项目。

其实金额都是那边提供给燕青,让他再做到整个方案里面去签约。

那几支“职工”球队也立刻移交到燕青这边来,用专案组大佬的话来说就是正好把账平了。

因为拿过来的所谓球队,全都是空架子!

并不是外界以为的那种耗巨资组建,像职业俱乐部那样把人养着。

这在八九十年代焦盆经济泡沫时期也很常见,著名大企业下的各种运动队都很有实力,也成了各大企业洗钱的好工具。

这里根本不玩这些障眼法,就是明目张胆的通过定时、临时缴纳社保,就跟一些退役国手、甚至现役省队高手保持“劳动关系”。

到相关部门去查询,都能看见这些人是他们下属子公司的正式员工。

其实平时就给份普通工资,轮到有比赛才按照每场多少钱支付,其中给了多少还不是经办人一张嘴。

按照专案组的说法,体育界跟企业界的这种勾搭,他们也大概知道,但这算是亲身第一次看到具体操办过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