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40)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是啊!”

黄明昆用力点头,“如果强度再高一些,释放距离再远一些,就可以轻易的摧毁一座城市。”

丁志强精神奕奕的补充了一句,“还没有污染,比核武器好的多。”

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丁志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说的是事实啊。这种武器没有污染,破坏力强,另外,还无法进行躲避,我们制造的可不是平面场力,地面下方最深能覆盖一公里以上,躲进地下防空洞也没有用,能完全穿透打击……”

“威力十足!”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还是纯粹的清洁武器,不会有后续影响,比如,造成长期性辐射之类的破坏……”

“无法防御、无法躲避、全方位打击、威力极高,还是清洁武器,你们想想,简直就是完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其他人一起点头。

王浩心里也有颇多的感慨,他研究引力场技术目的是为了让空天母舰的防护更完善,完全没有想到会研究出一种超大威力的武器。

当然,这种武器暂时还无法应用。

一个是因为释放距离太近,10公里范围什么也干不了,另外,强度也不够,只是多一倍多的重力,也无法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现在已经能确定的是,可以引起大范围地面的塌陷。

如果是结构稳定的房屋,因为引力作用是全方位的,会给房屋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一定是直接倒塌,但一定会向下形成塌陷。

当然,对人体的作用就很难说了。

黄明昆也想到了这一点,马上道,“看来下一次实验找几个动物放在引力场区域,到时候,看看情况。”

利用动物进行实验,也可以得知高引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后续也要找个专业机构,来对于施加高倍重力的动物进行详细检查,才能得知具体的影响情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术!黄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

引力场制造的场面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黄明昆感叹的称之为‘伟大的技术’,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率先想到的就是把技术应用到武器上。

那绝对是威力十足的高科技武器!

丁志强也觉得用在武器上更‘有意思’,引力场技术应用在空天母舰防护上,也只是未来而已。

现在就连空天母舰都没有,防护应用暂时就只能想象一下,而用于破坏是实实在在的。

王浩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不管是用于武器还是用在空天母舰的防护上,技术都需要继续去研究增强,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等回到了实验基地以后,王浩马上召集所有人开会,主要说明了三点问题,“这次的实验意义重大,也肯定了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理论层面,首先确定的是实验的线性特点,我们最开始认为实验结果不是线性的,而现在证明实验确实是线性的。引力场释放距离和电功率存在直接关联。”

“第二点就是材料内部半拓扑结构释放S+和S-波的干扰影响。”

“我们采用了超薄层的同向电流材料设计,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和释放距离明显得到了增强。”

“以上,理论组的成员要进行总结,并添加完善对应的构架内容中。”

王浩沉了一下,继续道,“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于引力场方向的控制。”

当说到‘方向控制’问题,理论组的人都认真起来。

引力场释放方向的研究也只是刚刚有成果,通过对于主构架以及薄片方向的调整,他们已经能控制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却不能控制离开主区域后的扩散方向。

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也就代表了引力场的方向。

他们在实验中制造的引力场是向下的。

正常逻辑来说,引力场方向是向下的,后续传播覆盖的范围也会向下延伸,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验中就能发现,后续延伸依旧沿着s+和s-波的传输方向。

实验中,距离设备5500米到5700米范围内,形成了S波主要影响区域,并制造出了1.79倍率的引力场。

这一片区域中,各位置的引力场强度相等,也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扩展范围。

引力场的方向和S+、S-波的传输方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所形成的空间S波,已经不能够用‘波’来理解,‘S波’也只是便于理解的代号而已。

‘S波’,实质上已经是‘空间力场’。

就像是正反物质相互抵消的反应,因为正反物质已经抵消,再没有速度和质量之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惯性’。

所形成的能量会在原点爆发,并向四周扩散的,和正、反物质原本的方向无关。

S波,不是波,而是一种空间力场,其本质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个稳定空间力场的情况下,力场作用的后续影响是不确定的,也许像是纯粹的能量爆发,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样,会向着四周扩散,也许是单纯冲击一个方向。

实验制造的s波就是后者,冲击方向则是沿着S+和S-波传输方向,覆盖距离设备5800米到7900米范围。

“这是巧合,还是说后续影响范围永远朝着s+和s-波范围延伸?”

“又或者,后续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跟着思索起来,也马上回馈了正确答案。

后续影响范围可控!

王浩并没有让其他人说明想法,而是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但是能量爆发影响范围很大。

那么掌握了控制爆发方向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引力场技术,而不会因为影响范围不可控造成一系列问题。

王浩对待研究非常认真。

他知道方向控制的研究就是突破点,能把控后续影响的方向,就能够让理论和技术有很大的突破。

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验上的检测依旧是个大问题。

比如,同向电流释放了s+和s-波,但两种波都无法直接检测到,其所拥有特性完全没有概念。

以国际物理的评判标准来说,s+和s-波依旧只是理论而已,无法直接检测也就无法确定下来,只不过王浩收到了正确反馈直接确定下来,他们也不需要依靠国际物理标准来评判。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