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71)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这是最好的视角,能够清晰的看到发动机的起飞过程。”

“5公里已经是最接近的距离,摄像机镜头还要进行防热保护,发动机起飞的过程中会制造大量的光压、光热,影响周围十公里范围……”

镜头一转,接入到舱体内部。

画面见到的是主控舱,主控舱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超大的屏幕,屏幕前坐着三个测试员,他们穿着类似于宇航服的衣服,但看起来显得轻便的多,明显能看出四肢活动自如。

很多人看到电视画面都屏住了呼吸,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光压发动机舱体内的画面,而且对准的还是主控舱。

主控舱,大屏幕下到处都是按钮、设备,几个座椅非常的精致,再加上三个正襟危坐的测试员,画面充满了科幻感。

“这就是光压发动机舱体内部?很震撼……”

“真就是宇宙飞船啊!”

“那个大屏幕好像对准的是正上方看到的是天空,也就是说,发动机的上方才是前方,这真就是想朝着宇宙航行啊……”

“那些设备看起来都很厉害,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要是有个介绍就好了。”

“怎么可能?让看一下里面长什么样子已经很好了。”

主控舱的画面,结束于中间的测试员按下了一个按钮。

之后,画面回归。

镜头又重新对准了光压发动机。

就像是很多人的猜测一样,光压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主持人介绍道,“发动机进入到预热阶段,已经要准备启动了。”

此时此刻,王浩正坐在中心控制室里,他旁边坐着的是朱启强。

控制室边缘则坐着一排领导。

其中包括徐老师,赵老师和朱老师,而是在中间位置的是袁老师,袁老师是最顶尖的决策人物,职位档次比赵老师、徐老师还要高一级。

袁老师亲自来到测试现场,也代表了国家对于光压发动机测试的重视。

袁老师正站在中间位置,询问引力护盾的问题,询问的对象就是负责引力护盾技术的何毅。

之前他就了解过技术,但感觉还是非常惊讶。

何毅说道,“现在的引力护盾技术,释放距离超过八十公里,影响范围是个八公里左右的半球区域。”

“在测试过程中会开启两台引力护盾设备,加速飞行中,对准的是正前方,也就是正上方,来保证发动机的安全。”

“引力护盾的效果,是制造让区域内的物质,产生朝着两侧偏移的力,这样能让它们不会正面朝向发动机飞行。”

袁老师听罢,思考着说道,“有了引力护盾设备,又有了激光武器,还有了高端的雷达,安全应该是有保障了。”

“后续还有安装其他武器设备的计划吗?”

何毅道,“我们讨论过,还是会安装一种能够在太空中带有爆炸杀伤力的武器,最好是能够制造很强烈的爆炸。”

“这个是……”袁老师疑惑。

“应对陨石!”

何毅道,“倒不是针对光压发动机,而是为了对于地球进行一种保护,如果有大型陨石撞向地球,能够在太空对陨石进行爆破,就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

“这也是光压发动机缺乏的手段,我们研究讨论,认为也可以在小型飞船上安装这种武器。”

“只不过……”

何毅遗憾的说道,“小型飞船的研发速度太慢,有点儿跟不上进度。”

远处。

朱老师郁闷的低下头,他觉得自己就不应该来。

本来很期待光压发动机的测试,结果又提到了航天局的工作。

何毅没有直接提航天局,但小型飞船总能让人想到航天局的项目,一个反重力飞船的研发赶不上光压发动机,赶不上空天母舰,还能说什么呢?

“唉~~”

他只能常常叹气。

当对比对象是王浩的团队,总能让人感觉非常的绝望。

袁老师继续问道,“对了,如果测试过过程中,有其他卫星进入到管制区域,要怎么做?”

何毅道,“我们的计划是进行威慑,利用引力护盾来让卫星偏移轨道。”

“不会造成技术消息泄露吗?”

袁老师顿时疑惑。

何毅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回答,他只能看向了徐老师和赵老师。

这方面是一起讨论的。

徐老师走过来,解释道,“这是我们一起讨论后的决定。”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技术消息泄露无关紧要,即便是其他国家机构知道了引力护盾技术也没关系。”

“这也是太空中的一种威慑。”

“我们掌握的高端技术太多了,光压发动机本身就是高端技术的结合体。”

“再多一种高端的技术也没什么,因为我们本来就拥有在太空中打击卫星的能力,引力护盾技术消息泄露出去,也能警告一些国家和机构,不要来主动的挑衅……”

他指的就是‘卫星碎片攻击’。

如果没有引力护盾技术,其他国家机构就可以利用让卫星损坏的方式,制造一大堆的卫星碎片威胁光压发动机。

这种方式攻击,还可以用‘卫星遭受撞击坏’来解释。

总之,可以辩解为‘非故意情景’。

当光压发动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引力护盾技术就只能进行躲避,而太空轨道上有大量的卫星碎片,肯定会对光压发动机正常航行造成威胁。

当其他国家机构知道引力护盾技术,他们就不会再这样做了,因为卫星碎片根本威胁不到光压发动机。

他们只会感到无法应对的绝望……

第六百一十六章 挑衅?追踪锁定控制,打击卫星轨道!

九点。

光压发动机周围10公里范围已经被清理完毕,各种临时的设备、机械、材料,都已经被卡车运送到了外围,所有其他的人员都已经离开。

发动机已经在进行最后的预热。

那些关注光压发动机测试的大型机构,已经能够从热感卫星及时传送的数据,知道发动机即将起飞。

当然,也不用去做分析了。

国内第一媒体直播的主持人已经得到了消息,并做出了说明,“起飞时间确定在九点二十分。”

“现在是最后的准备,发动机起飞的时候,会制造大量的光压和光热,影响到整个基地,所以必须做好前置的撤离工作……”

“现在我们位于距离基地十公里的小山,这里能够清晰的看到起飞过程。”

“我们连线到了反重力中心主任、发动机组技术专员、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何毅何院士,他回来给我们介绍发动机起飞的工作……”

在何毅接受连线采访的时候,发动机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主控舱内的三个测试员都正襟危坐着准备着,主测试员,也可以称之为‘舰长’的赵大鹤,负责的是光压发动机的飞行操作。

他已经把手放左下方在拉杆儿上。

赵大鹤的心情有些忐忑,他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但也只是第二次操作光压发动机飞行,也知道太空测试有多么重要,影响力有多么大。

此时此刻,有几亿人都在观看测试。

作为测试主要负责人,赵大鹤背负着非常大的压力,他用力抿着嘴盯着小屏幕,不断调整着呼吸,也偶尔转动眼球看向一旁的计时器。

当计时器显示只剩二十秒的时候,耳麦中传来了控制室的声音。

那是王浩院士的声音,“时间快到了,开始吧。”

赵大鹤再用力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手部用力把拉杆拉了下去。

“轰~~”

伴随着能量冲击的声响,发动机舱体跟着一个颤动,随后缓慢的脱离了支撑杆向上悬了起来。

……

这一刻不只是赵大鹤紧张,所有相关人员都感到紧张。

光压发动机并不是第一次起飞,但也只是第二次进行人员驾驶操作,再加上要进行的重大测试任务,起飞的一瞬间都让人感到紧张和激动。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