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475)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我们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加入项目中,肯定能拿到大量经费,到时候……”

……

王浩来参加会议的目的,就是找个集体的场合,说明一下研究方向,并说服其他实验团队,一起加入到系统性研究中。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天就有好多实验团队负责人找上门,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加入项目中。

更甚至……

晚上回到酒店的时候,他还连续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来自汪承林,另一个是杜建华。

两人都说明白天人太多,没办法和王浩详细的说,但是只要项目申请下来,基础科学中心(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一定会加入其中。

王浩都感觉怪怪的,他也没有多想,两家最大型的团队决定加入肯定是好消息。

更多的团队加入,才能更快的进行实验,收集到更多的数据来完成研究。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王浩继续参加会议,只不过内容大部分和他没关系了。

后续的会议讨论的都是政策、方向性的问题。

最后一天的内容很有意思,是确定两个超导的应用项目,一个是电力相关的‘超导储电工程’,另一个则是组建超导电动机研究组。

后者只是个应用性的小研究,只要有材料供应,慢慢的研究完善就可以了。

前者则是国家级的重大科技项目,直接关系到国家电力的存储、供给平衡问题。

在参加过材料会议后,王浩并没有直接返回西海,因为他收到了邀请,前往航天工业三区观看新设备实验。

这种新设备是以王浩的数学研究为基础,加装在导弹上以便让导弹具有反拦截能力。

第二天王浩等待了航天工业三区派来接待的人,随后他们乘坐飞机去了西京市。

在走出了西京机场以后,他就坐上了一辆军车,去往航天工业三区,位于西京周边的实验基地。

那里将会进行一次导弹反拦截实验,是利用最普通的测试弹,进行常规反导体系的反拦截,直至导弹击中目标。

普通导弹针对反导体系的反拦截过程,利用的就是航天工业三区下属137所,设计出的一款加装在常规导弹弹头下方位置的反拦截辅助装置——

导弹反拦截变轨喷射器。

第二百七十五章 导弹反拦截实验,计算复杂?王浩:这不是很简单吗?

航天工业三区实验基地,处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荒山中,汽车开了有两个多小时,才到了实验基地前。

有接待人员打开了车门。

王浩迈步走出了车子,就看到一群人迎面走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六十多岁穿着衬衫军裤的老人,头发稍稍有些花白却显得精神奕奕。

老人走过来以后,双手紧紧的握住了王浩的手,满是热情的说道,“王院士,可算是把您等来了。”

旁边人员介绍道,“这是三区负责人赵兴利院士。”

王浩点头笑道,“赵院士,您太客气了。”

之后旁边人员有帮忙介绍其他人,站在赵兴利旁边的就是137所主任研究员郑国锋。

郑国锋对待王浩甚至比赵兴利还要热情,他拉着王浩的手,有些激动的说道,“您可是让我们的导弹拦截技术大大提升啊!”

王浩知道自己的数学研究,和导弹躲避拦截有关,但他依旧不知道具体情况,就问道,“你们研究出了什么?”

“变轨喷射器!”郑国锋道,“准确的说,是叫导弹反拦截变轨喷射器。”

“我们是根据您提供的数学方案,来实现反拦截的变轨。”郑国峰说的有些得意,“我们制造出一种变轨喷射器,重量只有十公斤左右,可以加装在弹头后方,在距离目标五十公里,也就是导弹最后路径时,就能起到反拦截作用。”

郑国锋说着,就拉着他一起进了实验基地。

他们边走边聊。

赵兴利、郑国锋和王浩一起走在最前面,其他人则是跟在后面,也不断的看向王浩,“王浩院士,可真是年轻啊,这次算见到真人了。”

“我一直在新闻上看到,感觉他本人比新闻上年轻,这么年轻,就已经……”

“那可比不了!”

“王浩院士做的那些数学研究太有价值了,就直接能设计出新装置啊!”

“那些就只是他的一个小成果,没看到新闻上说,他最近的研究可是光速,解释光速降低的问题,根本想都不敢想。”

“我都没有见过什么反重力研究,人家的研究可比我们的高级多了……”

前面的赵兴利和郑国峰,一起给王浩好解释着他们的成果以及马上进行的实验。

他们制造出一种可以加装在导弹上的反拦截变轨喷射器。

这种变轨喷射器加装在导弹的弹头后方,也就是导弹的中间部位,和导弹一起共享雷达数据,并拥有独立的电子系统,还带着三个爆发式喷气口,用于临时喷气改变弹头方向。

因为是加装在弹头的后方,起作用是在后方的弹身脱离之后,差不多是距离地面五十公里左右。

“这个高度,一般的反导系统无法拦截。”

“比如,国际上知名的爱国者,打击高度也不会超过五十公里,正常应该是在三十公里左右。”

“变轨喷射器可以共享导弹雷达数据,在检测有反导弹头接近,就会有一个喷气口爆发,以此来改变方向。”

“后续的十公里则是做路径修正,但是会存在偏差……”

郑国锋说着有点无奈的摇头,“我们不管是怎么修正计算方式,路径都会存在偏差,如果是在三十公里高空拦截,倒是不会影响击中目标,但偏差还是存在的,会影响到导弹的精度。”

“如果是在十公里高空,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因为导弹旋转后单个喷气口的动力,有时候会弱一些,有时候会强一些,路径修正就没有那么准确。”

王浩理解的点头道,“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因为其中有些是近似计算,不可能完全保证准确性。”

郑国锋的眉头松开一些,顿时有种被肯定的感觉。

因为实验是在中午一点进行,王浩还是先在实验基地转了转,参观一下各项设施,还有制造好的设备。

赵兴利发现王浩对于军事设施很感兴趣,还带着他去了三十公里外,去看了一下正处在待命状态的防空导弹。

他还介绍说,“我们准备实验的是常规中程导弹,打击方向就在远处那边标靶区域。”

“导弹的精度已经很高了,正常偏差不超过二十米。”

“不过您请放心,导弹携带的是空壳弹头,里面装的是沙土,不会爆炸,即便是实验出现意外,也不会威胁到安全。”

王浩听着点了点头,他还真是有点担心出现偏差,结果一个导弹在自己身边爆炸。

那就实在太惨了。

等回到实验基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王浩快速解决了午餐,就差不多到了实验的时间。

他被安排在了一个山头上,旁边的山洞里,还有一些设备和好多个屏幕,明显是专门观察导弹实验的。

王浩站在了山顶上。

郑国峰就站在了旁边,说道,“这里距离靶场有二十公里左右。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如果实验成功,导弹没有被拦截,下坠打击时,我们是能看到的。”

“那我还是真是期待了。”王浩笑道,“还从来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导弹打击呢。”

“这次您可以看的很清楚。”

郑国锋说完就去忙了,变轨喷射气是137所的成果,他当然会希望实验成果,尤其还邀请了王浩前来观看,失败就实在太丢脸了。

他还是有些信心的。

他们已经进行过两次实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最终精度差了一些。

这次再对控制代码进行了修正,也是希望精度能够提升一些。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