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647)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针对现在所做的实验来说,电力耗费都是百万来计算的,些许黄金做材料自然不是问题。

王浩边说着边查看最近的实验资料,忽然拧着眉头开口问道,“最近都没有F射线的释放距离的准确数据吗?”

何毅很直接给了个答案,“无法测定。”

“无法测定?”

“暂时无法测定。”何毅解释道,“即便是原来的f射线传递距离也过万米,现在的F射线距离是否有提升不能确定。”

“因为传递距离太远,方向把控也不精准,技术上还有偏差。”

他简单的做了解释。

其实王浩也明白何毅的意思,就像是上一次引爆核反应堆的实验,他们是先进行了发射,确定了准确位置以后,让装置一直静置,各部分都不再做调整,再掩埋的核反应堆。

简单来说,就是方向把控不精准,同样一个地方做释放,F射线释放的角度可能会存在些微偏差,些微的偏差放大到万米外,偏差自然就会很大,根本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更不用说,极压状态下F射线的传递距离肯定有所增加,可能会达到三万米、四万米,如此远的距离,方向把控不精准,就很难进行测定。

毕竟,F射线和常规炮弹、导弹不一样,炮弹、导弹打出去,就能在落点找到残骸,而F射线发射以后什么都不会用。

王浩想了想,很认真的交代了一个工作,“接下来,实验要注意对F射线传递距离的检测。”他补充道,“我不需要详细的数据,比如,具体传递多少米,但我需要知道,极压状态结合强激光照射下释放的F射线,对比单纯的极压状态,传递距离上是否有提升。”

“这关系到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而且对于我们的研究意义也很大。”何毅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时也有些苦恼,单单是极压状态的F射线就很难检测了。

现在他们只能确定一个数值,极压状态的F射线传递距离在3万米到8万米之间。

这个范围实在太广泛了。

加上一个‘激光照射’的状态,是否有提升很难说,即便是有明显的提升,怎么进行具体的检测呢?

第三百六十九章 突发事件,卫星被射线武器击中!

实验方式,就不用王浩操心了。

现在的实验参与者,可不止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还包括科技部门的代表、军方科技代表以及配合研究的其他机构,他们都可以提供意见,并全力配合完成实验目标。

F射线的研究本来就是重中之重,传递距离也是很重要的数据。

研究组很快就召开会议,拟定了几个可行的方法,比如说,发射几万米高的气球,作为F射线打击的目标。

比如说,通过详细的计算,朝着地面倾角方向发射,穿透并打击几十公里外的目标。

不管以什么为目标,都必须要提升方向把控问题。

研究组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螺旋磁场外,设计个均衡螺旋磁场通道,用来修正F射线发射的方向。

F射线释放后会受到磁场影响,通过螺旋磁场通道就能进行定向的修正,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F射线的偏移问题。

“理论上来说,会让准确度增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何毅找到王浩说明了解决方案。

王浩对于解决方案还是很满意的,他在方案上签字让实验快速进行。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实验基地就开始不断的制造释放F射线,来得到数据完善螺旋磁场通道布局设计方案。

王浩一边等待消息,一边继续投入到研究中,他还没有和其他人说起主要方向,一则是因为实验还没有具体的结论,二则,也是希望其他人能发散思维,能想一些新的东西。

一旦说明了主要方向,研究可以说就固定下来,再想有什么新颖的想法,就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

一周后。

地球的另一边,阿迈瑞肯国家卫星中心大楼。

在一间卫星控制室里,一大群人正盯着大屏幕上的图片,相互小声交流着意见。

图片上是一台出现损坏的卫星,只见卫星边侧以及上方太阳能电池板,都出现了一块很明显的黑漆漆的圆斑。

有个身穿绿装的官员坐在中间,他的名字叫艾德里安-戴维斯,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讲解着,“昨天下午两点二十一分,这台代号为SY-331的卫星,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连接,自动检测装置启动后,返回信息主线路面板烧毁。”

“当时SY-331距离地面131公里,位置处在西塔里克无人区的上方,坐标……”

“我们最开始只以为只是信号传输问题,但通讯一直中断了半个小时,后来控制CPS-935环绕接近,直到一个小时前,才拍摄到这张照片。”

“从照片来看,SY-331像是被某种能够穿透金属设备的射线击中并损坏。”

“当然,也有可能是内部出现问题,但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解释,我们建议把卫星进行安全回收,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

“回收?”

坐在主位上的官员沉默了一下,摇头道,“和太空探索公司合作?使用航天飞机?投入太大,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任谁都知道,要检测卫星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回收检测。

但是,卫星回收可不是个小工程,像是这种不值钱的卫星,一般都是寿命到了就自然坠毁。

现在的SY-331主板烧毁,用来应急修复的电池,最多只能支持五天左右,卫星轨道高度只有130多公里左右,再低一些就会进入大气层,然后就会快速坠毁,想安全回收都根本来不及。

艾德里安-戴维斯思考着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SY-331是被地面某种的武器击中?”

有人下意识的说了句,“如果是导弹,不就直接爆炸了?”

一百多公里的高度,被‘反卫星导弹’击中并不奇怪。

虽然没有公开出来,但有些大国很可能掌握着类似的技术,只不过类似的技术有些鸡肋,因为好多军用卫星的轨道,都是在500公里外高空,有的甚至超过一千公里。

这种高度只能用洲际导弹,才可能真正打下来,但是洲际导弹……

那不就是大炮打蚊子吗?

即便是一击命中也感觉是亏大了!

“可能是某种高科技武器,不是说某种能穿透金属的射线吗?”

“具体是什么射线呢,根本不存在这种射线……”

“也许是全新的,没有发现的?”

“技术会这么成熟?能直接命中高空卫星?研发速度也太快了吧!”

“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某种卫星武器,不是来自地面,而是来自上方?SY-331的高度只有131公里,如果上方的某个卫星,可以发射一种射线武器……”

“这个倒是有可能啊……”

一大群人顿时讨论起来。

当然,讨论不会有任何的结果,他们联系上级部门,却决定把消息发布出去,但发布的却不是真实内容,而是稍微‘修正’了一下。

比如,轨道高度修正为260公里。

比如,SY-331的代号,换成了SN3-R3(商用)。

最终发布的信息是,“SN3-R3卫星行驶到塔里克无人区上空时突发故障,主线路面板烧坏,将会在四天后开始失控并坠入大气层。”

“从返回照片上分析,SN3-R3是被某种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经过专业分析认为,有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反卫星武器。”

“我们会随时检测SN3-R3的位置,并及时公开具体坠毁地点……”

……

卫星中心的信息发布出去,顿时引起了舆论关注。

一台商用卫星突发严重故障,倒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太空上的卫星实在太多了,总会有卫星出现故障坠毁。

但其中的分析可是说,“被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武器”。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