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579)

作者:蟹老板的蟹黄堡9 阅读记录

当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内里也要细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极度的反差,这也跟当地的产业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军工产业,由于地理或是出于安全考虑,几乎没有对外代工的工厂。

因此,这两年红红火火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代工的风并没有吹到这片土地上。

所以,东三省基本还是按照着之前的基调向前运转。

而且东北地广人稀,自打一开始工厂基本都是建设在厂矿周边利于生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它一套自有的运转方式。

没有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一是因为新建的工厂少,二是对职业技能的培养确实强于南方。

南方除了民生产业外,重工业属实不多,以轻工业为主,再加上近两年因为外贸的原因短时间内兴建了一大批对外出口的代工厂或生产厂。

原有的上下游生产企业周围的土地要么早就被民房或者其他配套设施给占据了,要么就是地质的原因建设不了,因此许许多多新建的工厂只能另外选地建设。

再加上好多城市道路的规划还是停留在7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相应的设施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出现了道路拥堵、运输车辆不够用等等问题。

而用工荒除了因为南方对职业技能培养没有东北三省那么重视以外,还有几个客观的因素。

南方这些城市接收的外国订单有服装,有鞋帽,还有许许多多百货日用品,项目多产业杂。

东北三省各自城市的产业运转几十年了还是这些产业,没有大面积更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知识稍加培训就能上手。

而南方许多用人单位不管是扩产还是新增招收的员工都要费好多时间对新工人进行培训。

之所以招不到人,这就是主管单位犯下的错误。

把新建的工厂都扎堆的往一个地方投放,当地适龄的人群都是固定的,工厂多了,工人肯定不够用。

而且现在还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有些用人单位想从外地招工都做不到。

针对这些问题,江澈给出的办法也很简单。

结合东北三省的优点再加上后世大行其道的工业园或是产业园,将某一个行业集中到能发挥它最优的地方。

比如彭城的纺织业,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居然放置了那么多的服装厂、鞋帽厂,虽然当地有一些缫丝厂,但与苏南几个传统纺织城市相比,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经济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江澈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一切都是从政治或是战时经济为出发点嘛。

但是江澈却知道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某个大组合解散之后,世界将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主。

现在要是不尽早做出调整,那么等到经济大潮来的时候再想调整就更加困难了。

对于用工荒的问题,江澈也大胆的在文件中提出允许跨区域招工。

针对新员工需要长时间培训的问题,可以返聘一些已经退休或者为了孩子提前退休的老职工再工作,或者开办职业技能学校。

就像现在正在做的扫盲班把职业技能培训送到乡,在扫盲班以外再额外开展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的职业技能培养。

再一个就是释放乡镇集体企业的活力,扩大乡镇集体产业的规模。

现在还有好多企业在玩自产自销的模式,小到一个螺丝、一针一线,产品上的所有配件都是在自己工厂内生产。

面多了放水,水多了放面,企业越来越囊肿,这就容易造成无序的扩张。

完全可以把一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配件或者上游产品输送到相关的乡镇企业生产,既能缓解工厂扩建的问题还能大大的减少用工荒的问题。

费了十多天的时间,江澈几经易稿才把这次的调研总结和可实施办法写完。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你啊,以前就是太懒了。”

“这次的摸底工作和给出的实施办法,我看你做的就挺好嘛。”

“不错,武能设计国防装备,文能解决外忧内患。”

“不错,不错!~”当马老详细的看完江澈的调研论文,连用了好些个‘不错’来表达他的心情。

之前江澈跟他说京城和彭城出现的问题时,马老虽对江澈有一些期许,可实在是没想到江澈能做的如此完美。

不仅把东北三省的优势罗列的明明白白,还详细的叙述了在经济社会中东北会出现哪些短板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南方城市的这些问题中,不仅详细的阐述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还大胆的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

对于江澈的胆大,马老都产生了些许的佩服,其中几条马老看了眼皮都狂跳,也不知道江澈这个年轻人在写的时候扛着多大的思想压力。

同时对于江澈的成长速度,马老又一度的欣喜。

之前江澈在外事和军事上的表现都已经够经验了,没想到在国内问题上也这么老道。

第435章 徒弟大婚

把调研的论文上交后,江澈在公务上的工作暂时就没了,便想着到马新华的小院儿里去看看,上次被白玉冰带去也就匆匆看了一眼,这段时间他埋头整理资料和结论也没来看过。

自己唯一的徒弟结婚,怎么也得漏个面不是。

在小院儿里里外外转悠了一遍看着挺好,里里外外都被白玉冰等人装饰的十分喜庆,窗户上贴了窗花,门上贴了双喜,所见之处都洋溢着即将结婚的氛围,只是江澈觉得好像哪里少了点东西可怎么也想不起来。

“师父,您在呢。”

就在江澈抽着烟,想着到底哪里没有安排到位的时候,马新华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见到江澈坐在院子里,急忙上前打着招呼。

“嗯。”

“再过几天就结婚了,你自己该请哪些人的名单拟好了吗?”江澈听到是马新华来了,抬头问道。

“好了,我的简单,就请了几个同学和同事。”

“对了师父,彭老师和马老师是您下请帖,还是我这边出啊?”听到江澈的问话,马新华连忙回答道。

刚说完自己这边的名单已经确定完了,下一秒又想到彭博和马思泉的问题。

“你出吧。”

“这两位教授悉心教导了你这么多年,你们虽无师徒之名却也有师徒之实。”

“记住啊,请这二位的时候你要自己亲自上门去请,万万不能假他人之手。”

彭博和马思泉帮江澈教导马新华虽然是当初邀请江澈去五道口讲课的条件之一,但是他们俩这么多年对马新华的教导可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徒弟差。

就凭着能把这一碗水端平的态度,马新华都得亲自上门邀请,还得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老师。

“好勒。”

“师父,您先坐着,我先把照片挂好了再陪您说说话。”

得了江澈的嘱咐,马新华脆声声的答应了一声,跟江澈说了声便拿着手里的相框向客厅里走去。

“你照片不是早就挂好了么?”

上次白玉冰问他哪里不合适,江澈随口敷衍了一句,第二天马新华便听话的找来家里的全家福和每个人的照片又跟沈晓秀去拍了张合照,等糊裱匠给弄好相框后便参照江澈家里的挂法,错落有致的挂在了客厅。

刚才江澈在客厅里看到挂的挺漂亮,不管是摆的造型还是根据照片的光照排序都比自己弄的好。

整得挺好的了,这又挂的什么照片?

江澈疑惑的问道。

“我弟弟这都二年没回家了,家里的照片还是他小学时候的,这不前些天寄回来我就送去装相框了,今天才有时间去拿。”

“师父,您过来帮我看看,这么挂着正不正。”

马新华一边回答着江澈的问题,一边拿着锤子哐哐哐的砸钉子。

“右边稍微向下一点点就好了。”江澈仔细看了一下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