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786)

作者:蟹老板的蟹黄堡9 阅读记录

第568章 最可爱的人

被马老电话摇来的各个部门领导看了江澈的方案后,纷纷拍手叫好。

农村是什么,是咱们国家的基石。

大米、白面从哪里来的?

都是广大农民一年四季,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的结果。

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淳朴农民付出最多,收益却是最少。

建国初期,由于前伪政打仗四处借钱,导致很多城市的财政赤字率高达70%,伪政撤退时带走了所有外汇。

接管后,只能靠增发货币维持财政开支,为此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7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把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集体,当时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8%,一下子就激活了全社会的生产力。

粮食大幅增产,国家把从农民那里征收的白米、白面和白布投向市场后,这才算是平低了物价把通胀压了下来。

五六十年代,经济被封锁,大家日子过得比较穷。

从70年代老尼访华后,两家关系开始升温,我们借机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升级工业生产水平,也为此欠下了100多亿外债。

70年代,很多引进外资的拉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债务危机,我们也不例外。

到1979年时,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突破200亿。

解决办法是放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种地由过去的集体制变成包产到户,再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放开前,农村支出占全国财政的10%。

放开后,这个数据减少到只剩下2%,农民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也全部压在土地上,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看到效果非常好。

便有专家学者提出,进一步开通城乡,让农村百业兴旺。

农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可以是瓦匠、木匠、裁缝,应该允许他们从事百业。

针对农业农村有30多个允许,都是允许、允许、再允许、同意、同意、再同意。

比如今年刚刚发布的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短短的三十多年,我国的小农经济一次又一次扶大厦之将倾。

城市建设的越来越漂亮,农村的山却还是那座山。

新一代的年轻人依旧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劳作,结婚、生子,仿佛就磨具里复刻出来的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虽然国家近些年针对农村发布了一条又一条方针方案,可这些都是将其原本就应该享受的权益还回去而已,真正为农村做的事情寥寥无几。

诸位领导也想为农村、农民做些事情。

可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农村基数大,农民人口多,背后的成本难以为继。

就拿‘新农村’来说,沙河新村都建设完成7年了,倪老到沙河新村调研也不知道多少次了,开了无数次会议,形成了无数份建议,可全国真正完成新农村改造的乡村并没有多少。

距离沙河新村越近,完成改造便越彻底,越远成效越差。

为什么推进这么慢?

农民苦点钱不容易,基本上能不花费便不花费,现在冷不丁的号召大家建设新家园,大家一琢磨现在的房子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为啥要建新房子。

这事儿要花钱,不能干。

不光农民反对,一些村干部也不理解上面是什么意思。

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现在生活得好好的为啥要搞那啥玩意‘新农村’!

新农村就不是农村了?

偏远地区有这种想法还能说的过去,收入低,考虑的是如何先把肚子填饱。

可就连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南都不愿意执行,那便不单单只是钱的问题。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阻力,更多的应该还是认知上有偏差。

“如果将美丽、干净、整洁的沙河新村拍摄成影片播放给有经济条件的地区,‘新农村’方案是不是就能执行的顺利些?”主管农村事宜的倪老不由的想道。

不要以为农民就不爱美,谁不想自己的家乡能够美的像一幅画?

“胜杰,刚才想什么呢,叫你半天也不答应。”

会议中场休息,‘京影’的领导焦金河和他结伴出来上厕所顺带着抽支烟。

“没啥,就是在思考‘升旗队’的事情。”

连胜杰接过焦金河递过来的香烟,先给对方点着后这才给自己点上。

“怎么?不好办?”

“江校长刚才不是说了么,从各县市退役的军人中筛选,这还有啥难度?”

“不像我们,要拿出能够丰富农民生活,开拓他们眼界,展现新世界,还不能让农民兄弟看不懂。”

“这怎么拍?”

“哎,我都愁死了。”说着话,焦金河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管是抗战电影还是动作题材,亦或是都市类型,哪怕是拍摄农村风格,只要是电影,‘京影’那是手拿把掐。

可现在只是给了个大方向,具体内容拍什么、怎么拍,是要有深度有内涵,还是浅显直白,这些都没有画下调调。

习惯了上级下达指示,他们在按部就班的操作,现在什么都没讲,焦金河犯了难。

“‘升旗队’好组建,每年退伍的士兵,随便哗啦哗啦都用不完。”

“我就是在想,能不能借着‘升旗队’的活动,再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毕竟这么好的办法,只是用来升旗,有些太浪费了。”

焦金河有他的苦楚,连胜杰也有他的苦恼。

刚才在听到要求各地方组织组建‘升旗队’,连胜杰敏锐的发现这是宣传部队的大好机会。

明知道机会就在眼前,可具体怎么借力,怎么操作,连胜杰却想不出来。

“嘶!~呼!~”

“咱们先进去吧,有啥困难等会议结束,等下问江校长吧,他点子多。”

想不通其中的道道,索性也不继续为难自己。

吸完最后一口烟,掐灭烟头后,连胜杰和焦金河又回到了会议室。

“刚才的内容,大家有什么不理解或是有更好的建议吗?”探讨完剩下的内容,马老摘下老花眼镜问询道。

“老马,刚才我在想。”

“既然是让农民开拓眼界,可以不可以把已经建设完成的新农村作为一期素材。”

“咱们国家发展的可不仅仅是城市,还有这些‘新农村’。”

“毕竟发展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更美丽,这是任何人都存在的朴素情感。”

“不能只看城市的发展,新农村也是一大亮点嘛。”

“人有了追求后,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再一个,咱们也不能只是拍摄纪录片,还可以拍摄关于养殖、种植等方面的影片,毕竟这些才是农民朋友们急需的技术。”随着马老的话音落下,一直在思考农村、农民、农业这三件事情的倪老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说道。

“这是一个好主意!!!”

“老倪不愧是你啊,我之前还只是想着把外面的世界‘送’进去,你这是不光考虑到开拓眼界的问题,连带这技术也一并输入了,好!好!~”

“那什么,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也想到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点子。”

“既然有影像资料,我们是不是可以搭配影响出一些相关的书刊,让农民朋友可一边观看,一边学习呢?”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这么提一句。”

“老倪,回头你让相关的同志研究一下是否有必要。”

“其他人还有什么建议么?”

听到倪老的建议,马老乐不可支。

如果只是给农民播放外面世界的纪录片,估计大多数人只是当做稀奇瞧瞧,可如果将相关的农业技术也一起送下去,那么其意义就拔高了许多。

同类小说推荐: